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6月25日,“2011年第三届中国(深圳)创业板高峰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出席了论坛,并发表了精彩演讲。孙立坚说,目前创业板频频出现的“套现”现象,证明了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难题主要来自于不再发展实业,而是靠投机市场泡沫,唯有回归制造业,才能解决目前中小企业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钢铁生产环境影响的ECECA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衡量循环经济的常用方法还存在着评价上的一定缺陷。该文以分析和能值分析为基础采用生态累计分析(ECECA)方法,综合考虑经济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为进行深入探讨,以中国钢铁企业为案例,将ECECA与物质流分析、分析、能量分析等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更符合中国当前可持续发展目标及要求,可弥补当前能值分析计算中的某些缺陷,能较全面、合理地反映经济活动对资源、能源和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二氧化碳边际减排成本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应用能源、环境、经济耦合的中国 MARKAL-MACRO模型对 2 0 10到 2 0 5 0年中国的碳边际减排成本进行系统研究。给出 2 0 10、 2 0 2 0、 2 0 30、 2 0 4 0与 2 0 5 0年碳边际减排成本曲线的函数形式 ,分析不同的碳减排实施方式、减排实施起始年、以及限制核电发展等对碳边际减排成本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的碳边际减排成本是相当高的 ,当减排率在 0 %~ 4 5 %时 ,碳边际减排成本在 0~ 2 5 0美元 / t之间 ;而且越早开始实施碳减排约束 ,在等同的减排量下碳边际减排成本将越高 ;限制核电的发展将进一步增大碳边际减排成本  相似文献   
14.
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能源、环境(3E)模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前通用的经济、能源、环境模型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开发的。这些模型应用于经济转型中的中国有一定的缺陷。为全面地描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介绍了根据国内外模型、中国统计体系及数据现状开发的经济、能源、环境(3E)一体化模型。该模型采用了部门活动水平分析、计量经济分析和线性规划分析方法,可应用于温室气体减排技术选择和减排对经济影响分析。同时,引入可持续发展指标,适应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基于MESSAGE模型的省级可再生能源规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可行的规划是实现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保证,为省级政府提供一种实用的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工具是本研究目的所在.该文对国内外可再生能源规划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以MESSAGE模型耦合能源需求MAED模型为基础的可再生能源综合规划方法.以四川省为案例的实证研究表明,该方法综合考虑资源禀赋,经济成本和污染物排放多重约束,并且能够仿真激励政策的收益和成本,从而制定出与当地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目标相容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和配套的政策措施.这种以MESSAGE模型为基础的省级规划方法可以作为我国省级可再生能源规划的通用工具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居民生活用电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居民生活用电是今后一个时期电力市场中最有潜力的增长点之一。论文分析北京市居民生活用电的现状,用计量经济模型对北京市居民生活用电进行了实证分析,对居民用电变化的原因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助于用电部门分析决策的结论:燃气价格与居民用电正相关,交叉弹性系数不大,夏季气温对居民用电有重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电力改革提出了政策建议,供决策部门完善中国的电力市场参考,例如,推广使用燃气空调,利用价格杠杆,减少峰谷差。  相似文献   
17.
 2009年,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碳强度)将比2005年下降40%~45%的宏观指标,“十二五”规划中也确立了中国2015年GDP碳强度将比2010年下降17%的约束性指标.总结“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经验,将国家节能目标分解到地方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减排方法.然而,中国在如何进行科学分解的地方分解方法论研究方面几乎还处于空白.怎样做到兼顾效率、公平与可行性,科学地进行目标地方分解,是实现国家碳强度下降总目标的一个关键,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全球未来碳排放权"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给我国环境外交谈判提供依据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在对已有碳排放权分配方法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两个趋同"的分配方法."两个趋同"一是趋同年(2100年)各国的人均碳排放相同,二是1990年到趋同年各国累积的人均碳排放相等.给出了中国在"两个趋同"分配方法下对应于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到2100年的碳允许排放廓线,测算并比较了主要国家或地区基于"两个趋同"法、紧缩与趋同法、多阶段参与法、以及Triptych法分配的2030、 2050以及2100年的碳允许排放限额.研究结果表明 "两个趋同"的方法可以给予发展中国家应有的发展空间以实现工业化,符合公平、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9.
滇西特提斯造山带下扬子地块的俯冲板片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地震层析成像揭示出滇西特提斯造山带下 250 km深度的板片状高速异常,它的西侧有一宽约 300 km的低速柱,在澜沧江-墨江段明显的低速上覆于板片之上。综合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研究资料,论证了该板片状高速异常是古特提斯洋闭合后扬子地块俯冲板片的一部分.始于60~50 Ma的印度大陆和欧亚大陆的碰撞触发地幔热扰动,使软流层上涌,俯冲的扬子陆块有可能被断离,并导致新生代的岩浆活动和澜沧江-墨江段的底侵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用MARKAL-MACRO模型研究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建立了能源-环境-经济耦合的非线性动态规划模型——中国MARKAL-MACRO模型,并以此对中国未来能源发展与碳排放的基准方案以及碳减排对中国能源系统的可能影响进行研究。模拟结果表明:若从2030年开始减排,减排率为10%~46%时碳边际减排成本在45~254美元/t之间;实施碳减排将导致化石能源等影子价格的上升、各种能源服务需求的下降,还将引起终端以及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最终能源消费量将由于燃料结构的优化和能源服务需求的减少而减少,一次能源在高减排率下煤的比重将大大下降,而低碳和无碳能源特别是核能的比重将大幅度上升。中国未来碳减排的空间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