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8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凡纳对虾淡化养殖健康虾池水体生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20个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ai淡化养殖健康虾池水体理化及生物因子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健康虾池大小(0.48±0.19)hm2,水深(145±13)cm,最适放苗密度(148±30)万尾/hm2,盐度(2±2)‰,水温(30.6±3.3)℃,溶解氧(5.5±1.5)mg/L,pH值8.5±0.7,透明度(19±5)cm,氨氮(0.65±0.76)mg/L,亚硝基氮(0.15±0.17)mg/L,化学耗氧量(21.52±5.45)mg/L.虾池藻类种类数为43±8种,密度(1.51±0.76)×10 8个/L,多样性指数2.15±0.49,藻类优势种12种,蓝藻6种,硅藻2种,绿藻3种,隐藻1种,健康虾池优势种以螺旋藻Spirulina sp.为主,种群丰富度高而稳定.虾池原生动物种类数为14±3种,密度(2.71±1.79)×10 5 个/L,多样性指数2.01±0.47,优势种9种,圆筒状拟铃壳虫Tintinnopsis cylindrata、毛板壳虫Coleps hirtus和海洋帆口虫Pleuronema marinuum为常见优势种,优势种主要是食细菌-碎屑类.健康虾池水体异养菌群数量(2.37±1.83)×10 7 cfu/L,弧菌数量(11.77±13.86)×10 5 cfu/L,底泥异养细菌总数(7.90±29.08)×10 8 cfu/L,弧菌总数(1.18±3.27)×107cfu/L.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在室外低盐度池塘网箱中饲料中w(蛋白)对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幼虾生长表现和免疫状况的影响.设计6组等能饲料,其w(蛋白)为20%,25%,30%,35%, 40%, 45%;初始体质量为0.28 g左右的凡纳对虾幼虾放养在悬挂于池塘中的18个小网箱中(1 m×1 m×1.2 m),每个处理设置3个网箱,每箱放养100尾幼虾,池塘水的盐度约为10-3,虾自由摄食,饲养期为6周.结果表明,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凡纳对虾的摄食量、特殊生长率和饲料效率在饲料w(蛋白)从20%增长到40%时随w(蛋白)增加而显著增加,蛋白质效率和氮保留效率则饲料w(蛋白)最低(20%)和最高(45%)的组显著低.全虾和肌肉粗蛋白含量随饲料w(蛋白)增加而显著增加.肝胰脏糖原和肝脂肪含量在饲料w(蛋白)从20%升至35%时随饲料w(蛋白)增加而显著降低,在饲料w(蛋白)高于35%的组中随饲料w(蛋白)加而显著升高,而肌糖原在饲料w(蛋白)从20%增至30%时显著降低,在饲料w(蛋白)高于30%的组间无显著差异.肌脂肪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血淋巴细胞总数、血淋巴蛋白和血蓝蛋白含量、酚氧化酶活性、盐度应激测试存活率只有饲料w(蛋白)为20%的组显著低于其它各组,在饲料w(蛋白)高于20%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从本试验表明,在低盐度室外池塘中,凡纳对虾幼虾在自由摄食条件下,生长表现对饲料w(蛋白)的反应表明其适宜饲料w(蛋白)在40%,饲料w(蛋白)低于30%导致w(肝糖原)和w(肝脂肪)显著增高,饲料w(蛋白)低于20%导致免疫状况降低.  相似文献   
13.
四刃钻头一次走刀可以完成钴、扩两道工序,既可用于孔的粗加工,又可用于孔的半精加工,一刀两用。特别适用于数控机床及组合机床生产线上孔的加工工作。它可以代替φ15mm 以上的普通麻花钴及扩孔钻,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新型孔加工刀具。  相似文献   
14.
斜带石斑β-珠蛋白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斜带石斑EpinephelusCoioides白细胞cDNA库随机挑取噬菌斑,做为模板,用λTriplEx5'3'长距离插入子筛选引物,进行插入片断的PCR扩增,并进行表达序列探针(ESTs)测定。从中克隆到了血红蛋白β亚基cDNA,cDNA包含长达444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47个氨基酸的多肽。用www.expasy.ch网站的compute pI/MW程序计算其可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544,等电点为6.95。其氨基酸序列与草鱼β-珠蛋白Ⅲ的同源性最高,为73.0%。在远端和近端的与血红素结合的组氨酸都是保守的,另外,与其它鱼类及蛙,鸡和人的β-珠蛋白比较,在血红素结合区及亚基结合区的氨基酸残基均是高度保守的。  相似文献   
15.
对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的亲虾子代的跟踪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感染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 的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 亲虾能产出携带WSSV的卵子,这些卵子可完成胚胎发育过程,孵化出无节幼体,并可以培育出Sou状幼体,糠虾幼体和仔虾,在确认只有亲虾作为WSSV传染源的情况下,培育出的部分幼体和部分仔虾携带WSSV。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带WSSV的亲虾产出的卵及幼体,仔虾未检测到WSSV。  相似文献   
16.
酵母多糖对赤眼鳟非特异性免疫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分别给赤眼鳟投喂4种不同酵母多糖含量的饲料(w(酵母多糖)分别为0、0.2%、0.5%、0.8%)36d。并在第12、24和36天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溶菌酶活性、白细胞吞噬活性、红细胞的免疫功能,和第36天检测血清中补体C3水平。结果表明:饲料添加了0.5%和0.8%酵母多糖的饲料能显提高鱼类SOD酶活性.溶菌酶活性、补体C3水平、白细胞吞噬活性、红细胞的免疫功能,而添加了0.2%的酵母多糖饲料只能显提高溶菌酶活性。  相似文献   
17.
围绕海洋鱼类苗种培育过程中饵料和病害这两个关键问题,就基因克隆、重组蛋白、DNA疫苗、抗菌肽和转基因技术等生物技术和产品在鱼类中的研究现状和前景进行讨论和分析,提出应针对鱼苗的营养需求和消化吸收的生理特点,有效利用基因工程产品;同时,要研究和采用新的病害控制技术,提高苗种成活率.苗种培育是海洋鱼类养殖业发展的基础,在苗种培育中加强生物技术的应用,将大力推动海洋鱼类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含40 mg/L壬基酚的水样加入次氯酸钠有效氯含量10 mg/L),反应4天后用氯仿提取壬基酚氯化反应产物,分别用GC/MS和LC/MS进行检测。GC/MS 和LC/MS的检测结果均显示,壬基酚和次氯酸钠反应主要生成一氯壬基酚和二氯壬基酚等两类取代产物。GC/MS方法可分离壬基酚及其氯取代产物的多种同分异构体,其总离子流图上除了原料壬基酚(m/z 220)以外,还显示反应生成的产物峰,根据每个产物峰所对应的质谱图尤其是同位素峰的丰度比,再结合谱库的检索信息,可以推断出反应产物为壬基酚的一氯(m/z254)或二氯取代物(m/z 288)。LC/MS中每类化合物分别对应一个色谱峰,每个色谱峰对应的质谱图信息简单明确,由于采用(-)ESI模式,显示该化合物的[M-H]相对分子质量,因此可作为判断该类化合物的依据。同时,(-)ESI MS直接进样的方式可以实现样品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9.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感染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探究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感染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指导虾病的防治 .方法 :利用索氏 (Soxhlet)提取法对养殖健康斑节对虾和MBV感染斑节对虾的中肠腺脂肪含量进行了检测 .结果 :健康对虾中肠腺脂肪占干重平均 34 2 8% ,占湿重平均 9 60 % ,含水率平均 71 0 6% .MBV轻度感染的中肠腺脂肪占干重平均 31 52 % ,占湿重平均 9 58% ,含水率平均 69 31% ,三者与健康对虾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30、P >0 90和P >0 4 0 ) .MBV重度感染的中肠腺脂肪占干重平均 56 4 2 % ,占湿重平均 2 4 14% ,两者均明显高于健康虾和MBV轻度感染虾 (均为P <0 0 0 1) ;含水率平均 57 2 2 % ,明显低于健康虾和MBV轻度感染虾 (均为P <0 0 0 1) .结论 :严重感染MBV的斑节对虾可出现脂肪代谢紊乱 ,造成脂肪堆积 ,进而影响中肠腺的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20.
高位池对虾精养技术及病害防治Ⅰ.高位池种类、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陆对虾高位池对虾养殖自1994年在广东徐闻县首次试验成功以来已有10a历史,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获得了成功并得到快速发展,平均单产凡纳滨对虾9000 kg/hm2,最高单产达30000 kg/hm2以上.地膜养虾模式自1998年在我国大陆创立以来也得到较快的发展,在传统池改造中愈加发挥重要作用.笔者将10年来从事高位精养虾池(简称高位池)及地膜精养虾池养虾经验及研究予以总结.详细介绍了高位虾池及地膜虾池结构包括进水系统、排水系统、增氧系统等,并对高位精养虾池及地膜精养虾池的养殖管理及病害防治技术作了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