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不同成型条件下级配碎石力学特性研究何兆益黄卫邓学钧(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南京210018)近年来,国内在一些重大工程的实体试验路上,也成功地使用了级配碎石基层,并初步证实了其防止半刚性基层反射裂缝的作用,然而要进一步成功地使用碎石基层,尚应从材料级配...  相似文献   
12.
为更为详细地探讨山区土石混合体的力学特性,综合考虑含石量、含水量与岩石完整性等因素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土石混合体填料的大型三轴剪切试验进行设计,并运用邓肯-张模型对得到的三轴试验参数进行反演研究。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中影响内摩擦角的因素从大到小分别为含石量、含水量、岩石完整性;试件在各围压下剪切时,开始阶段偏应力与轴向应变近似成比例关系;当轴向应变超过2%时,偏应力增长速率减小,呈现出明显的应力-应变非线性;当混合体达到最大偏应力之后,仍可以保持在增加轴向应变的同时,偏应力不减小,表明土石混合体材料的软化特性不明显;含石量对试样体应变的影响较含水量与岩石完整性更显著,在含石量较低时体现为剪缩性,含石量较高时更多体现为剪胀性;邓肯-张模型的拟合结果与大三轴试验数据的相似度较好,表明邓肯-张模型能模拟土石混合体在不同围压下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车联网环境下,对原有自动驾驶交通流跟驰模型进行改进,构建新的自动驾驶跟驰模型,并理论推导在不同自动驾驶比例下混合交通流稳定性的解析判别条件,从混合交通流稳定域角度对比分析模型改进前后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于原自动驾驶跟驰模型,改进后的模型能有效缩小混合交通流不稳定区域,降低混合交通流全速度范围内稳定时所需的最低自动驾驶比例,从而提升自动驾驶混合交通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中国关于多孔沥青混合料(porous asphalt concrete,PAC)动态模量缺少研究压实特性对其影响这一问题,采用旋转压实方法(superpave gyratory compactor,SGC)通过室内成型PAC-13(1)、PAC-13(2)和PAC-13(3)3种不同级配、设计空隙率的旋转压实试件,对PAC旋转压实均匀性进行分析,确定依据时间-温度等效原理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3种级配的多孔沥青混合料主曲线,计算得出位移因子以及模型参数.结果表明:松铺高度较高的试件对应空隙率较大,目标压实度可以通过控制旋转压实次数来达到;提出空隙分布均匀系数,其越趋近于0代表混合料空隙分布越均匀,可用于指导室内旋转压实成型试验;多孔沥青混合料动态模量的大小受到成型试件空隙率、加载频率及环境温度三者耦合作用的影响;多孔沥青混合料与Sigmoidal模型拟合度较好,提出任意空隙率在不同温度、频率下的动态模量计算公式,可为后续有限元结构设计提供材料参数.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微观和流变分析的岩沥青改性沥青性能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埃索70#沥青,以不同掺量的青川天然岩沥青为改性剂制备岩沥青改性沥青.通过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热量法(DSC)对天然岩沥青及岩沥青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其改性机理.采用SHRP试验对岩沥青改性沥青的高温、低温和抗疲劳性能进行研究,并对不同掺量的岩沥青改性沥青进行了SHRP-PG分级.微观研究证明,天然岩沥青沥青质的杂原子基团含量高,芳香性和极性强.经过改性,基质沥青的微观结构发生了变化,岩沥青改性沥青的感温性降低,温度稳定性和水稳定性得到增强.流变特性分析表明岩沥青改性沥青的黏度明显提高,高温稳定性和抗疲劳性得到显著改善,可用于非极端低温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甘肃地区Superpave路面材料的应用标准,使Superpave路面更好地与甘肃地区的实际情况结合并进行应用,通过对该地区1971~2000年的气温资料整理统计,利用LTPP气候影响模型计算甘肃地区Superpave路面高温和低温设计温度,得到甘肃地区沥青PG等级;同时结合中国及甘肃地区实际情况,对该地区沥青PG等级进行调整,提出该地区沥青PG分级推荐标准;结合天水过境高速公路及西长凤(西峰—长庆—凤翔)高速公路实体工程,对甘肃陇东地区集料进行调查,通过对集料料源特性及加工特性进行试验研究、指标分析,最终提出了甘肃陇东地区Superpave路面集料推荐标准.  相似文献   
17.
陶庆东  何兆益  贾颖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5):10388-10398
涵洞在山区高填方高速公路中应用较为广泛,但由于涵洞上方填料组成复杂与填料—涵洞相对刚度差异大等问题引起涵顶垂直土压力集中,造成涵洞结构出现一系列病害。为探明涵顶土压力集中系数的影响因素,在室内模型试验和FLAC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研究了涵洞顶部填料高度、盖板厚度、填料泊松比以及填料含石量对上埋式盖板涵顶部垂直土压力、侧墙水平土压力及土拱效应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涵洞顶部填料高度、盖板厚度、填料泊松比以及填料含石量均会影响土压力集中系数值,涵顶土应力分布形式为抛物线,涵顶中心土压力集中系数值小于1,涵顶边缘土压力集中系数值大于1,涵顶与侧墙土压力呈非线性分布。将上述因素影响下的结果建立图表和方程,可用于评估同类型盖板涵的静止土压力和静弯矩设计。采用C#语言编写了《涵洞顶部竖向土压力值计算》程序,能快速准确的定位涵洞顶部垂直土压力,可为类似的高填方土石混合体填料—涵洞受力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隧道裂损形式和衬砌渗漏水速度对渗漏水红外特征的影响,研发了可模拟隧道运营湿度、温度和照度环境的试验装置,对渗漏水红外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缺陷形式对渗漏水区几何分布(尤其是出水孔附近)有重要影响,随着渗漏速度的增加,缺陷形式对渗漏水区几何形态的控制作用有所降低;通过渗漏水高温区等温线的几何形状和质心距...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多孔沥青路面在雨天提高能见度方面进行安全性能评价,采用MATLAB软件对能见度进行蒙特卡罗数值模拟,提出了不同路面结构的能见度计算模型.利用模型对比分析多孔沥青路面在抑制水雾方面的优越性,并在广西南宁绕城高速公路进行了实证,对能见度预估模型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多孔沥青路面比相同降雨强度下的密级配沥青路面能见度提高了1.9倍以上;车速越大,能见度提高比值越大;在降雨强度低于0.83 mm/min的天气情况下,实测多孔沥青路面能见度达到1 km以上,满足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要求;在强降雨地区实测能见度与数值模拟结果较为接近,模拟值要比实测值偏大,且车速越高偏差越小,模拟值越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