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5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110篇
系统科学   71篇
丛书文集   193篇
教育与普及   14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319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72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58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204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99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5篇
  193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鸟类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AIBV)属于冠病毒科, 冠状病毒属, 是单股线状、正链RNA病毒, 基因组全长近28 kb, 具有3′多聚A尾和5′帽子结构的特征. 采用PCR产物克隆测序和引物步移(primer walking)直接测序结合的方法, 完成了IBV北京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 该毒株基因组序列全长为27733 bp, 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 它具有10个明显的可读框(ORF); 通过基因定位后其基因排序为: 5′-orf1a-orf1ab-s-3a-3b-e-m-6a-6b-n-3′. 对IBV北京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 与报道的IBV及造成人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病毒(SARS-CoV)进行了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AIBV是一种变异较大的病毒, 其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外公布的AIBV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仅有85.2%, 与国内报道的不完整AIBV序列比较, 相似性也只有91.2%; 而与SARS病毒基因组全序列比较, 相似性仅为50.8%, 说明它与SARS-CoV关系不大. 同时, 还使用clustalw 1.81 和 Treeview软件构建了冠状病毒的全序列、S蛋白、M蛋白和N蛋白的系统发生树, 结果表明, 鸡IBV北京分离株是第3组病毒的惟一成员, 它与SARS-CoV存在很大的遗传距离. 这项研究将对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原的鉴定和疾病的控制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2.
研究了在H2 SO4介质中 ,高碘酸钾氧化偶氮羧I的反应。研究发现痕量铋 (III)的存在 ,可以强烈催化高碘酸钾氧化偶氮羧I的反应 ,由此建立了一种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铋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铋量在 0~ 0 .2 μg/mL之间 ,检出限为 2 .30× 10 -9g/mL。该方法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 ,可用于人发、天然水及合金中铋的测定  相似文献   
963.
孙中山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家和科学思想家,其科学思想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与作用。他的科学思想的形成基于他扎实的理论功底,也与他早期的求学活动、上书科学救国之策,西方国家的科学考察和实业救国运动等实践活动有关,这些活动构成了孙中山科学思想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964.
针对煤矿井下岩层监视监控系统中图像模糊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小波变换进行图像增强处理.通过分析了一种基于Mallat的传统的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方法,提出了综合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阈值化去噪方法和计算增强系数的实用算法来实现含有噪声图像增强的算法.通过实例综合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阈值化去噪方法和计算增强系数的实用算法,实现了对煤矿井下锚杆钻孔内岩层图像的增强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方法能够较好地增强煤矿井下锚杆钻孔内图像中的细节特征,从而获得了比较满意的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965.
基于凝汽器数学模型,将协调控制器应用于凝汽器压力控制系统,并将协调前后压力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协调控制方法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966.
甜菜坏死黄脉病毒RNA5对病毒致病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eet necrotic yellow vein virus, BNYVV) RNA5全长侵染性cDNA克隆体外转录获得的RNA5体外转录物, 与只含有RNA1, 2以及RNA1, 2和3的两个BNYVV突变株BNYVV-Hu0和BNYVV-Hu3的RNAs分别混合, 并接种于寄主植物番杏(Tetragonia expansa)和甜菜(Beta vulgaris L). 结果表明, RNA5是BNYVV中除RNA3以外的另一个病毒致病性相关分子, 它的存在能够提高病毒的侵染效率和在寄主体内的积累水平, 并与RNA3协同作用, 导致病毒侵染后的症状表现加重.  相似文献   
967.
上海畜禽养殖污染及治理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上海市畜禽养殖现状、畜禽污染的治理情况以及未来几年畜禽养殖治理的规划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并探讨了上海市控制和治理畜禽养殖污染主要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968.
卢虹  蔡扬  于燕妮 《贵州科学》2007,25(Z1):400-406
目的:通过了解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5(STK15)及蛋白质53(p53)在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p53/STK15转激活非依赖通路在OS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材料与方法:正常口腔黏膜8例,上皮异常增生组织27例,口腔鳞状细胞癌43例石蜡包埋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了解STK15及p53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各组间的差异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结果:STK15在正常口腔黏膜阴性表达,在上皮异常增生组及O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4%(11/27)、67.44%(29/43),其阳性表达率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在正常口黏膜阴性表达,在上皮异常增生组及OS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04%(10/27)、48.84%(21/43),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与异常增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正常口腔黏膜、上皮异常增生及OSCC中STK15和p53同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8)、18.52%(5/27)、41.86%(18/43),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SCC中STK15)阳性表达率在p53阳性表达组和p53阴性表达组分别为85.71%(18/21)、50%(11/2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TK15、p53阳性表达率在OSCC伴有淋巴结转移组高于不伴淋巴结转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STK15过表达是口腔黏膜癌变过程的早期事件并且可能与口腔癌发生进程有关.②同时发生突变型p53和STK15表达增高可能在OSCC发生中有意义,从异常增生最终演变成鳞癌可能有二者协同作用的参与.③STK15过表达对OSCC淋巴结转移有影响,可能成为判断OSCC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69.
金属模具电磁热裂纹止裂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方面,关于利用电磁热效应实现金属模具裂纹止裂研究的最新进展,所得结论可以为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导。采用复变函数方法,建立了金属模具电磁热效应空间裂纹止裂的理论分析模型,求解了通电瞬间裂尖附近的热源功率、温度场和热应力场;采用电、热和机械场三场顺次耦合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了金属模具中平面、空间裂纹电磁热裂纹止裂的数值分析模型:采用自制的ZL-1型和改进型ZL-2超强脉冲电流发生装置实现了金属模具试件中电磁热裂纹止裂;研究了各种实际金属模具中裂纹电磁热止裂后的修复。为将电磁热裂纹止裂应用到金属模具裂纹止裂中进行了基础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70.
针对高校招生管理工作流程中的“信息孤岛”问题,提出了采用“招生管理智能客户端”+“B/S信息发布与浏览平台”的软件架构设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高校招生工作的立体化管理。该系统在网络连接与断开两种环境下,都能正常的工作;在系统内部完成了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利用;离线数据与在线数据可以无缝衔接:各子系统功能相对独立,可以根据工作的需要随时从远程服务器安装到本地,简化了软件安装过程,实现了系统的松散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