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 毫秒
11.
以大金星、大红、敞口、大旺和野生山楂叶片为试材,测定其不同发育时期黄酮含量及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金星等4个品种和野生山楂叶片在不同发育时期黄酮含量变化趋势相似,6月和8月(或9月)出现2个高峰;高峰期大金星叶片的黄酮含量最高,其次是大红、敞口和大旺,且其含量相近,而野生山楂含量最低。PAL活性在6月和8月(或9月)普遍较高,与黄酮含量呈正相关;PPO和POD活性在6月较低,而7月以后活性较高。若以黄酮利用为目的,大旺叶片的适宜采收期为6月,大金星和野生山楂为8月,大红和敞口为9月;若叶片和果实兼用,则叶片的适宜采收期均为10月,此时各品种含量相近,均高于野生山楂。  相似文献   
12.
基于气象观测和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第五代大气再分析资料(ERA5),选取2018—2020年发生在云南的3次两高压辐合区(以下简称两高辐合)背景下低涡连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其环流形势、动热力因子及水汽辐合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结果显示:(1)夏半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西太副高)西伸时,云南常受两高辐合影响,当辐合区中有低涡生成,易发生连续性强降水,且强降水落区并不完全分布在整个狭长的两高辐合区内.(2)两高辐合区低涡降水具有相似的雨带分布和移动特征,但雨带的集中程度、分布范围、小时雨强和总雨量存在差异.强降水开始时,落区偏东,随着西太副高西伸及东北引导气流的引导,低涡向南向西移动,强降水落区也随之向南向西移动.低涡在某一地区徘徊导致降水集中在该区域,且西太副高西伸较强时,两高辐合形势更强,低涡降水大雨及以上量级雨带也更窄.(3)低涡造成的降水主要分布在低涡中心及低涡切变附近,且降水发生在低层暖湿的环境中,低层及中高层有冷空气侵入时,小时雨强的极端性更强,降水落区也相对偏北.两高辐合区低涡降水落区与水汽辐合区对应较好,水汽辐合强度较弱时,对应的总降水量较小.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了含有苯胺二聚体的苯乙烯甲基丁酸酯(VPB),通过自组装-自由基聚合的方法,成功地制备了聚合物纳米片层材料.VPB和聚合物的结构通过核磁谱和红外光谱进行了分析确认,VPB和聚合物的自组装行为通过电子显微镜、X射线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VPB在甲苯和丙酮的混合溶剂中可以自组装成为二维纳米片层,并能与马来酰亚胺进行自由基共聚反应,形成尺寸数微米、厚度2纳米的聚合物片层材料.本研究的结果证明,将自组装与自由基聚合结合是一种制备聚合物二维纳米片层材料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塑料制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导致土壤的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污染日益严重.采用野外lysimeter系统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实验,研究野外实际环境中聚乙烯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小麦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47和782mg·kg-1聚乙烯微塑料暴露对小麦秸秆和籽粒生物量、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结构组成均...  相似文献   
15.
结合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筏形基础一地基相互作用体系的全三维有限元模型.考虑土体的弹塑性性质,模拟基础和地基交界面上的状态非线性,采用中厚板理论分析筏板,对筏形基础的受力进行了非线性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地基非线性特性时,地基反力及基础沉降的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6.
探讨了拟南芥的翻译延伸因子EF1A的亚细胞定位.以Col野生型拟南芥的cDNA为模板,通过高保真KOD扩增酶获得2 363bp的拟南芥转录延伸因子EF1A基因片段,将其与GFP融合后共同连入p1300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侵染法将p35S∶GFP和p35S∶EF1A∶∶GFP转入野生型拟南芥中,观察转基因植物细胞中GFP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p35S∶GFP转基因植物中,细胞核中GFP荧光强度显著高于细胞质中荧光强度,但是在p35S∶EF1A∶∶GFP转基因植物中,细胞核中荧光强度与细胞质中荧光强度无显著差异,说明在进行蛋白翻译时细胞质中的EF1A含量显著高于细胞核中,这也为翻译延伸因子EF1A的亚细胞定位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建立了铁磁条和硬势垒共同调制下的石墨烯纳米结构模型,计算了铁磁条产生的磁场的大小和铁磁条的宽度对石墨烯中谷依赖的电子输运性质的影响,重点研究了该石墨烯纳米结构中电子的电导和谷极化特征. 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纳米结构中可实现显著的谷极化效应,且磁场的大小和铁磁条的宽度均会对其中的电子电导和谷极化产生较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控制铁磁条的宽度和其产生的磁场的大小来获得实际需要的谷极化强度. 这项研究有助于理解和设计谷电子学设备.  相似文献   
18.
室温对热原实验中兔筛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敏  范沛  巫玮  李梓倩  顾为望 《科技信息》2010,(24):25-25,27
目的:分析不同室温对新西兰兔的初次筛选合格率、二次筛选合格率、基础体温的影响。方法:根据2005版《中国药典》进行测定。结果:室温与初次筛选合格率和二次筛选合格率均存在相关关系,不同室温条件下新西兰兔的基础体温存在着明显差异,新西兰兔的体温初次筛选的最佳室温是20.1-23.0℃,二次筛选的最佳室温范围是18.1-19.0℃和24.1-25.0℃。在24.1-25.0℃这一室温条件下,新西兰兔的基础体温主要集中在38.6-39.1℃。结论:在不同室温条件下,新西兰兔的初次筛选合格率、二次筛选合格率和基础体温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9.
受限于夜景光照不足等影响,夜视成像中的部分内容极易缺失或模糊,导致这部分的彩色化效果不佳.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夜视图像彩色化算法, 通过对纹理细节的修复来提升图像模糊区域的彩色化效果.首先,在模糊区域修复中,利用下采样操作减少模糊图像块的比例,并用梯度调节预测器对模糊图像块周围的像素值进行预测,以此来不断增强和修复模糊的纹理细节.其次,在彩色化过程中,依托于生成的超分辨率图像和已有的先进对抗网络着色模型,通过最小化亮度和纹理等失真,来生成较为清晰的彩色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模糊区域恢复和增强之后,灰度图像的PSNR平均提升0.33 dB.相比之前的夜视图像彩色化方法,本文方法可以赋予灰度夜视图像更丰富、自然的色调,更清楚地表达图像的细节,从而提高目标探测和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