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7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9篇
系统科学   70篇
丛书文集   147篇
教育与普及   10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0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8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59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0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92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9篇
  1973年   6篇
  1960年   13篇
  195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992.
我省13名青年学者日前被确定为创新人才首批培养对象。 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者为: 郑州大学的曹少魁(材料学)、梁二军(激光技术)、王复明(水利工程)、申长雨(材料学)、王立东(基础医学); 河南大学的解志熙(中文)、王天泽(数学); 河南农业大学的胡国松(作物学)、王艳玲(畜牧兽医);  相似文献   
993.
2月25日,伴随刚刚苏醒的春意,河南省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会议在郑州召开。这标志着河南省的科研体制将从此融入市场经济,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充分展示积蓄已久的潜能和优势。 在会上,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李成玉指出:21世纪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的世纪。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强调推动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刚刚闭幕的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十五”期间我省经济发展要力争实现较高的速度和较高的质量。实现这个目标,有赖于在体制创新和科技创…  相似文献   
994.
中国神马集团技术中心完成了2万吨锦纶66浸胶帘子布制造技术研究。 他们通过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并有所创新,形成了一整套从纺丝、捻织到浸胶的技术方案并依靠自己的力量,主要利用国产化设备成功建设了2万吨锦纶66浸胶帘子布生产线,无论从工艺技术上,或是从产品质量上,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据测算,利用神马这一创新技术项目,可比同等规模的项目节省投资50%以上,可带来约6.5亿元销售收人,利润约1亿元。 (可铁)  相似文献   
995.
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但全省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和先进省、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为了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我省“十五”和今后十年农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是: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主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主线及增加农民收入的基本目标,大力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继续实施“科教兴豫”战略,加快高新技术及适用技术在传统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提高农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为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其总体目标任务是:在保障未来食物安全和有效供给的基础上,围绕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加…  相似文献   
996.
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熊掌视为山珍,把海参视为海味,而猪蹄只不过是一种极普通的菜肴.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和偏见,猪蹄不仅是一种营养佳品,还是一种延年益寿的“良药”. 猪蹄营养很丰富.据营养学家介绍,每100克猪蹄中含蛋白质15.8克,脂肪26.3克,碳水化合物1.7克.另外,猪蹄中还含有一定量的钙、磷、铁、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特别是猪蹄中的蛋白质水解后,所产生的天门冬氨酸、胱氨酸、精氨酸等十一种氨酸的含量简直与熊掌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997.
15年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和倡导下,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它不仅是机构改革的产物,也是国家机关体制创新的一个大胆尝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于科学基金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悉心指导.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岚清、温家宝等同志都曾听取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工作汇报,就科学基金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中国科学基金制这支嫩芽,正是因为有了党和国家以及全国科学家的呵护与支持,经过广大科学基金管理工作者的不断探索、积极实践和精心培育,才逐渐壮大并走向成熟,成为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1 999年末,国家科教领导小组听取了科学基金工作汇报后,充分肯定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具有科学、公正、透明、民主的特点".高度评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推动我国基础研究和促进关键科技项目获得突破,资助基础学科和发现、培养科技人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998.
由中国科学院、新华通讯社联合组织的预测小组日前预测出“新世纪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科技发展趋势”。这十大科技发展趋势分别是:一、物质科学领域新世纪里,大至宇宙,小至粒子,物质科学的进展,将使人类进一步认识微观世界和宇观世界,对世界复杂性和宇宙起源等问题的认识也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以研究物质结构及其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为基本任务的物质科学,在21世纪将在3个方面继续深入发展并将获得新的认识:向微观领域深处探索的粒子物理学将继续致力于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统一理论,并期望有新的进展;向宏观领域原点追踪的宇宙学将继续致力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并期望有新的突破;向宏观领域广度扩展的物性研究将继续致力于非线性和复杂性的理论,并期望有根本性的突破。物质科学基础研究的上述进展对社会的影响首先将提高人类的认识水平。宇宙起源问题的进展将进一步加深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认识。粒子物理学的进展将进一步加深人类对世界复杂性的认识。物质科学基础研究的进展也将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技术原理。物性研究方面的进展无疑会为新材料和新能源的开发提供科学基础,甚至可以渴望通过中微子和引力波研究的进展获得新的通讯手段。二、生命科学领域21世纪,生命科学将发展成为新一轮自然科学革命的中心,并将跨越物理世界与生命世界不可逾越的鸿沟,使之统一起来。21世纪,生命科学仍将向最基本的、最复杂的微观和宏观两极发展:一方面,分子生物学和量子生物学将广泛地向其分支学科领域渗透;另一方面,生态学又向研究具有复杂功能的生态系统乃至生物圈方向发展。最后,必将把微观与宏观整体地联系起来,即把分子、细胞、个体、群体、群落等生命不同结构层次作为一个有机系统进行深入研究。预计未来二三十年内,人类认识自身和生命起源与演化的知识将产生革命性的进步。脑科学的进展将进一步揭示人类思维智慧的本质,并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巨大作用。在人类获得基因组的全部序列后,人类遗传密码的破译将进入全新的信息提取阶段。重大疾病基因将被发现,一些危害生命的疾病会得到治疗,人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能得以解释,人的生理素质等能得到改善,以致引起生物技术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同时,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和整合生物学的发展将使人类从分子水平认识遗传、发育与进化、生长与衰老、代谢与免疫等重大生命现象的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的演替规律,从而将宏观生物学与微观生物学连接和统一起来。极端环境条件下的生命形式和现象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生命信息的解读、生命奥秘的揭示有赖于数学理论、信息科学和技术科学等的进展。方法与技术的革命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三、地球系统科学领域21世纪,地球系统科学将以全球性、统一性的整体观、系统观和多时空尺度,研究地球系统的整体行为。地球系统科学的突破性发展,将使人类更好地认识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更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可能突发的灾变对人类造成的损害。计算机、GPS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出现,使得我们在继续深化对地球科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同时,更加重视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集成研究,地球系统各圈层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以及人类活动诱发的重大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全球变化中最活跃的物质——碳和水,与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生物圈紧紧联系在一起,围绕全球碳循环、全球水资源与水循环、食物与纤维三大主题,在更高层次上开展综合集成研究,必将极大地推动地球科学及其新生长点——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近年来,对资源、环境、灾害的认识深度、广度和研究重点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对资源找寻的视野越来越大,逐步从地球表层走向深部,从陆地走向海洋,从单纯地注重矿产资源的找寻逐步转移到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合理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上;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已从局部走向全球;对自然灾害的研究也从单一灾害走向群发灾害的研究,从单纯的监测、预报走向集监测、预警、预报、灾情评估于一体的综合研究上。技术科学的进步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数学、化学、物质科学的发展为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主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地球系统科学内部学科的交叉以及与其他科学的交叉为生命和人类的起源与进化,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大陆动力学、短期气候预测、地球系统的非线性研究、可持续管理等成为新的研究热点。数字地球将成为新世纪地球科学的重要特征,推动地球系统科学从对自然现象的定性描述向定量化方向发展。四、认知神经科学领域揭示人脑奥秘,探索意识、思维活动的本质,这是人类多年以来孜孜以求的梦想。21世纪,人类将在脑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几个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了解脑的组织构造原理,通过实验来研究与分析导致意识的新的概念和新的思想,掌握认知和智力活动等机理,攻克脑的疾病,利用人脑原理研制智能计算机,制造脑型器件和结构以及仿脑的信息产生和处理系统,开发出能识别人的思想和行为的计算机以及能理解人的希望和意图,像人一样思维和动作的机器人。认知神经科学是综合性的多学科研究领域,不仅仅是神经生理学界的事,还需要具备数、理、化、计算机、信息科学方面的知识,能带动一大批学科和半导体产业、计算机产业、机器人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为解决信息社会和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问题作出贡献。五、能源科学与技术领域目前,人类所消耗能源的70%来自矿石燃料。21世纪,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觉醒和价值观的改变,人类将不断追求与自然更加协调的生活方式。生产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将是21世纪能源科学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能源供给将呈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核能的研究与利用将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可控核聚变能将成为现实;氢能和太阳能是最理想的取之不尽的能源,甚至可以设想仿造太阳,运用核聚变研究开发一种同环境兼容、持久、不含二氧化碳的能源形式;地球本身到处都存在着的温差,科学家称由此产生的能源为“自然冷能”,并设法开发利用。从人类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水能等再生能源的过程预测未来,21世纪,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满足世界未来能源供给的50%。此外,储量超过已知的石油、煤、天然气总和的天然气水合物,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六、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材料科学已从对成分、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演变为对材料的成分、制备、结构、加工、性能等的综合系统研究,其显著特点是材料科学与材料技术密不可分。21世纪材料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核心问题是新型先进材料的发现和发展。21世纪材料科学与技术可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有重大突破:超导机理的发现为超导体新材料带来真正的突破;利用DNA技术制备的高性能聚合物纤维具有钢材等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良机械性能;纳米材料及纳米技术将创造出最小的机器——分子机器,可解决目前无法解决的生物工程问题,它将开创生物学与技术的一个崭新时代;智能材料将会具有更强的仿生功能。可以预见,发现新材料的新方法与新技术在21世纪也将会有革命性的突破。21世纪材料科学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将为信息、通讯、医疗、制造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及军事等领域和产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七、生物技术领域生物技术未来的发展取决于技术平台的宽度和高度。预计未来将形成几个新的生物技术平台,这些平台的建立,将使生物技术的发展令人难以预料。生物技术已有三个平台,即DNA重组、细胞培养和DNA芯片,已经取得了相当成果,培育出了新的生物技术产业。预计在新世纪还会形成几个新的平台。第一是基因组平台,目前已有数十种微生物和四种模式生物的基因组全序列已进入数据库,人类基因全序列草图也刚完成,这意味着有数十万计的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可供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操作,从而大大扩展生物技术的产业范围。第二个平台是生物芯片,它是分子生物学与化学和物理学领域的多种高新技术的交叉和融合。从DNA芯片延伸到含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硅片最终将与纳米技术相结合,使离体操作的芯片发展成为可在活体内执行某种功能的组件。第三个平台是干细胞生物学,它是克隆动物和克隆组织器官的基础。正在发展的技术关键是控制有全能性或多能性的干细胞的分化发育,如神经干细胞可发育成神经系统各种类型的细胞。这一平台的完善将为医学上的器官移植,农业上优良家畜的繁殖带来革命性的进展。第四个平台是生物信息学,目前生物信息学已经广泛用于基因组和蛋白质组的研究,但是随着大多数基因和蛋白质功能的阐明,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发展前景,这就是在计算机上模拟细胞内和机体内的生化代谢过程,甚至模拟进化的历程,这将使生物学真正进入理论生物学的新时期。用计算机设计生物新类型的高技术也将会在21世纪变成现实。第五个平台是神经科学,目前国际上正在开展神经生物学的大科学计划。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如感觉、认知和思维终将在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上被解析。在不太久的将来,就会在这个平台上出现新的生物技术,一方面为人类自身的精神疾患带来福音,另一方面也会由此产生高度智能化的计算机和机器人。除了可以预计的上述五个平台外,还会有新的平台出现,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是难以估量的。八、信息技术领域21世纪,信息技术将会出现微电子向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发展,计算机向超高速、小型化、并行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通信技术向光纤化、数字化、综合化、网络化方向发展。计算机存储器和处理器将集中在一个芯片内,使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等功能集成在一起;利用大规模并行处理技术的超级计算机将被普遍使用;量子效应集成电路制造术的突破使量子计算机逐步进入实用阶段。DNA计算机在21世纪初将有所突破,其运行速度快、存储量大、能耗低,还可实现现有计算机所无法真正实现的模糊推理功能和神经网络运算功能,为人工智能的突破创造了条件。以光子技术为支撑的三维全息存储将成为21世纪最主要的存储技术。未来的网络技术将向超高速和多功能发展,使信息的传输、处理和交换更加快捷、方便和经济。它将实现高速公共传输平台上的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络和电视网络的结合,将向宽带化、智能化、个人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新一代通信和网络的实现技术以及信息网应用支撑技术将飞速发展,使之具有极大的总体容量,可以适应新世纪信息流量的爆发式增长而不受时间、地点或媒体方式的任何限制,有线与无线将使任何地点的实时通信得以实现。网络的管理将高度智能化,网络的安全也将有相应的智能化技术予以监管、处理和保证。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从事商务活动、阅读、交流、娱乐、学习、甚至是工作的基本方式,在为人类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密切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对于21世纪的人们来说,信息革命为他们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使得他们有机会抛开年龄、性别、地域、文化、种族的限制性因素,过一种与他们的祖辈完全不同的、依照自己的意愿和理想开拓和创造的生活。九、太空科学技术领域20世纪人类登月、火星探测等迈出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步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21世纪,人类对地球以外的世界的兴趣、认识以及利用太空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步伐必将越来越快,也将持久地推动着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继续大规模地、深入研究太阳系,将以新的目标重返月球、深入考察火星,并主要在火星、土卫六和木卫二等天体上探索地外生命现象,人类将到达太阳系的边缘进行探测和研究活动。同时也不断地把目光伸向宇宙的最深处,以探明活动星系核的能源机制、宇宙中的暗物质、反物质、黑洞的证认、宇宙结构的形成、星系起源、宇宙的起源等,并仍将继续艰难地探索地外文明。运载系统将发展新的动力源(核能等),耐久的、多发射方式的运载器,建立天体间可靠的往返运输系统;发展新的飞行器系统,包括卫星、行星探测器、恒星系探测器、太空站等;建立大型发射场、太空港、月球基地、火星基地等。太空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使人类可以更为快捷、更为经济、更加充分地利用太空中无尽的资源和极端环境,进行特殊材料加工、生物育种、实现太空旅行等宏愿。十、环境保护技术领域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类愈来愈关注自身及后代的生存环境。21世纪,生态环境领域将从分子到生物个体、从种群到景观、从局部时空到区域,甚至到更大尺度的大陆板块和全球,着重进行解决几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长期和大尺度的定位研究,全球生态环境变化的预警系统建立,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有效管理和持续生态系统的建立,复杂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外来物种的生态安全对策,环境污染整治和清洁水质管理等。生态和环境问题的解决将越来越变得区域化和全球化。  相似文献   
999.
1000.
环保产业市场巨大 我国的环保产业近几年以高于10%的速度迅速增长,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我国环保产业产值已达600多亿元,环保企业数万家,已初步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大军。但是,我国环保产业领域发展还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环保产品生产和三废综合利用两个领域。环保技术服务十分薄弱,自然生态保护的市场还没有形成,社会化服务程度低。环保产品结构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水、气污染治理方面,固体废弃物处理设备不多,环境监测仪器更少。 据悉,我国环保产业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根据有关机构预测,今后5年,我国环保产业将在现有基础上以不低于15%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05年,我国环保产业年产值突破14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1.4%.“十五”以后,约占当年GDP的12%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其总产值将超过2500亿元,约占当年GDP的2%。 (高容) 农药发展新趋势 日前从北京召开的第12届全国农药药效试验总结暨农药技术交流会上了解到,大力开发、生产和应用生物农药,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据了解,尽管现在化学农药在农药产业中仍占有主要地位,但生物农药具有对人畜毒性小、环境兼容性好、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因而更符合现代化社会对农业生产及农药的要求。发展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已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一些国家已采取措施减少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我国目前也已撤销十几种化学农药的登记。 据农业部农药检定所专家介绍,我国自60年代开始对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利用,目前,我国注册登记的生物农药有效成分品种有77个,占有效成分品种的13.4%;产品691个,占注册登记农药产品的7.1%。产量接近10万吨制剂,使用面积约4亿亩次。 专家认为,我国微生物资源丰富,发展生物农药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我国开发的生物农药及其它农药高技术已得到国际农药界的关注。因此,优先发展生物农药,并以生物农药带动其它高科技农药的全面发展,应成为我国农药产业发展的方向。 专家们建议,今后我国生物农药的发展,要着重调整和协调好科研与生产之间的关系,使科研成果能及时应用到生产中去。为此,要通过生产销售促进科研开发,尽快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下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生产实体。为了提高生物农药产品的使用性能,还要重视生物农药生产加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刘柳) 食品添加剂有潜力 伴随着我国食品工业的高速发展,食品添加剂这一新兴工业也正在迅速崛起。与此同时,食品工业目前还远远落后于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需要。若以产值计算,食品工业只及农产品产值的50%,而发达国家为100%至200%;从加工数量来看相差更大,全国肉产品产量约为6200万吨,而加工成熟食制品不足300万吨,大量农产品并未加工或未经深加工便进入家庭。农产品的深加工需要大量的食品添加剂,这就为食品添加剂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食品高新技术与工程化食品的出现,为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食品加工业长期以来存在的低水平、低技术含量现象,严重影响了食品工业的发展。近年来食品工业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比重不断增大,促使食品工业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当今国际性的食品加工高新技术已出现了挤压技术、膜分离技术、微胶囊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辐照技术、超微粉碎技术、微波技术、超高压杀菌技术、冷冻干燥技术、食品生物技术等。它们的推广运用使新型食品材料已经开发或即将不断开发出来,最终实现食品营养结构的人工重。这为新型食品添剂的开发、生产和推广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功能性食品、绿色食品、方便食品、速冻食品等的兴起和推广,为食品添加剂开辟了广阔市场前景。现代工业发展造成空气、水源等污染日益严重,迫使人们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功能性食品、绿色食品则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功能性食品所强调的是其成分能充分调节人体生理节律、预防疾病和促进康复等功能。目前功能性食品按其生理功能分为膳食纤维、葡萄多糖、功能性甜味剂、不饱和脂肪酸、复合脂肪、微量活性元素、活性蛋白质、乳酸菌等。绿色食品所强调的则是安全、优质、无公害的有机食品和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与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不但副食、小吃食品实现方便化,而且主食也日益要求方便化。此外还有冷冻食品与微波食品等的发展与推广,都为食品添加剂的开发与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 开发新型安全、高效食品添加剂是食品添加剂行业又一发展方向。近年来,我国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应用方面积极介导天然、营养、多功能的方针,与国际上“回归自然、天然、营养、低热量、低脂肪”的趋势相一致。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繁多,开发重点也应是那些品质优良、安全性高、不带异味、价格低廉的新品种。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无论是质量、安全性,还是数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书香) 废橡胶前景看好 利用旧轮胎等废旧橡胶,在常温下磨削加工成一定规格的胶丝、胶粉、胶粒,以此为基料,在粘结剂作用下,经过模具热压,或常温下固化定形而成彩色弹性地砖。对基料没有特别严格的要求。 产品成形方法有二: 1.常温成形法:用人稍多、固化时间稍长。普通厂房、投资少、风险小、产量可随时调控、耗电量小、综合成本最低、技术改造容易。在房租便宜、人力资源丰富、资金短缺、电价昂贵的中国,现阶段此方案为最佳选择。 2.热压成形法:机械化生产,一次性投资大定员少,生产周期短,运转费用高,耗电量大,生产成本高; 上述两种成形方法生产的产品质量完全相同。 废橡胶生产彩色弹性地砖属于高新技术和劳动密集相结合的环保新型产业。有较高的科技含量,技术成熟,投资少,效益显著。产品市场容量大,原料资源可持续供给,原料价格将持走低。从政府政策等全面考虑,该项目投资风险极小,能达到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的目的。 在我国入关后,若能选用国外资源,产品再输出国外,使其形成一定规模,则企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可观。 依据国内外权威专家提供信息,和大量的资料研究表明,废旧橡胶生产胶粉及其制成品“彩色弹性橡胶地砖”正是21世纪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是知识经济时期的新兴产业。 我国目前有数百家旧轮胎翻新企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4~40目之间的胶糠、胶粒等副产品,以及国内各省市已经引进的十几条胶粉、胶粒生产线,数百家胶粉厂利用废旧橡胶生产的胶粉、胶粒,为生产彩色弹性橡胶地砖提供了丰富的原料资源。废旧橡胶生产彩色弹性橡胶地砖技术国际上目前仅有德、美、英、意、中等少数几个国家掌握,产品除供应庞大的本国市场外,部分国家还对外出口。由于发达国家生产成本高,因此售价昂贵,德国出口中国的价格都在每平方米60美元左右(25 mm厚)。国内目前仅几家厂家生产本产品,总体来说这些企业规模小,处在起步阶段,发展形势却十分乐观,都在扩大生产,部分厂家的产品还全部出口。 (建欣) 直链烯烃市场蕴含潜力 自60年代在美国建成工业级蜡裂解装置生产直链烯烃以来,该产品的产能一直持续增长,合成工艺技术也不断取得新进展,已由蜡裂解工艺转向乙烯齐聚,主要用于生产α—烯烃。美国UOP公司的直链烷烃脱氢工艺则主前正在进行有关扩产改造工程。专家预测,就目前直链烯烃的广泛应用状况和今后应用领域的不断开发,以及生产工艺和技术的不断提高,这一产品的市场将十分广阔。 (李兰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