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23篇
  2018年   94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传统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主要以评分数据为数据源来计算和反映用户的兴趣偏好和资源相似度,并决定是否对潜在用户进行推荐物品。而忽视了用户、资源本身的特征,用户在不同时间对资源的认识和感兴趣程度是会变的。基于这个问题,本研究对传统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时间加权标签的信息推荐算法。该算法的主要思想是标签可被用户依个人偏好进行资源标注,标签代表用户对资源的兴趣特征,以用户集、时间、标签集及物品资源等 4 个量形成的多维关系,可以计算出用户和资源之间的标签特征向量,计算在不同时间段,用户对资源的偏好以及资源相似度,并且依据用户的历史行为来预测用户的偏好,并进行推荐。实验结果显示本算法有效地提高了推荐的准确性,获得了更好的推荐效果。
  相似文献   
122.
提出一种基于低阶Gaussian-Hermite矩的图像全参考质量评价方法。正交矩在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低阶矩可以从图像的分块中提取重要特征,这些特征通过计算两幅图像间相对矩误差得到,这种差异的大小更能体现出失真图像块相对原始图像块的失真大小,所以能更好的描述图像的质量。利用Gaussian-Hermite矩在一些公开的数据库中对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和对比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3.
基于旅游体验的游客满意度评价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旅游体验背景下的游客满意度评价为研究内容,运用市场调查法、层次分析法较系统地分析了游客满意度评价的目标、原则和指标体系,构建了游客满意度评价模型。从游客体验需求角度对游客满意度进行研究;旅游体验的评价选取情感体验、知识体验、实践体验、观念转变4个指标,以及对景物的情感等12个评价因子,通过形象化设计得出评价指标和因子的权重,运用模型M=∑12i=1CiKi计算旅游满意度。研究发现,旅游者十分看重情感体验,游客对景物的情感体验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对服务项目的情感体验。通过重庆大足石刻、自贡恐龙博物馆、成都"五朵金花"等3个典型景区验证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4.
本文指出人类社会发展模式的巨变决定合作博弈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简要综述以合作联盟内的任务分配不是决策变量为特征的合作博弈模型的研究成果;系统介绍由Nash(纳什)创立的把联盟内的任务分配作为决策变量的另一类两人合作Nash Bargaining Model(NBM,纳什博弈模型)及其Nash Bargaining Solution(NBS,纳什博弈解);强调排序博弈是NBM在管理学中的离散化发展;完整介绍此离散化方面开创性论文中全新的定义、改进的博弈模型、创新的博弈机制、求解博弈解(集)的精确算法;最后指出NBM的改进和离散化这两方面后续研究的几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5.
随着城市化与机动化的全面推进,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挤现象日益突出。为探讨政府采用何种经济手段缓解交通拥堵更加合理,本文运用混合博弈的方法对政府和出行者两个博弈主体进行分析,从政府单纯征收拥堵税或进行公交补贴及两种策略共同实施的角度对出行者的出行行为选择进行研究,通过运用混合战略模型中的效用函数公式vi(σi,σ-i=∑s∈S)(∏σi(Si) j=1 n)ui(s)综合分析政府和出行者的期望效用,探讨出政府通过经济政策来缓解交通s∈Sj=1拥堵的本质是引导私人小汽车向公共交通出行转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对私家车征收交通拥挤税、向公共交通出行者提供经济补偿对缓解大城市高峰时期交通拥堵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同时应将拥挤税税额限定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大城市解决交通拥堵提供了可借鉴和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6.
为探讨坡改梯地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在巫山县选择撂荒地、林草地、农耕地、经果林等4种土地利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撂荒地、林草地、农耕地、经果林,土壤全氮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撂荒地、林草地、农耕地、经果林,但是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仅相差0.029%;土壤全钾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耕地、林草地、经果林、撂荒地;土壤速效钾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撂荒地、农耕地、经果林、林草地;土壤全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经果林、撂荒地、农耕地、林草地,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相差0.012%;速效磷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农耕地、撂荒地、经果林、林草地;撂荒地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含量均最高,撂荒地土壤全磷、速效磷含量均位于第二位,全磷含量仅比经果林低0.002%,速效磷含量比农耕地少1.318mg.kg-1,但是撂荒地土壤全钾含量最低。由于撂荒地土壤养分含量除全钾含量较低外,其余养分含量均较高,因此研究认为撂荒地在坡改梯地区具有明显的培肥作用。  相似文献   
127.
讨论了具有学习效应的工期指派和可控加工时间的单机排序问题。工件的实际加工时间同时依赖于所排位置和所分配的资源消耗相关的函数,资源消耗分为线性和凸资源消耗2种。考虑共同工期、松弛工期和没有限制的工期3种工期分派方法。目标是确定工件最优的加工顺序、工期和资源分配量,极小化一个包含提前、延误、工期分派、总完工时间和总资源消耗的总费用函数。对于上述2种不同资源消耗函数与3种不同的工期分派方法的每一种组合,均给出了多项式时间算法。  相似文献   
128.
研究了一类向量优化问题的ε-有效性和两类真有效性,包括ε-Benson真有效性和ε-Geoffrion真有效性。首先证明了这两类真有效性之间的等价关系。同时,利用Benson标量化方法给出了向量优化问题的ε-有效解的一些标量化结果。x0是问题(VP)的ε-有效解当且仅当对应于问题(VP)的表量化问题(VPv)有Ψ=0。本文的主要结果不仅是对一些已有结果的改进与推广,而且也表明戎卫东与马毅提出的ε-真有效性与Liu Jen-chwan提出的ε-真有效性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9.
三峡工程全面运行之后,水文条件发生巨大变化,新形成的消涨带(海拔145~175 m)原有植被大部分可能逐渐消亡。如何重建该地段植被成为科研人员和管理部门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在三峡消涨带植被重建方面的前期工作,建议如下:首先对库区消涨带植被进行长期定位监测,了解新的水文条件下原有植被动态及命运,同时为消涨带植被人工重建提供备选物种;其次,评价土壤种子库恢复地上植被的潜力,结合地上植被监测结果,评价消涨带植被的自我恢复(更新)能力。在此基础上,综合生理生态学和生活史特征,筛选植被重建适宜物种。人工重建植被过程中,原有水田可以应用水生植物构建湿地植被;地势平缓,土壤条件较好的地段可以利用筛选的乔木、灌木和草本垂直配置构建人工植被。此后,至少需要5年监测和评估植被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130.
以云南禄充社区为例,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通过研究社区参与旅游的限制性因素以探讨促进当地社区居民更好地参与旅游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无一技之长、政府管理不善、自身素质偏低、资金不够、年龄偏大、时间不够、形象不好、参与竞争激烈等都是当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限制因素。由此对已出现的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的问题提出建议,如旅游管理部门应对社区正确行使其相关职能、居民与开发商之间应形成双向供需机制、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提供交流平台、为社区居民提供合适的培训机会等,以期实现当地旅游社区参与旅游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