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4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一些常见参数线性规划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类新的参数线性规划最优解的分布区间及相关定理.  相似文献   
2.
熊洪斌 《江西科学》2011,29(2):153-155
主要研究了模m二次剩余系之Wilson定理,研究表明,若模m有原根,-1为模m的二次剩余,则模m的二次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modm的同余数为-1;若不然,则模m二次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modm的同余数为1。且模m二次非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与二次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modm的同余数相反。若m无原根,则模m二次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与二次非剩余系全体元素之积modm的同余数相等。  相似文献   
3.
孙清彦《学书枝言碑》原石已毁湮,传世拓片亦不全。相关史载多有舛误,由于一直看不到全碑全文真相,书刊文章引用时只能沿袭旧说。本文在整理点校全文基础上,就其作者问题,书刻年代,立碑地点,书刻形制,内容字数等等作出考定,期望相关部门在重修史志时,能据实予以更正。  相似文献   
4.
主要研究了线性规划最优解的参数表示,通过对某一最优解引入参数向量,得到新的LPP模型.通过求解LPP模型便可得到LP最优解的参数表达式.  相似文献   
5.
悠然一撇因右执左行而成点画之难点,其书写讲求速度与力度的辩证统一,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与美学意蕴,关乎阴阳、刚柔、飘逸、坚韧等哲学美学问题以及传统文化的“技道观”和艺术风格论。理解技法必须将技法置于文化的“活水”之中,撇法欲活,必须“以道为技”,勤于实践,但绝非泛泛的苦练和蛮练,当有文化充实于内而才情展露于外的“逸”气。  相似文献   
6.
触觉美感是一个被美学忽视的问题。西方理性主义传统美学错误地认为触觉只是本能的官能感觉。而其宗教视之更不在话下。中国审美文化也避讳或忽略这个问题,但从其整体思维与全面体味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上看,似乎隐隐地透露出触觉美的一些信息。马克思关于整体的人和人的本质力量以及人与自然、人与工具等重要思想是我们思考触觉美感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读帖论     
临摹字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同时又是把握经典最有效的方法。而读帖既是临摹的基础又是事实上的临帖,更是游心养眼怡养性情继承传统的最佳方式。读,同时也是用"心"在"临",而临,则是以"手"在"读"。摹帖,看似简单却功莫大焉,是对读与临的应证和巩固。读帖的内容和范围远比想象的更深广。泛览固其必要自不待言,本文主张精读。强调一种研究型的全方位的综合把握,是接着孙过庭《书谱》的话继续说  相似文献   
8.
工具(毛笔)的“主体化”,是提出“书法艺术的触觉美感”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起点.毛笔既然经由书法艺术家的锤炼而演变为人的“肢体”和“器官”,自然就可以考虑对书家们来说深有感触而又不曾被归纳、被理论提升的“触觉美”的问题.“人器合一”使人性通于笔性,笔性表现人性.执笔在手,仿佛就如同接通了勾通内外宇宙的天线.  相似文献   
9.
书法不是单纯的视觉艺术。然而,视觉毕竟是太突出了。展厅书法存在着明显的唯形式唯视觉倾向。这样就容易忽略视觉表象背后的更多内容,书法本质性的真美反而被视而不见了。书法作为典型的中国艺术,其审美的特征就是明确的综合性取向。既如此,触觉美感的提出也就获得了契机。  相似文献   
10.
孙竹雅所著《学书枝言》,能够抓住书学的重点和难点,以简炼而优美的文字,由浅入深,娓娓道来,解决了许多实际的疑难问题。又能够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众多的书学问题,长善救失,时现警策精辟之论,金针度人,开启其"帖学"门庭。文章前后照应贯通,结构严谨,转换过渡,环环紧扣;通篇则文法多变,摇曳生姿。读来引人入胜,思之令人解颐。长语短句,错综杂出;或取譬而巧喻,或言简而意丰;用字考究,音调铿锵,诵之则朗朗上口,咏之而荡气回肠。从文章写作的角度看,《学书枝言》一卷颇有其文法上的艺术特点,值得今人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