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两汉儒者对先秦典籍的改造以为政治服务为目的,主要体现为秦亡汉兴后对治道选择上的适应。两汉四个时期不同的政治实践对政治理论的需求是汉代经典改造在不同时期重点各异的主要原因。为达成目的,汉代经典改造遵循了选择性的原则、创造性阐释原则和整合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清代前后期两部通志的代表作地方志编纂原则的论述,说明清代地方志编纂遵循的一般规律.冀为现实修去提供史鉴。  相似文献   
3.
关于元好问民族观,在他所仅存的诗文中(主要是《元遗山先生全集》四十卷),找不到直接的论述。我们既看不到他对某一民族评论的是非之词,也觅不见一般儒者津津乐道的所谓“华夷有别”之迹。这一现象的出现,大致有三种可能:其一,因为他本身是拓跋元的后代,而金王朝亦属肃慎之后,女真之国,同被中国儒者视为夷狄。不能说他有意识地反对,但他起码不愿和不能接受“华夷之辨”的观点,也无意去判别民族的优劣。其二,在当时金末元初的动乱年月里,既使他也产生了朦胧的种族意识,  相似文献   
4.
清末湖北孝感屠仁守,是首屈一指的著名御史,开时代风气的教育家.但其事迹却湮没无闻,而现有的评价更多误解.现考其行迹,纠正谬评.  相似文献   
5.
《老子》历来被定位于哲学或政治哲学书,但从本质上讲,《老子》是"君人南面之术",是政治学。从政治的角度看,它不仅包括形上的政治哲学,同时也包括实践的政治理论;不仅包括政治的理想范型建构——《道经》,也包括对现实政治实践的评判与政治改革设计——《德经》。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溶腔充填黏土的岩溶隧道大变形换拱后衬砌的受力特性,根据三江至柳州高速公路大塘隧道施工过程中左线(JK139+489~JK139+555)段围岩大变形换拱处置方案,采用现场测试与数值模拟的研究手段,分析了该类隧道围岩大变形情况下注浆换拱前后隧道初期支护及二衬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该类隧道发生大变形时拱顶部位变形最大,受力最大,拱脚处次之且局部受拉,拱腰最小,换拱后拱顶部位依然是受力最大点,拱脚受力减小;发生大变形后围岩注浆与支护时机是换拱处置方案有效性的主要影响因素,该类隧道处置应着重考虑提升围岩自身稳定性;注浆换拱后系统锚杆可起到加固围岩作用,同时隧道二衬作为主要受力结构与初期支护共同作用可减少支护结构约66%的变形,是保证隧道长久稳定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一部完整的政治学著作,其第一章的核心是理想政治范型建构。道、可道、非常道是老子设计的三种政治形态,名、可名、非常名,则是与此三种政治形态对应的政治秩序状态描述或评价;有与无构成"道"——理想政治模型的两种表现形式;而常有与常无则是对理想政治模型的体悟路径。道与名、无与有、常无与常有是其政治理论的基本范畴。  相似文献   
8.
懦家向来强调“华夷有别”与“不事二主”,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的理学家当然十分重视这事关名节的大义。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是怀抱济世之志,力图实现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的。当两者不能兼得之时,就要权衡轻重而作出抉择了。  相似文献   
9.
“两汉”时期的儒家政治化运动 ,形成了一套自帝王至平民 ,自政策、法制至学校、家庭的上下纵横、相互贯通的全方位“教化”行政运行机制 ,保证了儒家理念、政治价值观的全面贯彻落实。其实质是古代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运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