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1.
同样作为西方唯美-颓废主义思潮在五四文坛传播的产物,《银杏之果》与《沉沦》在同为“自杀”的故事情节中,表现出走相径庭的艺术趣味和人生追求:《银杏之果》明显体现了注重精神情趣的沃尔特·佩特的“刹那主义”的影响,而《沉沦》则在对“外在压迫”和“悲痛感”的强调中走向“颓废”的反抗,凸显出20世纪20年代知识分子中存在的两种不同的艺术观与人生观。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文献,苏雪林日记的"另类"主要和她作为赴台右翼知识分子的身份相关。日记未能在大陆出版,是少见的赴台文人研究资料,内容也具有较强的个人风格。尤其在研究揭示右翼知识分子赴台的曲折心理历程以及赴台知识分子晚年关于"统独"议题的立场方面,苏雪林日记提供了一份有"另类"价值的私人文献档案。  相似文献   
3.
潘军在小说中非常注重与读者和社会保持叙事的距离,对于这种距离的纯技术追求日渐演变为一种风格.而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潘军向读者展示了他写作的智性.距离与智性构成了他叙事的主导风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