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24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568篇
系统科学   1218篇
丛书文集   154篇
教育与普及   306篇
理论与方法论   509篇
现状及发展   29992篇
研究方法   203篇
综合类   13186篇
自然研究   2188篇
  2013年   806篇
  2012年   433篇
  2011年   2431篇
  2009年   637篇
  2008年   637篇
  2007年   685篇
  2006年   792篇
  2005年   982篇
  2004年   2121篇
  2003年   1711篇
  2002年   1374篇
  2001年   1091篇
  2000年   597篇
  1999年   784篇
  1998年   642篇
  1997年   775篇
  1996年   531篇
  1995年   399篇
  1994年   680篇
  1993年   688篇
  1992年   718篇
  1991年   647篇
  1990年   694篇
  1989年   522篇
  1988年   511篇
  1987年   501篇
  1986年   579篇
  1985年   708篇
  1984年   661篇
  1983年   566篇
  1982年   733篇
  1981年   773篇
  1980年   836篇
  1979年   1140篇
  1978年   1076篇
  1977年   1080篇
  1976年   953篇
  1975年   913篇
  1974年   681篇
  1973年   1008篇
  1972年   1078篇
  1971年   1027篇
  1970年   988篇
  1969年   975篇
  1968年   940篇
  1967年   789篇
  1966年   655篇
  1965年   556篇
  1964年   452篇
  1963年   4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熵权非均质综合指数算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熵权方法可以计算非均质综合指数 ,其方法包括确定对象的集合、指标因素的集合、指标矩阵、归一化指标值、指标权重以及计算综合指数等。熵权非均质综合指数算法可将数值有差异的属性参数对非均质指数的贡献进行弱化和强化 ,即去同存异 ;熵权非均质指数的大小能定量表征储层的非均质性。利用该方法在胜坨油田坨2 1断块进行了应用 ,定量地刻划了储层的层间、层内和平面非均质性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2.
地震反演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地震资料并综合利用地质、测井等资料得到地下地层的详细信息。三维地震反演需要处理庞大的地震数据体 ,同时在反演过程中既要考虑模型和测井的约束 ,又要考虑地震在横向上的连续性。将地震反演看作是地震数据到储层参数的模糊映射 ,并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了这种映射关系。针对网络收敛速度慢、学习时间长等缺陷 ,提出了一种学习率自适应调整算法。该算法使每个权都有自己的学习率 ,使网络的训练速度大幅度提高。利用该方法进行地震反演 ,抛开了褶积模型的限制 ,也无须已知地震子波。外推过程是在三维空间内进行的 ,所得的储层参数数据体保持了横向上合理自然的连续性。对该数据体进行三维可视化解释 ,可以直接描述储层的空间展布。  相似文献   
993.
原油沥青质吸附引起的油藏岩石润湿性改变和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孔喉的堵塞是造成储层损害、导致油井产能下降的重要机理之一。首先 ,采用改进的自吸速率法和分光光度法 ,研究了原油沥青质吸附所引起的砂岩岩样润湿指数的变化 ;然后 ,利用岩心流动实验方法 ,定量评价了稠油沥青质沉积对储层岩石渗透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岩心润湿指数随沥青质吸附量的增加而减小 ,从而导致油相的相对渗透率降低。地层水的离子组成是影响水湿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地层水所含无机阳离子的化合价价数越高 ,它与沥青质的协同作用所引起的润湿指数下降的程度越大。储层岩心油相渗透率下降的程度与沥青质沉积量和储层岩心的原始渗透率有关 ,沉积量越大或原始渗透率越低 ,则油相渗透率下降幅度越大。因此 ,对于原油中富含沥青质的油藏 ,特别是稠油油藏 ,尽可能抑制沥青质的吸附和沉积是保护储层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4.
提出了一种同时考虑烟气辐射及对流来计算遮蔽段总传热系数的方法 (简称CRK法 ) ,利用现场收集到的 4套加热炉结构及不同操作数据 ,由传热速率方程和热平衡方程联立求解得出遮蔽段总传热系数值。将该计算值与CRK法及传统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 ,同时考察了管排与烟气错流换热时温差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 ,CRK法的计算误差小于传统计算方法 ,在进行遮蔽段传热计算时 ,错流温差校正系数可近似按 1处理。  相似文献   
995.
将非牛顿流体的动量方程、能量方程和幂律流体的本构方程相结合 ,建立了幂律流体管内流动和换热充分发展时的对流换热控制方程组 ,并在恒热流和恒壁温边界条件下分别对方程组进行了求解 ,得到了两种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温度分布和无量纲对流换热系数 (Nu数 )的表达式。结果表明 ,幂律流体的流变指数对流体流动的影响要大于对换热的影响 ;在恒热流边界条件下 ,幂律流体的温度在管内沿轴向呈线性分布 ;而在恒壁温条件下 ,其截面平均温度沿轴向呈指数规律变化。幂律流体的无量纲对流换热系数与幂律流体的流变指数有关 ,并且在两种边界条件下 ,均随着流变指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996.
利用X射线衍射及程序升温还原技术 ,对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Co Mo/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高压微反装置、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 ,在一定的温度和空速下对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活性评价。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 ,柱状活性炭具有良好的担载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能力 ,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能很好地分散 ,因而只检测到部分活性组分很弱的衍射峰。在 12 0℃和 2 6 0℃条件下处理的催化剂表面物种主要是MoO3 ,没有发现含Co的物种和CoMoO复合氧化物的衍射峰 ;5 0 0℃焙烧处理的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主要是MoO2 。程序升温还原表征结果表明 ,Co Mo/AC催化剂表面物种的还原温度低于Co Mo/γ Al2 O3 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和加氢脱硫活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Co Mo/AC体系中 ,Co与Mo原子比为 0 .7的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γ Al2 O3 负载的Co Mo催化剂 ;而Co与Mo原子比为 0 .2 ,0 .35和 0 .5的Co Mo/AC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却低于Co Mo/γ Al2 O3 催化剂  相似文献   
997.
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直接测定了聚丙烯酰胺中的铬含量 ,并对影响铬测量值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 ,加入交联剂可有效地提高聚合物溶液的粘度 ,改善聚合物的抗温、抗盐、抗剪切的性能 ,从而提高聚合物驱油效果。对空白试剂进行了考察 ,该测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 2 .3% ,试样加标回收率达到 95 %~ 10 5 %。铬的检出限为 0 .0 16mg/L。实际测定了不同浓度聚丙烯酰胺中的铬含量 ,测量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 1%。  相似文献   
998.
传统技术进步模型在评价科技进步贡献率时 ,没有动态考虑通货膨胀和成本上扬等因素 ,忽视了时间价值的影响。根据石油企业的生产特点 ,对一般技术进步模型 (即索洛生产函数 )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既考虑了产出资源的自然递减 ,又考虑了通货膨胀及生产开发难度对投入资金的影响 ,这就保证了石油行业在投入产出上的匹配及价格上的一致。用改进后的模型对石油系统的 19个油田的科技进步贡献率进行了测算 ,其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999.
油藏数值模拟作为一种定量的剩余油饱和度预测方法 ,在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其预测精度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剩余油预测中油藏数值模拟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地层对比的多解性、储层物性参数求取的不确定性以及储层非均质描述的局限性是影响数值模拟精度的主要地质因素。此外 ,相对渗透率曲线的选取、动态数据的获取及数值模拟软件本身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这些都会影响到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因此 ,在剩余油研究过程中 ,不能过分依赖油藏数值模拟。应该综合运用地质、地震、测井、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等多学科知识进行研究 ,以提高剩余油饱和度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000.
振幅随偏移距变化 (AVO)分析是一项利用振幅随偏移距变化特征来分析岩性和油气藏的地震勘探技术 ,它极大地改善了地震勘探的烃类检测能力。并不是所有气层的反射振幅都随偏移距增加 ,特殊岩性体也会产生AVO效应。利用弹性动力学方程变换和递归算法 ,计算了反射矩阵 ,从理论上推导了球面波在层状弹性半空间传播时产生的地面反射记录的计算公式。在实例模拟中 ,对计算速度和精度、空间假频、截断效应等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计算实例说明 ,波场模拟有助于AVO分析和叠前反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