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20篇 |
研究方法 | 3篇 |
综合类 | 16篇 |
出版年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1篇 |
2017年 | 2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4篇 |
2011年 | 2篇 |
2009年 | 1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1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恶性肿瘤的化学疗法会产生自由基升高和白细胞数目降低等副作用,临床表现恶心、呕吐、厌食、疲乏等症状。 本文应用针刺“足三里”、“阴陵泉”、“内关”等穴位配合化学疗法,结果血中脂质过氧化物(LPO)降低,白细胞增多、消化道症状和疲乏感降低,这说明针刺疗法可作为化学疗法的重要支持手段。 针刺降低自由基的原理估计是激发了体内降解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 - The claim that Galileo Galilei (1564–1642) transformed the spyglass into an astronomical instrument has never been disputed and is considered a... 相似文献
14.
15.
挠度是评价桥梁安全性和开展桥梁监测的重要指标.分析了用于桥梁结构挠度自动监测各种新型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性能特点及应用范围,并对比这些传感技术的测量精度、测量方式和适用桥型等.结果表明,长期在线自动动态测量和大量程测量是未来桥梁结构挠度自动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讨论了多元线性模型中 ,线性估计 AY a在一切估计类中是线性可估函数 SB的 A-可容许性估计、E-可容许性估计及 G-可容许性估计的主要条件 .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灰色测度及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思想和模型技术,在"索洛"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灰色技术水平度量模型,分阶段分析了河南省农业技术进步等要素对农业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问题。并应用动态模型GM(1,1)对上述各项指标进行了预测。试图为提高技术水平和取得技术进步,促进河南省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表4,参5。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气候学计算方法,计算了湖北省83个气象台站的年、月有效辐射量和净辐射量.并讨沦了它们在全省的分布和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对无约束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类新的非单凋信赖域方法,与通常非单调信赖域方法不同,当试验步失败时并不重解信赖域子问题,而采用非单调线搜索.新算法利用一个R-函数以变化的速率来调整信赖域半径的大小,而不是简单的扩大或缩小一个常数倍.文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数值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Giora Hon Bernard R. Goldstein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art B: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Modern Physics》2006,37(4):635-660
Halfway through the paper in which he laid down the foundations for the theory of special relativity, Einstein concludes that “the asymmetry mentioned in the Introduction … disappears.” Making asymmetry disappear has proved to be one of Einstein's many significant moves in his annus mirabilis of 1905. This elimination of asymmetry has led many commentators to claim that Einstein was motivated by either an aesthetic or an epistemic argument which gives priority to symmetry over asymmetry. Following closely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dynamics in the period from 1880 to 1905 and the usage of the related terms reciprocity and symmetry, we suggest a different way of understanding Einstein's motivation and the path he took. In contrast to the received view, we argue that Einstein responded to a debate in the literature on electrodynamics and that he was concerned neither with an aesthetic nor with an epistemic argument; rather, his reasoning was physical in the best sense, and most original. We will show that by providing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electricity and magnetism, Einstein succeeded in bringing the discussion of symmetry in electrodynamics to an en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