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3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D C/C复合材料的电弧驻点烧蚀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弧驻点烧蚀试验方法,测试细编穿刺毡增强体C/C复合材料的烧蚀率,并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烧蚀表面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在电弧驻点烧蚀试验条件下,3D C/C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烧蚀性能;C/C复合材料的烧蚀过程主要受热化学烧蚀和机械剥蚀2种烧蚀机制的共同作用,二者相互促进,以机械剥蚀为主;微观烧蚀形貌主要由热化学化蚀导致,宏观烧蚀形貌则主要是机械剥蚀所致。  相似文献   
32.
以喷雾干燥法制备的(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为原料,采用700℃、保温90 min的条件进行氢还原,研究稀土La不同含量对还原(W,Ni,Fe)复合氧化物粉末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及高倍扫描电镜分别对还原后的复合粉末进行物相分析、晶粒尺寸测试和形貌观察,并对还原复合粉末的粒度、比表面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加稀土La时还原粉末由W和γ-(Ni,Fe)两相组成,添加一定量的稀土La后还原粉末由W,γ-(Ni,Fe)和La(Nio75W0.25)O3三相组成;当La含量在0~0.8%范围内,随着La含量的增加,还原粉末粒度由96.6 nm降到60 nm,粉末Fsss粒度由0.64 μm降到0.36μm,粉末晶粒尺寸由26.1 nm降到22 rm未添加稀土La时还原粉末颗粒呈球形,添加一定量的稀土La,粉末颗粒呈球形或近球形;添加一定量的稀土La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晶粒的长大,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粉末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33.
针对忽略和不忽略惯性力项对熔体粘性行为的影响2种情况,分别推导出振动场中流经毛细管的聚合物熔体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和表观粘度的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当不忽略惯性力项的影响时,这3个参数与毛细管几何尺寸、毛细管体积流量的脉动、毛细管压力降的脉动、应力和应变相位差以及聚合物材料特性等因素显著有关,使得在相同的振动力场中,熔体剪切应力、剪切速率的计算结果比忽略惯性力项时的结果小,而熔体表现粘度的计算结果比忽略惯性力项的时结果大;不忽略惯性力项影响所得到的计算结果更客观地反映了聚合物的振动剪切流变行为.  相似文献   
34.
低Ca/P比溶液电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电沉积羟基磷灰石涂层具有工艺简单、过程易控制、适于在复杂表面制备厚度均匀涂层的特点.沉积液Ca/P比(原子数分数)直接影响涂层中的物相组成与涂层形貌.作者采用电沉积与后续热处理相结合的工艺,用低Ca/P比溶液在金属钛表面沉积羟基磷灰石(HA)涂层.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了涂层中物相组成及后续热处理对涂层中物相和涂层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压与电解液温度等工艺参数影响涂层中羟基磷灰石的含量以及沉积过程中晶体长大和形核方式.随电压与温度的升高,涂层中羟基磷灰石含量增加.在低温、高压下,电沉积过程以晶体长大为主,涂层薄而致密;在高温、低压下,电沉积过程以晶体形核为主,涂层厚而疏松.经500 ℃空气中热处理后,涂层基本转化为羟基磷灰石,其Ca/P比约为1.61.电沉积涂层由片状和条状物质组成;热处理后,形貌基本未改变,但颗粒因失水发生团聚.通过精确控制电压与电解液温度等参数,能获取内层致密外层疏松的理想梯度结构HA涂层材料,满足对生物植入体的多种要求.  相似文献   
35.
以针刺整体毡为预制体制备C/SiC复合材料,在材料表面制备CVD SiC涂层,研究涂层试样氧化前、后的微观结构和室温弯曲性能。研究结果表明:CVD SiC涂层由球形颗粒熔聚体、裸露裂纹和附着裂纹组成,于1400℃氧化时附着裂纹发生愈合;C/SiC试样的弯曲强度为119.9MPa,涂层试样及其分别经1000,1200和1400℃连续氧化5h后,弯曲强度分别为188.5,41.0,60.7和104.5MPa;随氧化温度的升高,SiC涂层的保护作用增强是残留弯曲强度提高的根本原因:C/SiC试样、涂层试样和经1200和1400℃氧化的试样均表现为分层断裂,纤维束边缘区域炭的适度氧化弱化了纤维/热解炭界面,使氧化试样表现出明显的假塑性;经1000℃氧化的涂层试样,由于纤维束的严重氧化,表现为脆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3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SEM和电子探针EPMA实验技术,系统研究了多组元Al基Al356.1合金定向凝固的显微组织及显微偏析,用所建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数据库计算模拟了3个多组元Al合金(Al356.1,Al356.2,Al518.2)的平衡凝固、Scheil-Gulliver非平衡凝固及其在实际凝固条件下的显微组织与显微偏析,并将计算结果与研究实验结果及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模拟计算结果同实验结果相吻合,所建立的热力学及动力学数据库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37.
38.
氩气雾化制备Al82Ni10Y8非晶态结构粉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氩气雾化方法制备了Al82Ni10Y8合金粉末,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对粉末的微观结构、相组成及热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粒径小于20 μm的Al82Ni10Y8雾化粉末结构为典型的非晶态,粒径大于20 μm的粉末由非晶基体 晶化相组成;优先出现的晶化相为含少量Ni和Y的fcc-Al,大直径的粉末出现树枝状结构;粒径小于26 μm的Al82Ni10Y8雾化粉末具有明显的玻璃化转变和晶化现象,Tg,Tx1和ΔTx 分别为539 K,561 K和22 K.当连续升温时,Al82Ni10Y8雾化粉末的DSC曲线出现3~4个放热峰,表现出多级晶化现象.  相似文献   
39.
分散介质和温度对SiO2分散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应力控制流变仪考察了不同分散介质乙二醇(EG)、丙二醇(PG)、丁二醇(BG)以及温度对SiO2分散体系流变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不同分散介质制得的分散体系都具有可逆的剪切变稀和剪切增稠现象,且在所研究的应力范围内,体系中耗能模量C"都大于储能模量G',体系主要表现为粘性;在剪切变稀区,G'明显减小,其中EG体系的G'减小最明显,PG体系次之,BG体系G'减小最少,而G"基本保持不变;在剪切增稠区,G'和G"都随着应力的增大而增大.用"粒子簇"生成机理能较好地解释这种流变现象,即:剪切变稀与体系中连续空间网络结构的破坏有关,而剪切增稠则是流体作用力促使不稳定的"粒子簇"的生成所致;分散介质粘度大的体系,对应的临界剪切应力σc反而小,在频率扫描中,临界频率ωc也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改变温度并不会改变体系的σc和流变曲线的变化趋势,但曲线会上下平移.  相似文献   
40.
分别对SiC颗粒进行高温氧化、酸洗和高温氧化后再酸洗等表面处理,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了SiC颗粒增强的6066Al基复合材料。金相显微照片、扫描电镜照片和室温拉伸性能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氧化和酸洗表面处理工艺能使SiC颗粒产生明显钝化,且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钝化效果提高,SiC颗粒分布更均匀;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σb和断裂韧性K1C提高,且酸洗态的性能优于相应氧化态的性能;6066Al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除与SiC颗粒分布的均匀程度有关外,还与颗粒的形状以及复合材料的界面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