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76篇
综合类   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借助于正则fuzzy格的概念,研究了L-fuzzy拓扑向量空间的分离性,并讨论了L-fuzzy拓扑向量空间的商空间的分离性.  相似文献   
102.
本文利用SAMPEX和GOES-10卫星的观测数据研究了2002年9月28日至10月8日强磁暴期间外辐射带高能电子通量的演化.两颗卫星的观测结果均显示,在磁暴恢复相期间,高能电子通量呈现出显著的增强,于10月6日达到最大值.SAMPEX卫星在L=3.5处观测到1.5~14MeV和2.5~14MeV两个能量通道的电子通量的最大值为6×10^2cm^-2s^-1sr^-1keV^-1和5×10^3cm^-2s^-1sr^-1keV^-1,分别比磁暴前上升了约10和8倍。而GOES-10卫星于同步轨道附近观测到的〉0.6MeV和〉2Mev的电子通量峰值为磁暴前的50倍和30倍.本文进一步利用ClusterC3卫星研究了磁暴期间背景等离子体参数和哨声模合声(chorus)波的活动现象.ClusterC3卫星于10月1日与10月4日两次穿过外辐射带区域,观测到高强度(10^-5-10^4nT^2Hz^-1)的合声波.数值计算表明观测到的合声波能够与外辐射带高能电子产生回旋共振作用.本文多卫星联合观测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为合声波驱动的外辐射带高能电子的回旋共振加速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3.
基于PPP-BOTDA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变与变形监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预泵浦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的测试原理、实现方法、技术参数以及温度对测试的影响,并用于钢筋锚固性能实验和混凝土梁受弯加载实验的应变测试.实验结果表明,预泵浦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可对钢筋、混凝土的应变分布、混凝土的开裂进行较准确的测量和定位.将分布式应变沿光纤轴线进行累加还可推算出结构的变形量,由此得到了箱梁在加载过程中的挠度分布曲线.对预泵浦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用于土木工程结构的应变、变形测量以及裂缝监测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4.
随着压电材料与结构大量进入航空航天结构控制领域,针对大型复杂结构的压电驱动计算与优化对计算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并验证了压电驱动载荷比拟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大大降低有限元模型规模,避免多压电铺层面内电压定义困难、简化材料参数在材料主向与单元主向之间的复杂转换,特别适合于结构强度工程人员进行压电驱动的振动与形状控制设计.  相似文献   
105.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MaxEnt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2013年~2014年水禽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以丹顶鹤(Grus japonensis)、东方白鹳(Ciconia boyciana)、大天鹅(Cygnus cygnus)作为指示物种,开展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水禽生境适宜性模糊综合评价.MaxEnt模型结果表明:到翅碱蓬滩涂距离、到柽柳-翅碱蓬滩涂距离是影响丹顶鹤越冬生境选择的主要环境变量,其综合贡献率分别为63.5%和23.3%;到芦苇沼泽距离、到黄河距离是影响东方白鹳繁殖生境选择的主要环境变量,其综合贡献率分别为68.8%和18.0%;到水源距离、到盐田-虾池距离、到芦苇沼泽距离3个环境变量对大天鹅越冬生境选择有重要影响,其综合贡献率分别为48.4%、21.1%和15.6%.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水禽生境"适宜"面积为20 291hm2,"较适宜"面积为6 103hm2,分别占保护区陆域面积的17.8%和5.3%,主要集中分布在保护区南部的大汶流管理站和黄河口管理站.空缺分析表明:保护区内存在2个比较明显的保护空缺,即大汶流管理站人工湿地恢复区域、黄河口管理站东南部区域.为有效保护水禽生境,建议加强保护区湿地生境监测、评价和规划,以及对人为干扰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6.
在新一代轿车用共轨柴油机上对生物柴油及柴油燃烧排放的颗粒粒径分布和纳米颗粒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柴油机的颗粒粒径分布为双态分布:核态和聚集态,基本以50nm为分界线.在2000r/min,50N.m工况下,颗粒粒径分布为单一的聚集态分布,当转矩超过100N.m后,颗粒粒径分布从单态转化为双态分布.对于本试验中的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当燃料混合比小于60%,发动机高负荷下其粒径分布也为双态,相同条件纯生物柴油的颗粒粒径分布仅为单一聚集态.低负荷时,对比所有燃料的颗粒粒径分布都为单一聚集态.生物柴油混合燃料可以明显降低柴油机的聚集态颗粒数量浓度.而颗粒中核态纳米颗粒的形成可解释为随着负荷的增大,燃料的耗油量和排气温度的上升,燃烧生成的SO2被氧化催化器转化为SO3,其水化物硫酸的形成促成了核态纳米颗粒的形成.所以生物柴油混合燃料的硫含量决定带有氧化催化器的轻型柴油机的纳米颗粒的形成和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