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76篇
综合类   7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51.
介绍一款螺母型超声电机驱动的集成光学调焦模组系统. 该系统用光学镜头(M6或M7)作为转子, 粘有压电元件的多面体铜管作为定子, 成像传感器安放在定子轴的底部. 驱动芯片(IC)控制电机运行. AF模组尺寸是8.5 mm×8.5 mm×5.9 mm. 转子的外螺纹与定子的内螺纹相互啮合. 当驱动IC激励定子上的压电片时, 在定子中激励出沿圆周传播的面内弯曲行波. 图像质量由多次成像的清晰度反馈到驱动IC, 再由驱动IC对镜头位置进行控制, 从而实现AF功能. 工作时功耗小于0.25 W, 静止时功耗为0. 调焦精度<10 mm, 运动速度>3 r/s, 响应时间<10 ms. 该系统模组还具有耐冲击和抗跌落, 机构简单没有附加传动机构等特点. 在试验样机中已经获得3~5 MP的图像分辨率.  相似文献   
152.
针对流域/区域水资源匮乏程度日益严重的情势,本文立足于水循环全过程,以水资源在其动态转化过程的主要消耗——蒸发蒸腾(ET)为出发点,全面论述了在现代水资源管理中开展以“ET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以黄河流域土壤水资源为研究实例,在采用WEP—L分布式物理水文模型对全流域水循环要素系统模拟的基础上,开展了黄河流域土壤水资源数量和消耗效用分析.结果表明,立足于区域/流域水循环过程,开展以“ET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管理,不仅可以避免水资源的闲置而且也有利于从“真实”节水的角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益,缓解区域/流域水资源的匮乏程度,是对传统水资源需求管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53.
评述了溶质非平衡晶界偏聚理论的近20年来的发展,包括非平衡偏聚的临界时间概念和公式,热力学关系式和恒温动力学方程.作为这个理论体系的重要应用,讨论了钢的回火脆性和金属与合金的中温脆性的非平衡偏聚机理.  相似文献   
154.
固体火箭喷管烧蚀控制机制的判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固体火箭喷管喉衬材料的烧蚀是化学反应与传热、传质相耦合的过程.基于气动热力学、热化学动力学和传热学,建立了热化学烧蚀模型;并对H2含量、频率因子、活化能引起喷管内热流场与化学烧蚀的变化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压燃烧环境下,H2频率因子与活化能的变化引起烧蚀机制的改变,但H2频率因子的变化影响并不明显;固体火箭喷管烧蚀控制机制的判别应由喷管内燃气中H2的含量与烧蚀环境下H2活化能来决定.该研究结果为固体火箭的热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5.
人群拥挤及群集行为特性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场合中的人群聚集通常是事故发生的隐患, 人群群集拥挤度越高, 事故风险也就越大, 而且造成的人员伤亡和损失也更为严重. 本文以现有的社会力模型为基础, 考虑到行人运动的各向异性、行人对于动态阻塞区域的避让行为, 提出了一种改进模型. 并通过设置静态力作用网格和应用局部性原理, 对算法进行优化, 使得该模型能更为真实的体现人群的实际运动, 而且大大提高了运算效率. 将改进后的模型应用于人群拥挤的行为特性研究, 可用于人群拥挤状态的风险评价以及公共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56.
基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载人环境控制任务的新特点,以航天员的"舒适性"为设计目标,天宫一号进行了大气环境控制设计、噪声控制设计、辐射控制设计以及组合体热支持设计等载人环境设计,将组合体密封舱内的大气总压、温湿度、风速、气体成分、噪声以及辐射水平控制在人体舒适性范围内,天宫一号飞行任务表明,其载人环境系统设计正确,为飞行任务期间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7.
研究了微波加热过程中微波与被加热媒质之间动态响应过程。在微波加热动态过程中,求解电磁热耦合多物理场方程组复杂且耗时,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场路结合”的微波加热等效电路分析方法。首先,定性分析微波传输过程中加热媒质、腔壁、微波馈入口介质片的阻抗特性,用阻抗特性相同的电路元件等效微波传输过程中各类介质的阻抗作用,建立微波加热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其次,用全波场分析方法分析媒质、腔壁、微波馈入口介质片对电磁波的吸收、反射和透射作用,微波电磁场的变化用散射参数定量表示;然后,通过参数转换将定量分析得到的散射参数转换为等效电路阻抗参数,代入等效电路模型中,以提高等效电路模型计算的精确度;最后,通过等效电路计算获得微波应用器中加热媒质部分的电场强度,求出媒质耗散的微波功率,进而计算出媒质加热温度。研究结果表明:当计算微波媒质加热温度时,场路结合方法在保证计算精确度的同时计算耗时为有限元方法的一半,体现了场路结合方法的优越性。在不同条件下的微波加热媒质实例计算中,场路结合求解准确率在96%以上,验证了场路结合方法求解微波加热问题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8.
159.
为充分探究倾斜抗滑桩护坡承载特性,弥补倾斜抗滑桩在相应试验研究方面的不足,采用模型试验方法,对倾斜与竖直抗滑桩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坡顶沉降位移、桩身内力变化规律和桩后土压力进行测量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倾斜桩体桩后土压力随着桩体埋深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其形态类似于抛物线型分布;桩体在同一位置不同加载荷载下,土压力值随着荷载的增大而增大,与竖直桩体相比其受力更加合理,更能充分发挥抗滑桩护坡作用。桩身弯矩形态近似呈“S“形分布,桩身弯矩随着桩体埋深的增加先增大,后出现弯矩重分布现象反向增大最后减小,在桩体埋深为35cm处,弯矩值出现重分布现象;桩体在同一位置不同加载荷载下,弯矩值随着荷载的增大而增大且桩顶处弯矩值大于桩底弯矩。倾斜比竖直桩体在相同状况下所受弯矩值明显小很多,即能承受更大的土体作用而不发生破环,从而使护坡效果明显增强,为在实际工程中采用与坡面大致垂直的抗滑桩比竖直抗滑桩能达到更好的护坡效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