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9篇
综合类   88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连通性是车辆导航中车辆与地图匹配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利用历史匹配信息以改善匹配连续性,但同时也可能由于引入错误信息而使匹配结果恶化。该文在多因素综合的模糊地图匹配基础上计算匹配度,对匹配结果的可信程度进行评价。该匹配度通过反馈方式在下一次匹配的连通性因素中加以利用。实验表明带匹配度的反馈模糊地图匹配方法可以使连通性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使用,从而使地图匹配效果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52.
 电动化与智能化的融合是新一代汽车技术发展的前沿,因其所具有的环保、安全特性而在国际上引起极大关注。本文梳理总结了智能电动汽车的感知、决策与控制等方面的发展趋势和现有问题,指出智能电动汽车属于多学科交叉领域,集成难度高;其动力来源与传统汽车不同,这也带来了电池安全性、能量回收、动力学模型等基础问题。最后给出适合中国国情且清晰可行的研究对策,指出了该研究可带来的预期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3.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汽车保有量增长的同时,导致交通事故频发,能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等社会问题产生,应用高新技术解决上述问题已成为各国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共识。将智能交通系统(ITS)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相结合,研究开发更加节能环保、更加安全、更加舒适的新一代汽车已引起国内外技术领域的极大重视。  相似文献   
54.
探针阳极氧化是构建纳米结构,制造纳米器件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对该技术中基于原子力显微镜(AFM)的阳极氧化进行了新的研究.通过对氧化加工中微观电场在基底表面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了氧化结构的特征与电场分布的关系,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加工因素对氧化加工的影响.在这些研究基础上利用AFM阳极氧化技术实现了对碳纳米管(CNT)的氧化切割及焊接,为CNT基纳米器件的装配及制备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55.
推导了气粒两相流中颗粒所见流场速度的滤波密度函数(FDF,filtered density function)输运方程,建立稀相气粒多相流的LES/FDF模型并对气粒两相平面尾迹流动中颗粒的湍流扩散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模拟的结果与实验数据及不使用FDF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说明LES/FDF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颗粒的空间扩散.  相似文献   
56.
粘弹性多维隔减震装置是一种新发明的被动控制装置, 同时具有多维隔震和减震性能. 为掌握该装置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对结构的隔减震效果, 本文首先对加与未加装置的钢框架结构进行了竖向振动台对比试验, 然后对其动力特性、加速度反应和位移反应进行了比较分析, 最后将隔减震模型结构的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试验和理论研究表明该装置在竖向对结构具有良好的隔减震作用.  相似文献   
57.
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电弹性体(dielectric elastomers,DE)是制造智能主动驱动器最有潜力的电致活性聚合物(electroactive polymer,EAP)材料.在介电弹性体薄膜2个相对表面均匀涂覆柔性电极,施加电压后,由于静电力作用,介电弹性体薄膜沿电压施加的方向收缩,而在垂直于电压施加的方向扩展延伸.介电弹性体薄膜厚度变小导致施加在薄膜上的电场更高,当施加的电场超过其临界电场时,介电弹性体薄膜被击穿,驱动器失稳.本文基于非线性场机电耦合理论的介电弹性体稳定性分析方法,应用含有2个材料常数的弹性应变能函数模型对介电弹性体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材料常数比七值越大,对应的介电弹性体材料或驱动器的稳定性越高,它可以指导介电弹性体驱动器的设计.最后,把这种方法推广到应用多个材料常数的弹性应变能函数分析介电弹性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58.
三元复合驱化学剂浓度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一套长细砂管物理模拟系统,在长细管物理模型不同位置上布置多个测压取样点,通过实时测量压力变化与采集样品检测化学剂浓度变化,研究三元复合驱化学剂在多孔介质中传质规律和浓度变化特征. 从模型进口到模型出口,化学剂浓度都是逐渐下降的,在驱替前沿上升速度快,在驱替后沿降低速度缓慢, 化学剂浓度变化是非对称、有偏移的变化过程. 化学剂的运移速度由大到小分别是聚合物、碱和表面活性剂, 在模型进口附近化学剂的运移滞后和综合扩散强, 化学剂的运移速度快, 3种化学剂之间的运移速度差大, 化学剂的色谱分离明显. 在模型出口附近化学剂的运移滞后和综合扩散减弱, 化学剂浓度降低, 运移速度小, 运移速度差变小, 化学剂的色谱分离现象变弱. 化学剂的吸附滞留率随着距离是逐渐增加的, 聚合物吸附滞留最严重.  相似文献   
59.
论证了不同生物组织对微波能的吸收分布与微波致热声源分布的比例关系,然后将基于伪谱时域方法的时间反转镜像技术用于微波致热超声扫描成像系统中.仿真表明,在很低的信噪比和模型参数存在随机变化的情况下,基于伪谱时域方法的时间反转镜像结果仍然具有良好的成像对比度和成像分辨率.  相似文献   
60.
提出了一种用分形理论研究炭/炭(C/C)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孔隙演化特征的新方法.基于压汞测试数据,根据海绵分形模型及热力学关系模型导出的多孔介质分形维数计算公式,计算了致密化各阶段C/C复合材料孔隙的分形维数,并研究了分形维数随孔隙演化过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C/C复合材料属于多孔分形介质,孔隙分形维数随孔隙率的减小而增大,但同时受到热解炭织构形态的影响,从各向同性到高织构热解炭,分形维数减小.分形维数综合反映了C/C复合材料内部孔隙的复杂程度和热解炭的形貌特征,是监控C/C复合材料致密化过程中孔隙演化的一个有效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