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为了提高RH精炼处理效率及钢水的洁净度,鞍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总厂针对RH精炼装置脱碳、氧含量和夹杂物控制等相关工艺进行了研究和改进.通过控制转炉粗钢液中的碳氧含量、快速提高RH真空度、增加提升钢液的驱动气体氩气流量、吹氧强制脱碳、延长真空脱碳时间、增大插入管管径以及改善插入管形状维护等措施,保证了RH精炼的脱碳效果.通过控制钢包及浇注过程增碳,保证了成品碳稳定控制在20×10-6以下;同时优化了RH精炼升温工艺,并开发硅脱氧、镁脱氧及中间包改质工艺,显著降低了钢坯的全氧含量,降低了冷轧夹杂比率,从而确定了合理的RH冶炼超低碳钢工艺参数及RH精炼搬出后超低碳钢增碳的控制工艺.  相似文献   
32.
为实现车辆动力学的高效精确求解,将多体动力学粘结算法引入动力学仿真求解过程中.通过对多刚体三摆机构及含有柔体部件的四杆机构进行拓扑解析、子系统分解与粘结,对粘结算法的理论与具体求解过程进行了系统说明;然后以某电动汽车为对象,运用粘结算法建立了包含前后悬架、车身及车轮在内的多体仿真模型,将整车系统分解为4个独立子系统;最后运用Matlab实现了整车的建模与仿真,结果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
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典型明代琉璃样品为研究对象,通过能谱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等进行古琉璃釉面腐蚀的显微特征、腐蚀产物成分、物相结构以及琉璃胎釉结合层的显微分析等,结合样品埋藏所处的环境分析,探索典型琉璃样品表面的腐蚀机理.研究表明古代建筑琉璃构件的含铅釉面在埋藏土壤环境中化学稳定性较差,不同颜色釉面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腐蚀产物分别为含铅/钙的磷酸盐络合物、不同晶形的磷酸铅盐或碳酸铅;含Ca、P元素的釉面腐蚀较为严重,从釉层表面腐蚀直至内部胎釉结合处;推断腐蚀产物除了受铅釉釉层的化学组成、表面结构影响外,还与土壤水膜、pH和土壤胶体颗粒中的离子交换等因素有关,该研究为琉璃文物的腐蚀机理研究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4.
为分析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规律,为安全生产提供有效信息,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理论,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支持向量机的核参数进行优化,建立深基坑水平位移预测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模型收敛速度快,泛化能力强,预测结果与实际监测数据有很好的一致性,精度高于传统的预测模型,对深基坑安全监控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Floral dip法在大豆遗传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运用floral dip法将植酸酶基因转化大豆品种冀豆12,获得遗传转化率1.18%~2.22%,证明该方法亦可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研究了表面活性剂silwet L-77的浓度、转化液中农杆菌的浓度、不同农杆菌菌株对floral dip法大豆遗传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EHA105菌株、菌浓度为OD_(600)=2.0、silwet L-77的浓度为0.05%条件下转化率最高。floral dip法在大豆遗传转化上的成功应用为扩展该方法的应用领域、简便有效地提高大豆的遗传转化效率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针对目前关于典型可溶盐NaCl、NaNO3和两者的复合盐对陶质文物破坏作用的研究空白,在分析不同可溶盐以及复合盐溶液的表面张力、浓度变化以及平衡结晶相等的基础上,采用超景深显微系统和自动压汞仪等设备研究可溶盐NaCl/NaNO3对模拟陶质样品的破坏过程和方式,结果表明:复合盐的吸水一失水能力远远高于单一的NaCl和NaNO3,其在陶质样品中的溶解一结晶加速,破坏作用高于单一的可溶盐NaNO3;同时,含复合盐陶质样品的呈蘑菇状包裹的盐硬壳层在相对湿度的变化过程中,连续的盐结壳面积逐渐降低,不连续的结壳层面积增多,样品的平均孔径变小,小孔体积含量增加,微小裂缝逐渐扩张。本研究分析复合盐NaCl/NaNO3破坏陶质文物的过程和作用,为酥粉陶质文物的进一步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7.
在河南巩义白河窑址发现了迄今考古发掘时代最早的白瓷,同时在白河窑和黄冶窑晚唐地层中也发现了若干青花瓷残片,这是目前唯一在窑址发现的唐青花标本,具有十分重要的考古学意义。通过对白河窑北魏青瓷、北魏白瓷和唐代白瓷进行化学组成、烧成温度、显微结构、白度等一系列测试分析,并运用统计分析的手段对数据归纳处理,首次阐明了白瓷在河南巩义起源与发展的演变规律。另外,通过对白河窑和黄冶窑两个窑址出土的唐青花、唐代白瓷、唐三彩以及白釉蓝彩标本的综合测试分析,从科技角度揭示了唐代青花瓷产生所经历的"唐三彩—白釉蓝彩—唐青花"发展过程中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演变规律,为探讨青花瓷的起源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8.
邢窑是我国北方古代的著名窑场,以生产白瓷著称于世,其兴盛于隋唐,至五代走向衰落,而考古界大多认为,金代的邢窑基本属于定窑系.本研究通过对河北邢窑遗址出土的470余件瓷器标本的化学组成、烧成温度、釉面白度以及物理性能的系统测试与分析,首次从科学技术角度较为全面的反映了邢窑自隋代至金代的发展演变过程,这对于补充和完善中国古陶瓷科技发展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
陕西陇县神泉村唐墓最早发掘于1955年,其中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中西部文化交流和民族交往、融合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彩绘文物正在面临严重酥粉而逐渐消失在历史舞台.利用超景深显微系统、扫描电子显微镜、离子色谱和X射线衍射等方法,分析探讨典型酥粉彩绘陶质文物样品的化学成分、微观形貌以及含有的可溶盐离子成分、浓度等,提出含量占样品总质量3.70%~10.74%的可溶盐NaCl和NaNO3是导致文物酥粉的主要原因,证明了陶质裂纹的起裂并不意味着样品的破坏,破坏的本质在于可溶盐结晶受力过程中微裂纹的扩展和贯通,在环境相对湿度变化引起裂纹的扩展贯通过程中,样品质量、形貌、孔径和强度都发生着一定程度的变化,其中NaCl结晶体对陶质样品产生的负压压力较大,破坏性最强.本研究揭示了承载着重要历史文化信息彩绘陶质文物酥粉的重要原因,为进一步酥粉陶质文物的保护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0.
停车位检测是自动泊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车位线及角点不清晰或出现遮挡情况下的车位难以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环视图像的空停车位检测方法.该方法将整个空停车位视为一个整体,在空停车位车位线及角点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利用MobileNetV3进行特征提取并构建特征金字塔,进而实现分类、边框回归和语义分割,再根据Douglas-Peucker算法对语义分割结果进行拟合得到空停车位.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ps2.0数据集测试集中挑选出的车位线及角点不清晰或者出现遮挡的197张测试图片中检测性能优秀,精确率达到98.39%,召回率达到97.21%,实现单帧11 ms的检测速度,能对不同环境下的不同类型车位进行检测.此外该方法在自注释数据集上具有优秀的性能,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