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9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41.
唐代体育文化是唐人在开放的时代氛围里创造出的开放性的体育文化。本文从隋唐制度的渊源、多民族的融合方面,论证其对唐代政治及社会生活,尤其对唐代体育繁荣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42.
为研究钛酸铈钡(Ba_(1-x)Ce_(2x/3)TiO_3)纳米管的制备及其铁电性能,以阳极氧化法合成所得TiO_2纳米管为模板,采用水热反应法制备Ba_(1-x)Ce_(2x/3)TiO_3纳米管,分析水热反应温度和Ce(NO3)3浓度对Ba_(1-x)Ce_(2x/3)TiO_3纳米管形貌、结构和铁电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线衍射仪对Ba_(1-x)Ce_(2x/3)TiO_3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铁电分析仪对Ba_(1-x)Ce_(2x/3)TiO_3的铁电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提高Ce(NO_3)_3的浓度和水热反应温度有利于TiO_2纳米管向Ba_(1-x)Ce_(2x/3)TiO_3纳米管的转变,提高Ba_(1-x)Ce_(2x/3)TiO_3样品的结晶度和铁电性能.在Ce(NO_3)_3浓度为0.010 mol/L、水热反应温度为200℃时,Ba_(1-x)Ce_(2x/3)TiO_3纳米管的剩余极化强度P_r达到最大,为0.69μC/cm~2,矫顽场为17.85 kV/cm.  相似文献   
443.
【目的】在叶幕尺度上,通过分析微域环境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关系来揭示叶幕微域环境对无患子果实的影响,并为后续无患子叶幕结构优化和营造适宜微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以福建建宁地区进入稳定结实期的10年生自然圆头形无患子为研究对象,采用小格子法将整个叶幕分成144个小区,在整个生长期内逐月测定小区的微域环境因子,并在采收期测定各小区果实产量指标,以此来绘制整个生长期微域环境因子和产量的叶幕空间分布三维图;根据距离树干位置远近和自然分层现象将144个小区归并到9个不同的叶幕大区域中,对大区域的微域环境因子和果实产量、品质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分层探讨微域环境因子和果实特征的相关性,并依此构建果实产量、品质与叶幕微域环境因子的回归预测模型,最终得到无患子果实优质丰产的微域环境条件。【结果】①随着叶幕区域由内膛到外围、由下层到上层,整个生长季的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0.3 和1.5 ℃、平均光合有效辐射分别增加了330.76和463.53 μmol/(m 2·s)、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下降了1.1%和3.0%,果实产量显著增加,下、中和上层果实产量比例为8:17:75,内、中和外围果实产量比例为24:32:44。水平方向上微域环境和果实产量的差异明显小于垂直方向的差异,结实部位主要集中在叶幕外围和上层;②叶幕9个大区域的果实数量、鲜果产量、干果产量、果实含水率、单果干质量和油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假果皮占果质量比、出籽率、种子出仁率和种仁含油率的差异均不显著;③果实产量、种子出仁率、油产量与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光合有效辐射对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最大,与果实产量的相关系数高达0.8,温度对果实特征的影响仅次于光合有效辐射,而相对湿度对果实特征的影响相对较小;④通过构建叶幕微域环境因子和果实特征的单因素二次回归模型可以得到无患子果实优质丰产的微域环境条件为:温度28~30 ℃,相对湿度小于74%,光合有效辐射830~1 203 μmol/(m 2·s);⑤构建的多元回归模型拟合度更高,对果实和油产量的估算更准确,可用于自然圆头形无患子果实和油产量的初步预测。【结论】叶幕微域环境因子影响果实特征的形成,其协同效应对无患子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更大;叶幕中、下层果实产量、品质更强烈地受到微域环境的影响,通过基于叶幕结构和结实特性的园艺措施改善中、下层叶幕微域环境有利于无患子果实产量、品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444.
综合管廊设有雨水渗透、外部通风口、人员进出口、投料口等外部开口,一旦发生紧急进水,排水系统是保障管廊安全运行的重要附属设施.通过对北京、上海及海口等管廊考察,确立了典型管廊排水系统示意简图,建立了集水坑排水模型,使用计算流体动力学软件对排水过程进行模拟,探究了潜水泵的临界相对淹没深度,提出了一个新的廊内集水坑理想条件、入口速度恒定和入口速度连续变化三种工况下的经验公式,并将该经验公式与常用的三种经验公式(Knuass公式、Hecker公式和何耘公式)进行详细对比讨论,可为管廊排水系统集水坑的设计、潜水泵的布置与安全评价的决策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445.
以内蒙某砂岩铀矿地浸井场中抽液孔和注液孔之间的天然地下水流场为研究对象,通过地下水动力学模拟研究地下水的流速场,根据井场边缘注液孔的地下水流速场特征来探讨溶浸范围的确定方法和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单孔抽、注液量对井孔处水位降升、溶浸液运移速度及距离有决定性的影响,其次叠加了地下水流向对井场的影响;由井场边缘注液孔向外的地下水流速随距离增大呈指数下降,地下水的流速场变化控制了溶浸液向井场外的运移距离和井场的溶浸范围。井场溶浸范围在垂直于地下水流向的东、西两侧对称,下游溶浸范围略大于上游,在开采年限5~10年内溶浸范围为60 m左右,比较符合该矿山的浸出效益及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446.
针对中国运载火箭型谱规划,提出了运载火箭体系定位、火箭划代和规模划分,明确了运载火箭型谱规划的重点是第3代和第3.5代中大型一次性运载火箭,以及第4代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分析了运载火箭技术发展需求和能力发展需求,明确了运载火箭的动力配套、火箭构型、发射成本、运载能力、载荷包络和发射容量等。针对技术需求和发展需求,提出了第3代一次性运载火箭型谱共7型火箭、第3.5代一次性运载火箭型谱共6型火箭、第4代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型谱共2型火箭。同时提出了第2代、第3代、第3.5代和第4代运载火箭型谱之间的演进策略以及更新换代策略,即第2代运载火箭持续使用到2030年前后,第3代运载火箭持续使用到2035年前后,第3.5代和第4代运载火箭持续使用到2045年前后,最终完成对第2代和第3代运载火箭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447.
利用液相化学包覆法成功合成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和甘氨酸(GLY)改性的两种氨基改性硅藻土(DE)复合材料(即:APTS/DE和GLY/DE),并对气相甲醛进行了高效吸附研究。通过实验,确定了两种复合材料的最佳制备条件,并对其微观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和分析。通过系列甲醛吸附实验,对两种氨基改性硅藻土复合材料的甲醛吸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准二级动力学和朗缪尔等温吸附模型能准确地描述吸附过程;在20℃时,最佳条件下制备的APTS/DE和GLY/DE复合材料对气相甲醛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83 mg·g?1和1.14 mg·g?1。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参数计算表明,该吸附过程是自发且放热的;在硅藻土表面接枝的丰富氨基及其引发的席夫碱反应对复合材料高效吸附甲醛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448.
449.
我国的老一辈动画艺术家基于传统历史、哲学与美学的深刻理解与感悟,将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应用于动画创作,从而在我国动画的民族化探索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梳理了这些影视动画作品中"表达与修辞"的表现与美学风格,并阐释了民族审美与民族文化对国产影视动画创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50.
刘阳  庞雄奇  丁超  陈迪  李敏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9):12474-12483
侏罗系延安组延10段为典型的致密储层,是非常规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为了厘清其孔隙结构特征和非均质性,选取延10段储层12块样品,借助高压压汞实验、常规物性测试、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等技术手段,根据压汞曲线的形态和储层物性将储层划分为3种类型,分析孔隙结构特征,利用分形几何理论计算分形维数,研究非均质性,并讨论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由Ⅰ类储层到Ⅲ类储层,排驱压力依次增大,物性变差,孔隙结构变复杂。延10储层分形曲线存在明显的拐点,呈两段式,D1大于D2,D1为2.982 8~2.999 4,平均为2.993 9,D2为2.454 7~2.746 4,平均为2.619 7,大孔喉的非均质性更强。延10储层中不同矿物组分含量的差异影响着储层的非均质程度,储层非均质程度的高低影响着储层物性的好坏和孔隙结构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