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李约瑟难题与社会文化语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认为李约瑟难题是一个问题集 ,任何拆解它的解答都是不合理的。它表述的是一个历史事实 ,蕴涵着十分重要的关于科学观、科学史观和科学史研究方法论的理论问题。对于它的解答应该从广阔的中西社会文化语境的比较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
33.
关于科学史研究走向综合,科学史学界已达成共识,但就如何实现综合还没有统一可行的方法。自然科学研究的语境化,科学史研究本身的语境化,科学哲学与SSK等研究的语境化,史学理论研究的语境化四个方面,阐明了科学编史学综合化的必然性,表明科学史研究必将走向语境论的科学编史学综合,这也将成为科学史研究的重要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34.
35.
数学:一种人类学现象——后期维特根斯坦数学哲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哲学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了罗素的逻辑主义、希尔伯特的形式主义、布劳威尔的直觉主义、欧内斯特的社会建构主义等流派。在数学哲学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哲学家就是维特根斯坦。他的后期数学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维特根斯坦反对数学柏拉图主义,认为数学仅仅是基于生活形式上的约定,是公共性质的。数学计算只不过是语言游戏活动,而语言游戏之所以能进行下去,是因为它是基于生活形式的一致性,这显然脱离不了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科恩作为20世纪著名的科学史学家,他的科学编史学方法集中体现为继承与创新。一方面科恩继承、改造了萨顿、柯瓦雷的编目考证法、引证原始材料分析法、概念分析法、历史记录分析法,另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编史方法,体现为证据分析法、广义语境分析法、微观宏观整合法、再版补充法。对科恩研究有助于梳理20世纪以来科学编史学方法的推进与创新。 相似文献
37.
20世纪科学史的三次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是科学史的“英雄年代”,科学史研究如雨后春笋迅猛发展,这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人在自然中的地位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影响。回顾科学史所走过的路程,我们可以看到,在其他同样规模的学科中,还不曾有别的学科像科学史那样有着如此广泛的发现和如此多的真知灼见,其发展的基本进程经历了三次转向。第一、从学科史到通史的转向。从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写出第一部医学史到19世纪惠威尔写出第一部“科学通史”的漫长年代里,科学史几乎是“清一色”的学科史,写学科史的人几乎全是科学家而非历史学家,这样写出的科学史自然重人物和事件而缺… 相似文献
38.
从系统辩证学观点看混沌学的后现代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混沌学这门被称为20世纪继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之后的第三次科学革命的崭新学科,与几乎同时出现的后现代主义这种新化思潮有着微妙的联系。运用系统辩证学观点分析了混沌学所具有的后现代特征,认为这些特征表现为:确定性系统的奇异性;多极性的协同整合性;思维方式的整体化;方法论的综合化。 相似文献
39.
美国化学公司与大学科研合作成功的启示EnlightenmentfromSuccessfulCooperativeResearchbetweenChemicalCorporationsandUniversitiesintheUSA¥//魏屹东(山西大学... 相似文献
40.
本文认为李约琴难题是一个问题集,任何拆解它的解答都是不合理的。它表述的是一个历史事实,蕴涵着十分重要的关于科学观,科学史观和科学史研究方法论的理论问题。对于它的解答应该从广阔的中西社会文化语境的比较中去寻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