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79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设X={X(t),t∈R^+N}为以d×d可逆矩阵B为指数的N指标R^d值算子稳定Lévy过程,讨论了X在R+^N的子区域上的像集Hausdorff维数问题,证明了dim X([1,2]^N)=min{d,akN+∑j=1^k dj(1-ab/aj),k=1,…,p},a.s., 其中a1〉a2〉…〉ap为B的p个不同的特征值实部的倒数,d1,d…,dp分别为它们所对应子空间的维数.该结论表明X在R+^N的子区域上像集Hausdorff维数完全由B的特征值的实部来确定.  相似文献   
42.
通过不同方法,对两两NQD随机序列已有的Kolmogorov型三级数定理进行改进.进一步地,将改进的定理简化为一级数定理.通过这个简化的结论,可以容易地推广改进相关强相合的最新结果.该结果在讨论NQD的强相合性质上,是简洁有效的工具.同时该结果表明,两两NQD随机序列具有与独立情形完全类似的强相合结果.  相似文献   
43.
城市污泥与煤混烧过程中Nox和N2O的排放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热输入为0.2 MW的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了城市污泥与煤的混烧试验,着重研究了污泥/煤掺混质量比、空气过剩系数、二次风率等因素对NOx及N2O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污泥掺烧比例的增大,流化床密相区和稀相区的温度明显下降,烟气中NO和NO2的质量浓度均呈下降趋势,而N2O的质量浓度则明显上升;随着空气过剩系数的增加,NOx和N2O的排放质量浓度均呈增加趋势;在空气过剩系数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二次风率的增加,密相区的还原性气氛增强,NOx和N2O的排放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4.
刘聪颖  陈晓平  张鹏 《科技信息》2014,(10):171+174
本文介绍了新技术下电子犯罪取证的新特点和电子犯罪取证的过程,同时讨论外国三部主流法律的异同点,然后提出了我国如何建立自己犯罪取证法律法规的建议,总结了电子犯罪取证的法律和技术结合。  相似文献   
45.
伦理与科学——兼评张华夏的《现代科学与伦理世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张华夏教授先建立后放弃的系统功利主义的伦理体系给以详细介绍和高度评价,并对张教授放弃此系统的理由即在现代生命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等领域中所遇到的“反例”给以消解;进而阐明仁爱、正义和功利等重要伦理学概念之间的关系。最后表明,系统功利主义的伦理体系与爱因斯坦的准公理化的伦理思想具有内在一致性,即它们都是不同于科学但又在一定程度上接近于科学的现代伦理学体系。  相似文献   
46.
本文首先对经典摹状词理论和簇摹状词理论作了扼要的比较,按照维特根斯坦和塞尔等人的观点,把簇摹状词看作在数量上和内容上都不确定的一组摹状词。接着引入开放集合的概念,把簇摹状词作为一个由摹状词构成的开放集合。进而表明:一个名称的内涵是经典摹状词,一个名称的外延是作为开放集合的簇摹状词;从而得出语言指称语言的重要结论。然后讨论克里普克的因果命名理论和后验必然性概念,并且构造了一个将经典摹状词理论、簇摹状词理论和克氏的命名理论融为一体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7.
催化剂在轮胎裂解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催化剂在废轮胎裂解中作用.试验在热重天平上进行,气氛为氮气.在国内首次使用热重分析法(TG) 对5 种过渡族金属的氯化物和氧化物作为催化剂在废轮胎裂解中的作用作了较详细的研究.发现它们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裂解温度.  相似文献   
48.
休谟首先对归纳法的合理性提出质疑,并给以否定性的结论。在康德看来,休谟问题的产生是传统哲学自身的缺陷所致,即让人的理智符合经验。康德则把这个次序颠倒过来,让经验符合理智,是理智把因果必然性加到前后相继的两类经验事件之中。这样的因果性属于康德的先验范畴。康德自认为他的先验哲学已经对休谟问题给以完满的解决,然而,许多学者认为,情况并非如此。本文进而把"随机性"和"统计性"作为先验范畴,同因果性构成一组。同时提出两条范导原则即"普遍因果性原则"和"普遍随机性原则",并为之进行辩护,以此作为关于休谟问题的康德方案的改进。  相似文献   
49.
本文从素质教育的内容及培养素质教育的角度分析,提出如何利用课堂上数学教育特别是概率统计教育来加强素质教育,使学生能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和具备更强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50.
科学定律与反事实条件句——兼论“新归纳之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在自然语言中都是全称命题。如何把二者区别开来呢?这就是古德曼所说的“新归纳之谜”。古德曼和亨佩尔等人在一定程度上指出科学定律和偶适概括的区别.即:(1)前者可以支持反事实条件句而后者却不能;(2)前者能够得到归纳证据的支持而后者却不能。本文将揭示科学定律、偶适概括和反事实条件句的逻辑结构。并对枚举归纳法的推理规则给以精确的表述,从而对新归纳之谜给出进一步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