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3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41.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我国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政府各部门的很多应用系统已经投入使用.虽然为方便公众,政府各部门尽力采用自动化的审批流程,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人工审批环节,而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会浪费很多时间,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异步调用的解决方案,以期更方便用户使用电子政务审批系统,从而提高政府服务的可信度,树立政府职能部门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42.
应慎重使用期刊的影响因子评价科研成果   总被引:98,自引:1,他引:97  
通过对ISI数据库中科技期刊和论文的被引证情况分析,认为期刊的影响因子受时间、研究领域、SCI源期刊库参与统计的引文条目等的因素的制约,进而提出科研成果评价中应慎重使用期刊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43.
1994~2003年,光子晶体领域的SCI论文共计4 129篇。从该领域SCI论文的年代分布来看呈现从少到多、逐年增长的发展态势。2003年的论文数量是1994年的12倍多(见图1)。在10年的全部论文中,共涉及58个国家和地区,而论文数量最多的TOP20国占了全部论文的92.8%,可见,光子晶体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TOP20国。  相似文献   
44.
缔造科学:从诺贝尔奖现象看科学研究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01 年至2005 年诺贝尔奖获奖成果的统计揭示了诺贝尔奖六大现象:科学中心转移现象、中青年现象、长周期现象、发现之发现现象、名师高徒现象和优势积累现象。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到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看到科学研究自身的某些特点,看到科学政策和科学家在缔造科学(事业)过程中的依存性。  相似文献   
45.
单分子     
19世纪,科学家更多地从原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20世纪科学家则更多地从分子层次上认识和研究化学。进入21世纪,化学会在哪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会遇到哪些挑战和难题?什么是未来化学的新生长点?化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什么地位?这些都是对化学有全局性、战略性指导意义的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光宪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话,“我的专业是化学,我从学化学,教化学,到研究化学已有几十年了,可是现在我却有点搞不清楚化学的定义了。我深深感到科学的发展太快了,需要对本门科学重新认识,重新定位。这是我进入21世纪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在新的世纪如何定位和审视化学,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世界科学前沿发展态势分析》课题组对此进行了探讨。课题组首先选定了化学领域具有代表性的20种期刊,对这些期刊1999—2003年出现的关键词进行了统计分析,确定出了化学领域这几年的热点词,并通过与有关专家进行讨论,进一步整合出了下面13个重要研究方向:催化不对称合成、单分子、多孔材料、分子器件、光子晶体、化学动力学、活性自由基聚合、密度泛函理论、烯烃复分解反应、组合化学、酶催化、超分子化学分子自组装、燃料电池。课题组针对这些研究方向,邀请国内专家学者就这些研究方向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同  相似文献   
46.
R 指数、AR 指数:h 指数功能扩展的补充指标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分析了h 指数功能扩展后在科学家个人科研绩效评价中的三个缺陷,即缺乏灵敏度,缺乏区
分度,缺乏波动性。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R 指数和AR 指数。R 指数用于解决h 指数的灵敏度和区分
度的问题;AR 指数用于解决h 指数只升不降的问题。利用17 位普赖斯奖得主的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数
量进行了h 指数、R 指数和AR 指数的测算。针对h 指数与R 指数或AR 指数配伍使用后的双因素问题,
设计了标准化(h,R)指数和等效(h,R)指数。实测数据证明R 指数和AR 指数是h 指数功能扩展的补
充指标。  相似文献   
47.
中国国际科学合作中的“华人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8 个国家的合作论文分成五种类型,重点考察了中国在与8 个国家的合作中所呈现的“华人现
象”。分析表明,海外华人(包括短期在外的科研人员)在现阶段正在发挥桥梁作用,在中国国际合作中表
现得非常活跃。分析了导致“华人现象”的社会基础和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