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2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9篇 |
教育与普及 | 1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147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21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4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腾冲热海地热田气相组分的定量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云南省腾冲县热海高温地热田处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带,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上覆新第三系南林组砂砾岩,下伏燕山期花岗岩或高黎贡山群变质岩.地热景观有喷气孔、沸泉、温泉、冒气地面、硫华和硅华等,最近的一次水热爆炸发生在1994年.MT观测揭示该区域7km以下存在着高导层,它可能是一个正在冷却的岩浆囊.水溶液地球化学温度计给出的 相似文献
152.
青藏高原大气热量源汇在海-地-气相互作用准4年振荡中的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使用1961 ̄1995年逐月的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视热量源汇〈Q1〉资料,英国气象局的海温资料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和环境预报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讨论了青藏高原热状况与亚洲太平洋地区大气环流和El Nino/La Nin^ ̄a的关系,发现:青藏高原〈Q1〉,高原东侧低层经向风、赤道太平洋低层纬向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以及高原北侧中、高纬度环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作用,其相互影响的周期大 相似文献
153.
1998年春夏南海低空急流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南海季风试验”提供的同化资料, 分析了1998年春、夏季发生在南海上空低空急流形成机制, 其中重点分析了1998年6月8~10日珠江三角洲暴雨过程中的低空急流过程, 并用MM5中尺度模式进行了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 在低空急流形成过程中, 动能向上输送, 造成南海低空急流从对流层低层向高层发展. 其形成过程可以概括为: 在华南西部的天气尺度低压向东移动和西太平洋的一个高压扰动向西移动过程中, 二者的共同作用使南海地区上空对流层低层的气压梯度力加强, 由于气压梯度力作功提供了低空急流形成所需要的动能, 导致南海上空低空急流在这两个系统之间形成. 由于南海季风加强往往以低空急流的形式表现出来, 因此南海低空急流的形成机制也可以解释南海季风加强. 相似文献
154.
以小型化Nd:YAG调Q脉冲激光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作为软X射线源,采用软X射线近贴显微技术,建立了台式软X射线显微系统,得到了图像分辩率高于1μm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55.
深亚微米器件Monte Carlo模拟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深亚微米半导体器件模拟的Monte Carlo方法(MCM),并简要阐述了玻耳兹曼模型(BTM)、漂移扩散模型(DDM)和流体动力学模型(HDM)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6.
约束不可微优化问题的极大熵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给出一类不可微优化问题的极大熵方法,并给出了该方法的收敛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7.
本文报道一个膜内阻很低的缬氨霉素钾离子选择性液膜微电极.当电极端径1μm和0.5μm时,电极内阻分别为1×1010Ω和7×1010Ω.该电极的选择性很好,允许钠和乙酰胆碱的干扰量分别可达5000和3400倍.在0.14mol/L和0.5mol/LNa+存在下,检测极限分别为1.6×10-5mol/L和2.5×10-5mol/L. 相似文献
158.
设SPS-n是[n]上的严格降序部分变换半群.对n≥5和3≤r≤n-2,证明了半群SPK-(n,r)={α∈SPS-n:︱im(α)︱≤r}是幂等元生成的,且秩和幂等秩都为(r+1)S(n,r+1). 相似文献
159.
<正>水生龟鳖类以极强的潜水能力而闻名,生活在温带地区多数种类更要在水下度过漫长的冬季。经过长期的演化,作为用肺呼吸的动物,水生龟鳖类的呼吸代谢和生理适应机制及身体结构对长时间潜水产生了巧妙的适应。爬行类是动物进化史上首先登陆成功的脊椎动物,然而,它们中仍有8%的种类生活在水中,潜水仍是它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龟鳖类通常可以在陆上及水中生活,海龟则长时间在海中生活。水生龟鳖类以极强的潜水能力而闻名,生活在温带地区多 相似文献
160.
设M(X)是字母表X上的语言幺半群.给出了M(X)的极大前缀集的一些刻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