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21.
用C语言编程的方法来处理比较复杂的实验数据,简捷准确,避免了传统方法的弊端,为使用者提供了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机会.  相似文献   
322.
对比了多种织物对红外辐射的透射、反射和吸收的比例关系,分析了影响它们总和与红外辐射总能量差值的原因.  相似文献   
323.
在织物形态风格评价上通过主因子分析方法的应用,将评价织物悬垂美感的多个特征参数指标简化为少数几个主因子,同时用因子得分图将织物加以分类,为合理评价织物外观形态美感,满足服装选料要求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324.
结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几何光学的基本规律以及光度学的基础理论等三方面,研究了单纤维在平行均匀光束垂轴入射时的光学性质.分析了单纤维反光和透光的特征,光强分布及反射光、透射光和散射光的相对大小;讨论了在近场和远场条件下,漫反射光和透射光光强的不同规律;通过实验验证了远场时,纤维的漫射光强度与纤维直径成正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5.
纺织品热湿传递中的交叉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了在热湿同时传过程中Soret效应和Dufour效应的影响程度.实验证明,湿空气中热湿交叉效应的影响程度远远大于其它可无限溶混的非极性混合气体.实测所得的质导热系数KC测和热导质系数DT测要比原理论推算值大1~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326.
阐述了吸湿/快干功能性织物对纤维原料和织物结构的基本要求,提出了一些对有关织物设计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327.
探讨服装压对体育防护用品运动功能及穿着舒适性的影响.通过实验得出以下结论(1)人体皮肤对服装压的主观感受随着受压强度、作用时间、受压部位及运动状态的不同而异;(2)人体在通常状态下,前臂、小腿及腰部等部位所需要的舒适服装压较小(490~2600Pa),但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舒适压力要比一般状态下大1960Pa左右;(3)人体各部位都有其舒适压力范围和最大可承受的压力极限,故服装压的大小直接影响体育防护用品的运动功能及穿着舒适性.  相似文献   
328.
采用粘贴片式双悬臂梁(DCB)试件和端部切口弯曲(ENF)试件研究了平纹织物的经纬纱密度对玻璃平纹织物/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Ⅰ型和Ⅱ型层间断裂韧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织物的密度对层间断裂韧性有显著的影响.提出了在织物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中,基体在织物孔洞中形成层间铆接,并研究了其与层间GⅠC和GⅡC的关系.  相似文献   
329.
联苯胺被铝柱层蒙脱石及蒙脱石吸附氧化后均生成联苯胺蓝或联苯胺黄。在控制pH条件下,定量测定了这两种剂对联苯胺的吸附等温曲线,结果表明,联苯胺在两种吸附剂表明的吸附量随着反应体系的pH增大和加入联苯胺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条件下,蒙脱石的吸附能力大于铝柱层蒙脱石。  相似文献   
330.
应用微生物健康养殖斑节对虾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近年来,由于对虾流行性、暴发性疾病的频繁发生和海区污染加剧的双重影响,习惯上依靠排换水调节虾池生态环境的传统方法,由换水造成对虾发病、死亡的事例比比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