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基于WNN-RAGA 的非线性组合预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将小波变换与神经网络结合构成WNN非线性组合模型,弥补单一预测方法的不足,利用RAGA 的全局优化能力,优化WNN 学习的网络参数,解决传统WNN网络学习算法在学习后期收敛速度慢、存在局部最小值以及训练结果不稳定的问题。实例的预测结果显示出这种基于WNN-RAGA 非线性组合预测的良好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3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便于使用的手机开始逐渐代替固定电话,但是能源消耗问题也随之产生,通过对鞍山市电话与能源问题的展开研究,可以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从Intranet的功能和技术特点着手,简述了Intranet及组网要点。  相似文献   
34.
35.
王伟  王硕 《创新科技》2023,(3):35-49
构建政策性科技金融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政策性科技金融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我国政策性科技金融有效性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政策性科技金融发展得分偏低,尚存在亟须破解的难点;科技创新与政策性科技金融的协调程度处于中等水平,二者没有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市场科技金融与政策性科技金融的协调程度同样不高,彼此存在着一定的相互替代而非互补的情况。但在研究时段内,政策性科技金融有效性表现出较大的增长潜力,不论是政策性科技金融的自身发展分数,还是与科技创新和市场科技金融耦合协调度分数都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需要从提升供给质量、因地制宜高质量发展、与市场科技金融良性互动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一步提升政策性科技金融有效性。  相似文献   
36.
王硕  彭超 《科技信息》2011,(31):72-73,75
介绍几种常用的动中通的稳定方案,并对其进行了比较,对捷联式三轴稳定系统做了详细的分析,包括系统实现的基本原理、姿态更新算法、初试对准以及跟踪校正。为"动中通"伺服系统中稳定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7.
武雯  王硕 《科技信息》2013,(10):77-77
我国疆域辽阔,陆地边境线漫长,周边热点地区集中,管控任务艰巨而复杂。面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并存、各种矛盾斗争错综复杂的特点,在边境管控行动中做好群众工作,与广大群众共同完成保家维稳的使命,是构建和谐边境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8.
基于循环收敛的UWSN时间同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超  王硕  谭民 《系统仿真学报》2011,23(1):108-112,117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水下传感器网络(UWSN,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的时间同步方法。在设计过程中,对同步能耗、同步精度和同步效率进行了综合考虑;在实现中,对水声网络时间同步过程的主要误差因素进行了补偿,然后采用一种循环收敛的方法使所有节点时间戳收敛到一定误差范围内,减小了节点间同步误差在水声对等网络中多跳引起的累计效应。最后的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该同步方法达到了较高的时间同步精度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39.
【目的】考查2013—2015年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的合理性,以便进一步指导后期的补充调查工作。【方法】利用Arc GS10.0I空间分析与数据统计工具,基于地貌、海拔、坡度、河网密度、降雨量等因子,分析重庆市详查点和灾害点空间分布,研究不同影响因素下详查点和灾害点的分布差异,探讨山洪灾害详查点分布的合理性。【结果】结合目前重庆市山洪灾害防治分区特点,分析重庆市山洪灾害调查工作薄弱区,经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详查点与灾害点空间分布总体一致,但在部分山洪灾害高发区详查点数量不足。从不同区域分布来看,山洪灾害密度较高的渝东南部地区详查点密度最低;从不同影响因素来看,某些条件下区域详查点密度偏低,如人口分布集中的73~252 m 高程区、5°~15°坡度区、1200~1300mm 降雨区及1.6~4.7km·km-2河网密度区。2)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分布符合防治分区情况,然而对于一级重点防治区的山洪灾害详查工作略显不足。3)根据山洪灾害易发区与详查薄弱区分布条件,统计得出重庆市境内未来需详查范围达4.58×104km2;考虑到一级重点山洪灾害防治区,这一范围面积为1.96×104km2,其中渝东北地区需要详查的面积最大,渝东南地区、渝西部地区及渝中部地区需要详查的面积则依次减少。【结论】2013—2015年重庆市山洪灾害详查点总体符合山洪灾害发育规律,但部分灾害高发区详查点不足,在未来山洪灾害补充调查评价工作中,应加强详查点薄弱区的调查工作。
  相似文献   
40.
王硕  吴波  王健  吴国庆 《科技信息》2009,(24):76-76
本文主要是简单的介绍了煤矿采空区的特性以及几种用于探测采空区的地球物理方法原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