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中国地热能潜力巨大,可以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显著贡献。本文提出中国地热能技术发展途径是“四化”,即多元化、规模化、精细化、绿色化;地热能产业发展道路是“三步走”,即近期——中低温利用与高温水热发电、中期——中低温水热发电、远期——干热发电与利用。政府的政策引导与产、学、研、用相结合是实现地热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目标之关键。  相似文献   
13.
回灌是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的必由之路。但是,回灌冷水可能会引起热突破,致使开采井水温降低,热田寿命缩短。为此,需要对热田区开采井与回灌井进行合理布局,以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本文基于地热系统数值模拟平台(OpenGeoSys),采用面向成本的地热田采灌井布局优化方法,充分考虑热田地热地质特征、水文地质特征以及生产的实际需求,输出给定采灌情景下的热储温度与压力的变化,并利用成本核算模型,综合考虑热储压力和温度变化所产生的附加成本,以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给出最优采灌模式。本文以牛驼镇地热田为例,对比了雄县地区群井开采背景下,对井采灌与集中采灌的经济成本。结果表明,对井采灌模式下,热田中心热储压力下降较小,但温度下降较大;集中采灌模式下,热田中心热储压力相对较大,温度下降相对较小。对其进行成本核算表明,在50年的开发寿命以内,采用对井模式产生的成本为1.4×108元,采用集中采灌模式则为6×107元,优于对井采灌模式。本文所采用的优化算法,适用性广,有助于地热田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15.
同位素水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综述了国内外同位素水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认为同位素示踪方法在解决某些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地质问题方面优势比较明显,并且有助于从宏观和微观上阐明水循环过程中各相关要素的变化情况,揭示某些水文基本现象的内在规律;指出了同位素水文学研究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一些重点课题,并对同位素技术或方法在水文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建立并研究了一类基于分数阶微分方程的木马病毒传播模型,利用分数阶微分方程的相关理论,详细证明了该模型非负解的有界性、存在唯一性,分析了平衡点的存在性及其局部稳定性,并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理论结果的正确性。得到:在基本再生数小于1的情况下,未感染平衡点是局部渐近稳定的,病毒会消亡;在基本再生数大于1时,感染平衡点局部渐近稳定,病毒将扩散。根据所得到的理论结果,给出了控制木马病毒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1 故障原因分析 我们在锅炉年检时,据使用单位反映,盲死烟管管端均产生纵向裂纹,当时为了不影响取暖,暂时两端盲死运行。经检验发现在前管板右上部分第一排右数第三根烟管,在距烟管管端20-30mm处,上部左右50方向磨损最严重,该处减薄约2.0-3.0mm。螺纹磨损量计算公式可以看出磨损量与气流速度的3.233次方成正比,气流速度是影响管内磨损的最重要因素g还可以看出螺距t和螺纹深度的增加都会使单位螺距的磨损量增大。螺纹管由于内磨损而导致局部壁厚减薄。最大减薄量计算公式经计算得0.119mm  相似文献   
18.
得到了M 族分布的若干性质,讨论了M 族与D族的联系;得到了S族分布的一个性质.  相似文献   
19.
 热泵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引进国内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20多年来,全国利用各类热泵技术(地源,地下水源,其他各种热源,如地表水、海水以及中/污水等)进行的供暖-制冷-生活用热水的所谓“三联供”已在各地推广、应用,并得到建设部门和广大用户的认可。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热泵技术的应用更使这一技术声名鹊起。截至2012年底,全国利用热泵技术供暖的总建筑面积已达到2.1亿m2,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13年1月,国家能源局等4部委公布的“关于促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广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并规定:“到2015年,全国地热供暖面积要达到5亿m2”,其中采用热泵技术的供暖面积将大幅度增加。这是一项新的挑战和一次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20.
 自从上世纪70年代初李四光教授提出开发地热能源,向地球要热的号召以来,中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主要表现在:1) 中低温地热直接利用始终走在世界前列,连续二十多年总量排名全球第一;2) 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已取得相当大的成效,截至2011年底,中国城乡利用地源热泵进行的供暖、制冷、生活用热水的“三联供”建筑面积已超过1.4亿平方米;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温泉洗浴、疗养已成为多数人的诉求,全国已命名的“温泉之乡”、“温泉城”等已达数十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