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2008年9月25日、10月9日,材料科学技术名词“总论”“天然材料”两部分汇总会分别在钢铁研究总院召开,出席会议的专家有石力开、秦福、黄勇、黄鹏程、刘国权、吴伯群、张若岩和全国名词委才磊。会议就材料科学技术名词总论及天然材料部分进行了细致讨论和审定。会议分别由刘国权教授和吴伯群教授主持,并负责汇总。  相似文献   
12.
2009年7月22日,建筑学名词审定会预备会在北京中元国际工程公司召开。建筑学名词初稿共分16章,各章词条已汇总至建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本次会议对已上报的术语进行了初步审定,并提出了其中的一些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3.
112号元素名已正式定为Cn,拟将其中文名定为“鎶”,既遵从了元素定名的相关办法,也能较好的体现汉字的特点和使用习惯.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了第二届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工作期间,原子量与相对原子质量,配位化合物、配合物和络合物,富勒烯与石墨烯等几组有争议的名词的审定及经过,分析了定名的理据。  相似文献   
16.
“海峡两岸化工名词研讨会”于2005年11月18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化工学会理事长曹湘洪、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台湾李国鼎基金会秘书长万其超、台湾中央大学化学材料系主任蒋孝澈、化工研究总院蒋楚生教授等14位两岸化学界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始终洋溢着热烈友好的气氛。  相似文献   
17.
2008年3月13日和3月20日,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物理化学审定小组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分别召开了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两个专业的名词定义稿审定会。除了与会的各专业审定委员外,会议还特别邀请了胶体化学专家李峻柏、戴乐蓉、赵孔双,化学动力学专家高盘良、孔繁敖作为外审专家参加,部分不能与会的外审专家还向会议提交了书面意见。  相似文献   
18.
2008年3月13日和3月20日,化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物理化学审定小组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分别召开了胶体化学、化学动力学两个专业的名词定义稿审定会。除了与会的各专业审定委员外,会议还特别邀请了胶体化学专家李峻柏、戴乐蓉、赵孔双,化学动力学专家高盘良、孔繁敖作为外审专家参加,部分不能与会的外审专家还向会议提交了书面意见。  相似文献   
19.
2008年4月28日,管理科学技术名词审定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副主任陈晓田、李一军,分别负责各分支学科审定工作的张维、熊熊、陈荣秋、朱凌、党延忠、邱菀华、王重鸣、陈学军、汪寿阳、马丽仪、席酉民、葛京等专家,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审定编辑才磊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2007年3月22日,环境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王玉庆理事长,金鉴明、郝吉明、汤鸿霄、蔡道基、魏复盛等5位院士和全国知名专家近4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任官平秘书长主持。会上,王玉庆理事长首先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环境科技名词是环境科学发展的基础,对于环境科学的研究,国内、国际的交流,环境技术的推广,环境科学的普及和教育,环境产业的发展,国家环境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有重要影响。环境科技名词审定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也是科学性极强而又非常繁重的工作,需要依靠我国环境保护界的院士、专家坚持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参与和努力,才能完成好。为此,希望专家们齐心协力,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积极奉献,完成环境科技名词的审定工作,为环境科学学科建设留下重要和宝贵财富。随后,全国科技名词委刘青副主任介绍了全国科技名词委的工作情况;潘书祥原副主任宣布了环境科技名词委组成名单并颁发聘书;审定室邬江主任介绍了名词审定工作原则与方法;郝吉明院士对《环境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方案作了说明,并提请委员会讨论。经讨论决定,环境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分为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与技术、环境管理三个小组开展工作,分别由副主任委员唐孝炎院士、郝吉明院士、金鉴明院士领衔上述三个部分的编写工作。会上还就《环境科技名词》的框架结构、审定工作的具体分工和时间安排等进行了研究和落实,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才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