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商末黄组甲骨文和晚商青铜器铭文中有一批周祭材料,其中属于帝乙的周祭材料自二祀到十祀十分密集,在周祭顺序上完全可以连接成一个系统.重新研究这些材料,分析它们在历法上的自洽性,证明它们可以属于同一部历法,并通过各条材料之间的限制关系,基本确定了由这批材料所决定的这段时间的历谱.采用历日计算的方法,将帝乙祀谱与帝辛祀谱进行连接,指出帝乙可能的在位年数为21年、26年、31年,以26年为好.连接帝乙祀谱与帝辛祀谱的计算结果,显示出自帝乙二祀到帝辛元祀之间岁首当发生过较大变化,这为以前关于商后期岁首曾在夏季或秋季的研究结果提供了历法上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五十年来该所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学术界尤其是科学史界有重大影响的成果、开辟了一系列的研究领域、培养了许多学生,为科学史学在中国建制化与再建制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庆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五十周年,本刊特请研究所研究人员就近期主持的研究方向或项目逐一介绍,以期学术界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近期的学术动态有所了解,便于广泛地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对内蒙古、辽宁、黑龙江、山东、河南等地部分重要疑似具有天文观测与天象崇拜功能的考古遗址进了天文考古考察。遗址年代跨越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到1700年前的魏晋时代。这是在中国境内第一次大范围的考古天文调查。首先提出对史前文明中心遗址的"天文环境"进行测量和探讨,包括考察遗址周围有无适合观测某些特定季节日出的山峰轮廓,考察遗址在建筑朝向或布局上有无特定的天文意义。夏家店下层文化城子山遗址的结构表明当时已经用天文方法正南北。其石板上的北斗星象,反映了北斗星崇拜的悠久传统。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和东山嘴遗址发现的石块堆砌的圆丘,很可能具有宇宙图景的意义。东山嘴遗址地势高出,东面山廓明显,是理想的"地平历"观测系统。大汶口文化可能有春秋分日出天象崇拜,宗教图腾意义重大。大朱家村遗址的豆家岭,有可能就是大朱家村遗址的太阳观测祭祀台。山东龙山文化两城镇遗址和王湾三期文化(旧称河南龙山文化)王城岗遗址似乎都没有明显的"地平历"观测环境。我们的研究表明,陶寺文化兼有"地平历"和圭表测影系统。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早于陶寺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晚期和王湾三期文化大致与陶寺文化同时,这意味着中国史前天文观测技术经历了从观测日出方位向圭表测影的演变。中国考古天文学研究,对于认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源流、中国远古文明的起源以及中国古代敬天崇拜的内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文献记载的最早的定季节的方法是观测正午日影和黄昏中星。陶寺观象台展示了观测日出方位定季节的古老传统的遗迹。从认知科学史的角度看,观测日出入方位确定季节一定早于观测正午日影和昏旦中星,只是这一段历史已经延伸到文献记载和中华文明的记忆范围之外。大汶口文化出土有由太阳、云气和山峰组成的象形文字,考古学上认为大汶口文化为太昊和少昊族文化。太昊和少昊属于古史的传说时代,在天文学发展史上,可能正是观测日出入方位定季节的时代。越是在早期天文学与文明的其他方面结合越紧密,大汶口文化出土的符号文字当是既代表日出形象又指"昊"字。从古文献中还能找到这一时期宇宙观的若干遗迹。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邢台市人民政府等单位联合主办、郭守敬纪念馆等单位承办的纪念郭守敬诞辰770周年暨计时仪器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10月18—22日在邢台召开。100余位中外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河北省和邢台市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并致词,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台长艾国祥院士、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刘钝、中国科学技术馆馆长王渝生、中国社会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