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2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72.
73.
利用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模型拟合了三叶鬼针草、水稻和冬小麦的光响应曲线并进行了对比研究.拟合结果表明: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可以很好地拟合植物不出现净光合速率随光强增加而降低的光响应曲线,但得到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大于实测值.此外,该模型不能很好地拟合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的光响应曲线,且最大净光合速率低于实测值.直角双曲线修正模型则可以拟合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光响应曲线,且拟合得到的光合参数与实测值符合,这为研究植物在不同生境下的光合特性提供了一个更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74.
75.
采用药膜法,以清水为阴性对照,测定了5种中草药提取物对菇蝇的毒杀活性,结果显示:在供试的5个浓度下,百部和苦参对菇蝇的毒杀活性显著,在50 mg/mL质量浓度下,处理12 h后,百部、苦参对菇蝇的毒杀活性分别是85.00%和81.67%,处理24 h,均达到了100.00%.川楝子、龙胆草、透骨草次之.通过LC50的测定,结果显示,百部、苦参24 h毒杀LC50分别是13.790 mg/mL和18.668 mg/mL.田间防效试验表明:百部和苦参提取物对菇蝇具有良好的药效,用药3天的防效分别达到73.66%和71.27%,用药7天后维持在75.00 %左右,与清水对照相比防效显著.建议在生产中轮流使用50 mg/mL的百部提取物和75 mg/mL的苦参提取物,在菇蝇发生初期及时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76.
基于光响应机理模型的3种草本植物光合特性差异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植物光响应机理模型,比较了大狼把草(Bidens frondosa)、山莴苣(Lactuca indica)和酸模叶蓼(Polygonum lapathifolium)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大狼把草和酸模叶蓼在中、高光强部分的电子传递速率(J)明显高于山莴苣,并且在高光强部分二者没有出现明显的光抑制,而山莴苣则光抑制较明显。大狼把草和酸模叶蓼在各光强下的净光合速率(Pn)也明显高于山莴苣。3种植物成熟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依次是大狼把草>酸模叶蓼>山莴苣,类胡萝卜素含量依次为酸模叶蓼>大狼把草>山莴苣。山莴苣的叶绿素含量虽然最少,但它的捕光色素分子本征光能吸收截面(σik)最大; 与之相反,大狼把草的叶绿素含量最多,但σik最小,酸模叶蓼的叶绿素含量和σik则介于二者之间。大狼把草和酸模叶蓼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max)明显高于山莴苣,二者是通过增加有效光能吸收截面,以及缩短τmin值提高电子传递速率。相对于山莴苣,大狼把草和酸模叶蓼具有更高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n,max)、光饱和点(Isat)和暗呼吸速率(Rd)。大狼把草更高的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PQ)有利于热耗散,避免光损伤。酸模叶蓼更高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耗散过剩的激发能上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植物体免受高温、高光、干旱等逆境伤害。综上所述,相较于山莴苣,大狼把草和酸模叶蓼应该对环境胁迫有更好的耐受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77.
将模拟退火法与阻尼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得到对非线性模型参数估计的算法.该算法最大特点是克服了LM算法无法跳出局部最优解和初始值要求高的难题,同时克服了模拟退火法搜索效率逐步降低的问题,同时给出了阻尼最小二乘法编程技巧.本文将该算法运用于植物光合作用光响应新模型对水稻的光响应曲线的拟合,得到的拟合参数与DPS拟合值极为接近,残差平方和比DPS软件更小、相关系数更大.最后给出了该算法的MATLAB 7.0程序.  相似文献   
78.
生物体内氧化还原状态的平衡是机体正常生理代谢活动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氧化还原平衡的异常通常与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对于氧化还原过程的可逆监测,可以用于监控疾病的发生、进展以及修复情况.本文中设计构建了一个新型氧化还原可逆的近红外二区(NIR-Ⅱ)荧光纳米探针.该探针利用带正电的聚乙烯亚胺(PEI),将带负电的 NIR-Ⅱ发光金纳米簇(Au NCs)和钼基多金属氧酸盐(POM),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在一起.由于 POM 在 Au NCs的激发光处具有较强的吸收,其可通过内滤效应有效猝灭 Au NCs的发光.当体系有 ROS存在时,ROS能够氧化 POM,破坏内滤效应,使得 Au NCs的荧光恢复,且荧光的恢复程度与 ROS 的浓度线性相关;当体系有还原性物质谷胱甘肽(GSH)存在时,氧化的 POM 能够被GSH还原,使得Au NCs的荧光又被猝灭,且荧光的猝灭程度与GSH的浓度线性相关.本工作构建的 NIR-Ⅱ荧光纳米探针,能够对 ROS/GSH 进行可逆响应,具有较好的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有望为体内氧化还原过程的追踪,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的实时、动态成像监测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