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系统科学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4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提出出境旅游国际影响力的概念,系统搜集近20年来中国出境旅游客流量、旅游支出以及2012—2016年中国出境世界130个国家旅游数据,以市场占比、增长贡献度为指标,测定中国出境旅游影响力的时空变化。结果发现:20年来,中国出境旅游的世界市场占比及增长贡献度不断提高,2010年后超越传统出境旅游强国,位居世界第一;目的地国家中,中国游客市场占比及增长贡献度较高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市场占比在10%以上,增长贡献度在20%以上,空间聚集现象明显;中国出境旅游影响力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对日韩和东盟10国的影响力最大,对美国及欧洲、非洲部分国家有一定的影响力,对西欧、南欧、南美、非洲大部分国家的影响力一般。  相似文献   
42.
根据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及游客的需求特征,对教与学优化算法进行改进,建立了基于改进的教与学优化算法的旅游线路优化方法。通过对汉中地区旅行线路优化测试表明,运用该算法设计的旅游线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高效性,对旅游交通规划、旅游线路设计,特别是对自驾游旅游者开展高效率的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陕西楼观台森林公园的深层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概念,构建了一个“两翼对接”模式.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依据上述理念和开发模型,针对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资源特征,对其深层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系统设计.重点突出自然山水、生物景观和道教文化三方面,揭示了三大类60个景物的生态文化主题,设计了相应的开发展示模式和游客生态体验方式.其目的在于提高森林公园生态文化的展示水平和加深旅游者的生态体验.  相似文献   
44.
人们对凉爽气候环境的需求产生了避暑旅游这项旅游活动。文中以此为着眼点,选取承德避暑山庄、北戴河等10大避暑胜地,分别从盛夏气候舒适度、旅游资源价值、区位可达性等三个方面,对避暑胜地旅游竞争力进行定量测评。结论如下:(1)避暑胜地旅游竞争力的强弱是凉爽气候、优美景物、方便交通三大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从气候因素来看,盛夏与区域中心高温城市温差在10~12℃之间,是避暑旅游地形成最佳气候条件;(3)文中将盛夏接待客流量看成是避暑胜地旅游竞争力的显性指标,分析了与三大因素的关系,发现避暑气候指数、景观资源、交通区位是其最重要的三大影响因素。该研究为避暑旅游地建设及旅游活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5.
中国热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温湿指数、风寒指数和着衣指数,构建了一个新的综合气候舒适度评价模型.运用新模型,计算了中国41个热点城市的气候舒适度指数,划分出适宜于旅游的等级和时段,并对气候舒适度的南北变化进行了分析.依据舒适期的年内分布划分出4种舒适度类型:夏适宜型包括哈尔滨等城市,年内气候舒适度呈倒"U"形变化,不舒适期较长;春秋适宜型包括北京等城市,气候舒适度呈"M"形变化;冬适宜型包括广州等城市,气候舒适度呈"U"形变化;四季适宜型只有昆明,气候舒适度呈倒宽"U"形变化.年综合舒适指数在北纬25°左右最高,以北纬25°为界,以北地区随纬度的降低,综合舒适指数逐步增加,以南地区随纬度的降低,综合舒适指数逐步减小.夏季气候舒适度指数随纬度升高而增大,北方旅游具有更高的气候舒适性;冬季气候舒适度随纬度降低而升高,南方旅游具有更高的气候舒适性.  相似文献   
46.
中国六大遗产地旅游非线性成长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Batler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地的非线性成长模式.把旅游地单周期成长看做S形曲线,界定了导入点、转折点、成熟点、逻辑边界等概念;把旅游地更长期成长过程看成是具有分岔结构的非线性模式,给出了分岔点及4种不同成长模式;以鼎湖山、九寨沟、泰山、黄山、张家界、秦兵马俑6个遗产地为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实证研究.以特征点为基础,对多个景区进行横向比较,探讨了导入点与开发历史、逻辑上界与景区引力、成熟点与成长速度、分岔点与成长模式的关系,从而为旅游地可持续成长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47.
20年来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20年来(1979—2002年)中国入境旅游客流量及收入为依据,分析了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波动周期,并参照同期全球旅游人数和收入以及中国GDP增长率的变化,运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造成这种周期波动的国际、国内原因,最后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前景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48.
我国6大境外客源市场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其科学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提出了旅游本底趋势线的概念,并依据1984-1996年共计13年客流量统计数据,建立了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澳大利亚6大境外客源市场流量的本底趋势线;利用本 线与统计线相比较的“晴雨表”功能,分析了89风波对这6大市场的影响;利用本底线自然延伸的预测功能,预测了6大境外市场未来4年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9.
90年代国际旅游支付能力与人均GNP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90年代的截面数据,分析了国际旅游支出与人均GNP(国民收入)的关系,建立一个回归模型可作为国际旅游支付标准线;据此标准线将国际旅游支付能力划分为低、中、高3个等级,揭示了各等级国际旅游支付与人均GNP的对应关系;并依据实际支出与理论支付之比率,将国际旅游偏好划分强、中、弱3种类型;此研究可为我国国际旅游预测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20世纪中国地理学的重大进展及走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20世纪中国地理学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按历史时序可列举15项重大事件反映中国地理学在本世纪发展的脉络;展望未来,中国地理学有望在全球环境变化、地球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3个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宗旨在于用地球系统科学理论对中国现实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方案和战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