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为了测量矩形弹性壳液耦合系统中的重力波的三维外形,实现大变形液体的非接触测量,使用激振器对矩形弹性壳液耦合系统在水平方向进行激振,得到大幅低频重力波、用幻灯机将光栅投影到重力波表面,光栅图像因为重力波的出现会发生变形、采用CCD摄像机和图像采集系统,分别采集到液体表面静止和出现重力波时的光栅图像,经过频域的滤波处理以后,计算得到重力波的三维形貌、结果表明,傅里叶变换莫尔法对实现大变形液体三维形貌的非接触测量非常有效,它提供了一种研究壳液耦合问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2.
基于PCA和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振  吴鹏  陈月辉 《山东科学》2006,19(4):63-67
介绍一种基于PCA和神经网络结合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整幅图像进行特征提取,获得最佳描述特征,从而减小神经网络的输入。然后将降维之后的图像数据输入到一个前向传播神经网络中训练。神经网络的权值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用标准人脸数据库中的样本进行测试,最后将该方法与其他方法作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3.
采用本钢Gleeble-2000热/力模拟试验机模拟了本钢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中奥氏体的静态软化行为.结果表明:与不含Nb钢相比,含Nb钢明显抑制了奥氏体的静态再结晶,软化率曲线出现了平台;与固溶Nb相比,析出Nb对静态再结晶的抑制作用更大;同传统流程相比,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轧制低碳钢(包括含Nb钢和不含Nb钢)在道次间隔期间的静态再结晶激活能明显提高,更不容易发生静态软化行为.  相似文献   
134.
双辊铸轧凝固层焊合点位置判别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旋转坐标系和引进虚拟系统条件下,根据傅立叶传热微分方程,建立了双辊铸轧过程中凝固层焊合点位置的判别式K=d-4asη2ω-1arcsin(H/R)+s20+s0,由该式能够推断出凝固层焊合点的位置,即当K=0时,凝固层焊合点位于辊缝之间;当K>0时,凝固层焊合点位于辊缝之上;当K<0时,凝固层焊合点位于辊缝之下.根据这一判别式,为确保凝固层焊合点位于理想位置,铸轧速度、熔池高度和辊缝宽度三者之间应满足:arcsin(H/R)=(d+2s0)dω/4asη2.  相似文献   
135.
变形工艺对热轧双相钢显微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热轧双相钢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通过热轧实验,研究了变形量、卷取温度、终轧温度对高强热轧双相钢组织细化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变形工艺参数对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热轧双相钢的显微组织主要有三种典型微观形貌,而这三种典型形貌又赋予了双相钢不同的强韧化机制和力学性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开发了780 MPa级以Mn,Si为主要添加元素的热轧双相钢生产工艺,可以使热轧双相钢的屈服强度达到要求的级别,并且断后伸长率良好.  相似文献   
136.
基于流体动压理论和κ-ε湍流模型,利用Fluent仿真研究工艺参数对光学玻璃磨料流体抛光效果的影响趋势.结果表明:流场压力与流体入射速度成正比,与最小加工间隙成反比;流场压力沿限控轮旋转方向逐渐增大,在最小加工间隙之前处达到最大值;流体入射角度为45°时,流场压力达到最大值.依据κ-ε湍流理论和Navier-Stokes方程建立的压力理论模型与仿真计算结果吻合.对K9玻璃进行磨料流体抛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流体入射速度能有效地提高玻璃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37.
玉米秸秆纤维素高效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机酸混合液为溶剂、稀盐酸为催化剂,将玉米秸秆在常压下蒸煮,再经过氧化氢处理,将半纤维素和木质素与纤维素脱离,达到分离出纤维素的目的 .处理后的废液再经酸沉-醇析法,分离和回收半纤维素与木质素,实现秸秆资源的全组分分离.通过对纤维素分离工艺的探讨,确定了玉米秸秆组分分离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甲酸、乙酸和水体积比为30∶60∶10,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4 h,粗纤维素以5%过氧化氢为溶剂,溶液pH为12,60℃条件下处理3 h,得到的纤维素纯度可达到94.2%,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的回收率分别为88.9%、75.6%和28.5%.  相似文献   
138.
为进一步研究雷州半岛东部近岸海域的潮流分布规律,采用准调和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8—9月雷州半岛东部海域海洋观测获取的潮流数据进行分析,探讨该海域的潮流性质、实测潮流统计特征、潮流运动形式、最大可能潮流流速和余流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雷州半岛东部海域为不规则全日潮流,涨潮段流速大于落潮段流速,最大流速基本都出现在表层。近岸浅水测站涨、落潮流平均流向基本沿海岸线方向,呈往复流,深水测站基本呈旋转流,区域性变化显著。潮流的可能最大流速出现在C9测站的表层,余流主要受风况、地形因素影响,强度较小,一般在10 cm/s以下。本研究结果可为雷州半岛东部海域的数值模型验证和工程应用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9.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钛微合金化热轧双相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及终轧温度对组织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可行的工艺窗口,并进行了验证性热轧实验.在冷却速率小于5℃·s-1及温度在625~725℃时,实验钢可以形成先共析铁素体.随着终轧温度升高,组织中铁素体及马氏体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但幅度不大.同时,当终轧温度较高时,铁素体显微硬度增加,析出强化作用增加.当终轧温度及缓冷温度分别为840℃及700℃时,获得了抗拉强度为672 MPa及屈强比为0.61的性能良好的热轧双相钢.经计算,铁素体组织中析出强化量为78.5 MPa.  相似文献   
140.
在某型飞机缝翼疲劳试验中,采用随动加载技术,实现在缝翼翼面打开角度变化时载荷随动施加,为了解决试验中摆臂式随动机构旋转角度与缝翼打开角度之间误差偏大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该飞机5段缝翼随动机构的几何数学模型,结合试验载荷谱波形,得到作动筒位移与角度误差的关系,确定角度误差的来源,研究随动机构各参数和载荷谱对角度误差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角度误差的缝翼随动加载技术改进方法,并通过试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减小角度误差,对未来活动翼面的随动机构设计和载荷谱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