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铝土矿浮选泡沫消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河南混合铝土矿浮选精矿泡沫为研究对象, 分析铝土矿浮选泡沫的稳定原因. 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进行三相泡沫的消泡研究. 结果表明: 油酸钠可以显著降低水溶液体系的表面张力, 同时微细疏水矿粒在气泡表面的吸附降低了气泡表面的排液速率, 并增强了气泡的机械强度, 导致铝土矿浮选泡沫稳定;另外, 转速对机械搅拌消泡有较大的影响, 消泡效果随转速的提高而增强;磷酸三丁酯、 Foamban-ms-575和BD3037对两相泡沫体系具有很好的消泡作用, 但在三相泡沫体系中由于在泡沫表面铺展速率的限制, 消泡效果并不明显;利用机械搅拌和添加消泡剂, 可以在较低的转速下, 大大改善消泡效果. 相似文献
22.
通过对专家的问卷调查获得关于网球教师教学能力情况的原始数据,采用平均值对指标进行筛选,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了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以及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23.
捕收剂CSU-A与黄铜矿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矿物浮选实验、吸附量测试以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CSU A与黄铜矿和黄铁矿相互作用的规律.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当CSU A的质量浓度为6mg/L,溶液pH值为9.0~9.5时,CSU A对黄铜矿捕收能力强,对黄铁矿捕收能力弱;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捕收剂CSU A与黄铜矿和黄铁矿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图明显不同,在黄铜矿与药剂作用后出现了6cm-1的波数位移,而黄铁矿与捕收剂作用前、后的红外光谱图基本上没有变化.由此可以确定,捕收剂CSU A在黄铜矿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而在黄铁矿表面仅是简单的物理吸附.捕收剂CSU A具有选择性的主要原因是在黄铜矿和黄铁矿表面发生吸附的形式不同. 相似文献
24.
以废催化剂处理过程中得到的镍钴渣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浸出镍钴渣,使钴和镍得到有效回收,并对硫酸浸出钴的动力学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搅拌速度为400~1200r/min时对钴浸出率的影响非常小,物料粒度、硫酸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因素对钴浸出率则有较大影响;当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180min,原料粒度为(0.074~0.100)mm,H2SO4浓度为6mol/L,搅拌速度为800r/min,固液比为1:10时,钴的浸出率为94.2%,镍的浸出率则为93.5%;硫酸浸出镍钴渣的反应受产物层内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为16.34kJ/mol。 相似文献
25.
羧甲基纤维素在蛇纹石/黄铁矿浮选体系中的分散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浮选实验、沉降实验、显微镜下观测、吸附量实验、Zeta电位测试和DLVO理论计算,考察羧甲基纤维素(CMC)在蛇纹石/黄铁矿浮选体系中的分散作用,研究羧甲基纤维素的分散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蛇纹石颗粒可通过异相凝聚作用吸附在黄铁矿表面,改变黄铁矿的表面性质,影响黄铁矿的浮选.羧甲基纤维素能够分散蛇纹石与黄铁矿混合矿,恢复黄铁矿的可浮性,羧甲基纤维素取代度越高,相对分子质量越低,作用效果越好.机理研究表明:蛇纹石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在黄铁矿表面影响其浮选,羧甲基纤维素能够吸附在蛇纹石表面,改变蛇纹石的表面电性,使蛇纹石与黄铁矿之间相互作用能从吸引变为排斥,从而对二者的混合矿起到分散作用. 相似文献
26.
铝土矿选择性磨矿中磨矿介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球形、短圆柱形和短圆柱 球形3种磨矿介质对铝土矿选择性磨矿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大直径球形介质对粗粒级铝土矿的冲击力较大,容易造成过粉碎,小直径球形介质的擦洗作用能提高粗粒级铝土矿的铝硅比;短圆柱介质对铝土矿磨矿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但对铝硅比的提高幅度较小,磨矿速率较低;短圆柱 球形介质具有球形介质和短圆柱介质的优点,既具有较高的磨矿速率,又能较大幅度地提高粗粒级的铝硅比,适合铝土矿选择性磨矿的要求.对于短圆柱 球形介质,介质配比对铝土矿选择性磨矿的磨矿效果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7.
以丁基黄药为捕收剂的方铅矿与黄铁矿混合精矿体系,按照电位与可浮性的关系,两矿物在还原性矿浆电位浮选分离的电位差在热力学上仅为50mV,而在动力学上达到了207mV。采用接触角测定、单矿物浮选、混合矿分离等方法,可以证实依据方铅矿表面丁基黄原酸铅和黄铁矿表面丁基双黄药的电化学还原动力学性质的差异,实现方铅矿与黄铁矿混合精矿的电化学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28.
Ca2+对钛铁矿与钛辉石浮选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油酸钠为捕收剂,研究钛铁矿与钛辉石表面离子的溶出行为,并考察加入与脱除Ca2+对钛铁矿和钛辉石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浮选体系中加入Ca2+,对钛铁矿的浮选影响不大,但在碱性条件下活化了钛辉石的浮选;在浮选过程中,钛铁矿与钛辉石表面均有大量Ca2+溶解于矿浆中;脱除溶解离子后,钛铁矿的可浮性在弱酸性pH区间变化不大,在碱性pH区间明显变差,钛辉石在整个pH区间可浮性均变差;在脱除溶解离子后的矿浆体系中加入Ca2+,2种矿物在碱性矿浆环境下的可浮性都有所恢复;在碱性条件下,呈羧基络合物和氢氧化物沉淀形式存在的Ca2+吸附在钛辉石表面,使钛辉石表面油酸根离子的吸附活性质点增加,是Ca2+起活化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对从石煤碱法提钒过程产生的高硅钒浸出液中回收硅和钒资源及浸出剂的再生进行研究。首先通入CO2气体调节浸出液pH至8.5,使浸出过程中所积累的大量硅杂质以水合二氧化硅沉淀的形式脱除,并经进一步处理后制备成白炭黑副产品;然后,采用溶剂萃取的方法从净化后的浸出液中回收钒;提钒后留下的余液再通过苛化反应实现浸出剂的再生。研究结果表明:浸出液按上述工艺进行净化—提钒—苛化处理后,脱硅率达到99.43%,钒回收率大于95.00%;制备的无定形白炭黑产品SiO2纯度大于98%,比表面积高达450 m2/g;再生浸出液返回浸矿时,钒的浸出率为81.7%。对于整个工艺,每生产1 t V2O5可以获得白炭黑副产品10 t,并可实现总量75%浸出剂的再生。 相似文献
30.
石煤钠化焙烧料酸浸动力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石煤钠化焙烧料硫酸浸出过程中,浸出剂初始浓度、搅拌速度和浸出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并对浸出过程动力学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浸出剂初始浓度和浸出温度对钒浸出率有显著影响,搅拌速度对钒浸出率影响不大;该浸出过程符合核收缩模型,与化学反应控制动力学方程式相吻合,浸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50.88kJ·mol-1,浸出过程控制步骤为化学反应控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