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一、引言类星体与星系成协的观点最早是由 Arp 提出来的.此后,Arp一直致力于这一工作,并发现了许多成功的事例.这些事例被 Arp 用来说明类星体具有非宇宙论性红移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利用无缝光谱去发现类星体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类星体中最常出现的一些发射线去证认类星体。我们的资料是安装在澳大利亚的一架1.2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迄今为止,人们在研究恒星结构时,往往利用在等熵条件下能量极(小)值原理来寻求平衡状态下星体的结构。这种方法实质上假定恒星是一个处于近平衡态的热力学系统。但实际上,恒星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恒星是一个开放系统  相似文献   
14.
报告了新发现的第一对由2个窄线塞弗特1星系组成的相互作用系统1RXSJ000306.3-0.41932.这2个窄线塞弗特1星系的约移均为0.106,B星等分别为17.8和17.6,它们之间的角距约为23’’,对应73kpc的投影距离,这个系统是从ROSAT亮源中证认的,在所有现有的射电星表和红外星表中都没有发现对应体。  相似文献   
15.
16.
正1960年代,近代天文学开始起航,航队的旗舰,便是1963年发现的类星体。到今年,近代天文学已走过了整整五十年。所谓近代天文学,是以四大发现为标志的,这四大发现是类星体、脉冲星、星际分子和宇宙背景辐射。1963年,美籍荷兰裔天文学家施密特(M.Schmidt)揭开了类星体的面纱,宇宙中一种崭新的天体被发现。屈指算来,整整五十年。换句话说,近代天文学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程。  相似文献   
17.
利用英国安装在澳大利亚的1.2米施米特望远镜拍摄的资料,在室女座星系团天区内共发现82颗类星体候选体,其中的18颗在美国帕洛玛山天文台的5米望远镜上进行了观測,13颗确认为类星体。类星体Q1232 134具有宽吸收线和宽发射线,且谱线的电离电势相差很多,这是十分少见的.本文进行了类星体和星系的成协性分析.讨论了整个星系团的引力透镜效应.类星体面密度因引力透镜效应的放大因子只有1.03,目前的观测结果还无法给以肯定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类星体的发现给人们带来许多疑惑不解的问题,大红移是它的最大特点,红移机制的研究是揭开类星体之谜的主要途径之一。由于还不清楚是否存在新的红移机制以致能与接近光速退行的多普勒红移相比,所以有必要首先考查红移是否宇宙论性的。用统计检验的  相似文献   
19.
何香涛 《自然杂志》2016,38(1):52-58
活动星系核大家族中,除类星体之外,还有塞弗特星系和BL Lac天体等。据估计,河外星系中有将近一半的河外星系具有某种剧烈的活动。大家族的最主要成员是类星体。天文学家对类星体的表面特征做了详细的观测,包括它的亮度、大小和喷流结构。但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只能绘出一张带有想象力的、并不十分确切的类星体结构图。  相似文献   
20.
宇宙尺度的再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宇宙的尺度既是天文学的一项研究课题,又是哲学领域里的一个重要概念。60年代以来,近代天体物理学的发展十分迅速,大大开拓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眼界。与此同时,新的发现又迫使天文学家和哲学家必须对宇宙的概念重新判断和认识。在这些新发现中,与宇宙学关系最密切的是类星体和3°K微波背景辐射。这两个问题无论从观测上还是从理论上都可以称作是当代天体物理学中最热门而又难度最大的研究课题。目前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争论很大。但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新的“苗头”或“突破”却非常值得我们从哲学角度去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