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干福熹教授,光学和材料科学家.1933年12月生,浙江杭州市人.曾任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1977~198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1985~1998),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84~199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88~1999).1980年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并于1993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协和上海市科协荣誉委员、中国硅酸盐学会名誉理事长、《辞海》和《大辞海》编辑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02.
古夜郎国铜釜的铅同位素考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铅同位素比值法研究古夜郎国铜釜,得出夜郎国铜釜的矿料来自贵州西部和云南东北部的结论,从而揭示夜郎国和滇国之间有密切的经济文化关系,并为弄清夜郎国的领域提供了有价值的佐证。  相似文献   
103.
1956年,为了支援边疆,李迪先生从当时的东北师范大学调到内蒙古师范学院任教.到了内蒙古以后.他自然地想到了蒙古民族在古代的科技成就问题,于是把蒙古族科技史研究选作固定课题.就这样,一直沿着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之路走了近50年,李迪先生认为.搞科技史研究没有什么诀窍和捷径.只能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归纳成“专”、“恒”、“勤”三个字.少数民族科技史要研究的内容很多.李先生将其归纳为三个大方向:第一,民族科技文献研究;第二,科技考古研究;第三,民族传统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104.
郭书春,1941年8月生于山东胶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任数学天文史研究室主任、所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数学史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  相似文献   
105.
干福熹教授,光学和材料科学家,1933年12月生,浙江杭州市人.曾任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1977~198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1985~1998),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84~199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88~1999).  相似文献   
106.
通过对席泽宗先生自选集的剖析,从专业研究、科普写作、提携后学等方面介绍了席泽宗先生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07.
近年来,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学科有了长足的进步:取得了一批有特色的科研成果,一批中青年学者在国内科技史研究方面崭露头角;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原来的科技史研究室扩展成为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2006年年底,“科技史与科技文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南方工作站”也落户中心。仅2002年至2007年,我们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1项,国家文物局项目1项,国家民委项目1项,广西政府重大项目1项,中加合作、与英国剑桥合作项目各1项,广西自…  相似文献   
108.
柯俊院士是浙江黄岩人,1944年赴英国伯明翰大学留学,后获该校博士学位,并任该校理论金属学系终身讲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他响应祖国号召,怀着殷殷报国之情,经西欧,绕道印度,几经波折于1953年回到祖国.1954年,他调入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前身)任教授,先后担任系主任、副院长等职.1980年他  相似文献   
109.
2005年7月,第22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在此盛会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中国科技史学会理事长刘钝先生就中国科技史事业的发展脉络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他将其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并重点探讨了学科建设的国际化与再建制化的关系,另外,他还就近年来中国科技史界的主要工作进行了总结,他阐述了即将召开的国际大会在中国召开的特殊意义,介绍了会议的筹备工作、会议的主题及此次盛会可能引起公众与传媒关注的热点等问题,他认为此次北京大会将为中国科技史家特别是该领域的青年学子创造一个同国际同行交流的机会,并希望大家在会场能结识更多的同行与朋友,并能找到适合于自己的对话者与合作者,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能借这次大会的东风,全面提升中国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0.
科技应用:科技人类学本土化的新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科技应用研究的必要性、研究领域及科技应用研究的理念和方法的论述.认为,科技应用研究应主要包括两大领域,社区发展及地方性知识体系.另外,科技人类学在本土化的同时,应汲取人类学先进的研究理念与方法,如参与式发展的理论及工具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科技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