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3篇
  2019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1.
 钱塘江涌潮举世闻名[1],这一现象是较大的潮差与地形相配合的结果。钱塘江所在的杭州湾最大潮差接近9 m,纵深超过160 km,湾口宽度95 km,而到湾顶只有几千米。我国东部沿海还有潮差更大的地方吗?历史文献显示,我国江苏沿海的最大潮差超过7 m,出现于江苏盐城市境内的江苏中部海岸[2]。  相似文献   
22.
 科技管理事关科研成效, 十分重要。与西方国家相比, 我们目前的管理水平相对低下, 其表现是科技工作者的时间和精力无法主要用于创新性的劳动中, 科技投入的效率较低。管理者认为, 通过行政命令可以使研究机构运转, 从而完成上级要求达到的指标。这种管理方式可称为"牧羊人"模式, 牧羊人把羊群赶到草场, 然后盘算以后能卖多少羊肉和羊毛, 但是, 科技人员不是羊, 他们的工作也不像羊吃草那么简单, 所以牧羊人模式注定不会成功。  相似文献   
23.
浅海细颗粒沉积物通量与循环过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浅海物质循环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研究重点之一。陆架区细颗粒沉积物运动不仅是自然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而且也与营养盐物质环和生态系统密切相关。全球细颗粒物质入海通量每年约有200亿吨,入海之后一部分在海岸带或陆架水域堆积下来,另一部分则离开陆架进入深海。物质循环及其变化的定量预测依赖于数学模型,而模型中包含的悬沙的沉降速主、扩散-混合系数、底部边界层参数、垂向悬浮强度等重要参数,则要通过观测数据的分析和物质运动过程的揭示才能获得。细颗粒沉积物向深海的输运受到两种作用的控制:在狭窄的陆架,重力作用形成沿着海底峡谷向深海运动的浊流;在宽广的陆架,细颗粒沉积物向深海的输运主要是与环流作有和混合扩散作用相联系的。在浅海物质循环研究领域,近期的重点包括悬沙通量的变化及其对全球海洋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海底界面过程、陆架泥质  相似文献   
24.
南澳宋城:被海啸毁灭的古文明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在中国大陆海岸线上未发现遭受海啸破坏的地质遗迹和可靠的历史文献记录.2013年,在西沙群岛的东岛发现了距今一千年前后南海古海啸存在的地质证据.模拟研究表明,海啸的地震震源位于马尼拉海沟,其影响的范围可能波及广东、海南和越南海岸带.本研究选择广东省南澳岛作为海啸波及区进行研究,结果证明南澳岛东南沿岸受到了海啸袭击,海啸沉积层内陆源动物骨骼样品的~(14)C校正年代范围是公元894~1011年;在海啸层中还保存有大量的宋代陶瓷器残片.这次海啸的破坏性是巨大的,以至于在海啸后的500年间,南澳岛的文化出现了衰退.位于不同地形的海啸剖面展示了海啸撞击海岸的结果,它们从地质学的角度证明了南海古海啸对南澳岛海岸的影响.本文表明要高度重视南海发生海啸的危险,这对于正确评估中国南海海啸风险、现代海上丝绸之路沿岸的海上交通以及沿海核电站等工程的安全和建设具有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同时它将推动南澳宋城的考古发掘,从而为南海沿岸的古海啸及其影响的研究提供更多证据.  相似文献   
25.
正河口海岸区域是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地带,其向海一侧的边界位于大陆架边缘,而向陆一侧的边界位于海洋因素(如潮汐、台风、海陆风等)能够起作用的范围界限,占地球表面积的15%~20%。从全球范围来看,河口海岸区域集聚了大部分人口和大都市,是人口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所在。在我国,东部沿海是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而最发达的地方又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少  相似文献   
26.
<正>"人类世"这个术语诞生以来,20年快过去了。先是在学术界受到关注,然后逐渐扩散到整个社会。"人类世"一词是从Anthropocene翻译而来的,其实如何翻译更合原意,目前意见不一。有一派意见认为,为了与Anthropocene之前的两个地质年代名称更新世(Pleistocene)、全新世(Holocene)相对应,应采用"人新世"的译法。我本人主编的学术期刊Anthropcene Coasts的中文译名《人新世海岸》就来源于此。当然,更重要的是厘清术语所表达的内涵。首先,人类世作为地球历史年代划分的单元,其时间尺度需要界定清晰。人们最初质疑其时段过短。地质年代表按照宙、代、纪、世的系统来编排地球历史,所以1.2万年前开始的全新世在表格里的位置是"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试想,6亿年以来的显生宙划分了11个纪,每个纪平均有几千万年,为什么只有200多万年的第四纪能够跻身其中?同样,第四纪分为两个世,更新世有200多万年,为何全新世只有1.2万年?  相似文献   
27.
根据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在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西洋水道所获的全潮水文观测数据,分析了流速、悬沙浓度以及近底部切应力的时间变化序列.应用均衡态条件建立了悬沙浓度特征值模型,探讨了各个相关参数变化对悬沙浓度均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研究区潮周期内的大部分时间近底部切应力大于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再悬浮作用活跃;(2)给定初始悬沙浓度、沉降速率等参数,经过若干潮周期后悬沙浓度会达到均衡态,此时大小潮周期内侵蚀通量和沉降通量的总量相等,此后各个潮周期内悬沙浓度时间序列随潮相发生变化,但在相同潮相的情况下悬沙浓度显现出相同的时空分布;(3)若改变悬沙沉降速率大小而固定其余参数不变,则沉降速率越大,达到均衡态时的悬沙浓度特征值越低;(4)若改变再悬浮系数大小而固定其余参数不变,则再悬浮系数越大,达到均衡态时悬沙浓度特征值越高.因此,潮汐环境中的悬沙浓度特征值不仅受控于潮流的强弱,同时也受控于表层沉积物本身的性质(粒度和粘性,它们决定了沉降速率与再悬浮系数的大小).  相似文献   
28.
来自岸外辐射沙脊群和废黄河口的细颗粒沉积物供给使江苏中部海岸潮滩快速淤长,其潮间带沉积速率以1~5cm·a-1为特征值.针对该特征值的控制机理问题,本文以王港潮滩为原型,用数值实验方法重现了滩面悬沙输运格局,通过沉积连续方程模拟了海岸剖面上沉积速率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细颗粒物质在潮间带上部强烈堆积,在给定的模拟条件下,最大沉积速率值与上述特征值相当;潮滩沉积速率随岸外水体悬沙浓度的降低而降低,"由淤转冲"的临界悬沙浓度值约为0.4kg·m-3,这表明若沉积物供应下降至一定水平,潮滩剖面将不能维持稳定.模拟结果显示,虽然目前江苏中部海岸潮滩呈淤长状态,但未来将面临因物源匮乏而转为侵蚀的风险,这对于海岸防护和生态系统保护是一个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9.
江苏淤泥质海岸剖面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根据海岸断面重复测量,动力地貌和泥沙来源的分析,讨论了江苏淤泥质海岸剖面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