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P(AM-DM)的反相乳液聚合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研究了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与丙烯酰胺(AM)的共聚物P(AM-DM)合成过程中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质量分数、体系的p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所得聚合物特征黏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以VA-044为引发剂且质量分数为0.3%、单体质量分数为20%、DM/AM物质的量比为0.4、体系pH为5、在55℃反应5 h、油的体积分数为30%时,所得产物的特征黏数达12以上.用所得的P(AM-DM)聚合物处理辽河油田、胜利油田的含油污水,当特征黏数超过12且使用浓度为1.0 mg/L时,处理后水的透光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建设绿色大学,培养创新人才”活动,使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渗透到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之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素质的人才,将西安交通大学建成世界一流的“绿色大学”。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染色时间、pH、常用助剂等对自制叠氮类活性黄染料染涤纶纤维的上染百分率及染色深度的影响,从而确定了叠氮类活性黄染料常压沸染涤纶的最佳染色工艺。结果表明,该染料能在常压沸染条件下染涤纶,而且染色牢度好。  相似文献   
14.
用电子自旋共振(ESR)方法研究经氧、氮、氩、氢、一氧化碳及四氟甲烷气体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羊毛和棉纤维的自由基。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在纤维基质中生成自由基,自由基的强度与纤维基质、微观结构、等离子体气体种类以及处理条件有关。考察了自由基的热稳定性和经时变化。  相似文献   
15.
远程氩等离子体表面灭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射频放电远程氩等离子体对材料表面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活效果及动力学,并结合等离子体场中活性粒子的分布状态,分析了灭菌机理.结果表明:远程氩等离子体的灭菌效果强烈依赖于等离子体处理条件,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不同放电距离处的灭菌速率均分为3段逐渐减慢,并在放电功率100W、放电时间240s、氩气流量20cm3/min、真空度22Pa的条件下,在距放电中心0~30cm范围内可实现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有效灭活(灭菌率≥99.9%);在高放电功率下且氩气电离充分时,带电粒子(电子、离子)对菌体表面强烈的刻蚀作用是氩等离子体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主要原因,自由基对细菌的杀灭力小于带电粒子,而低放电功率下的灭菌则是由氩等离子体场中紫外光的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16.
探讨氧等离子体处理提高涤纶纤维表面亲水性的机理,考察了氧等离子体处理后涤纶表面润湿性的变化。表面张力评价的解析结果表明,氧等离子体处理后涤纶表面自由能的增大,主要是表面张力的极性力分量的贡献。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表明,这是由于涤纶表面被引入了大量含氧和含氮极性基团所致。  相似文献   
17.
在特定的远程氧等离子体灭菌条件下,通过接触角测定、质量损失率计算、微生物培养和体外凝血实验,考察了染菌载体医用聚四氟乙烯(PTFE)表面的物理、化学及医学使用性能在灭菌前、后发生的变化,并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进行了表面分析.结果表明:远程氧等离子体灭菌在载体PTFE膜表面引入了含氧极性基团并取代了F元素,从而使PTFE表面的亲水性在距放电中心0~40 cm范围内得到明显增强,且随距离的增加,表面受损程度得到了有效抑制;PTFE膜表面的生物相容性在灭菌后有较大幅度的增强,并在距放电中心40 cm处获得了最佳改善效果;亲水性是影响PTFE表面生物相容性好坏的关键因素,而与刻蚀度没有特定关系,只有当亲水性与刻蚀度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时,才能使生物相容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剩余污泥中添加阳离子聚丙烯酰胺(PAM)与酒精糟液共厌氧中温和高温消化对产气量和消化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 当添加与污泥总固体的质量比为5~10 g·kg-1干泥时,与中温厌氧消化相比,高温厌氧消化具有明显的产气优势;在添加相同PAM质量下,与高温厌氧消化相比,中温厌氧消化后污泥的污泥体积指数更小.此外,添加PAM的共厌氧消化污泥沉淀性能与污泥颗粒尺寸和黏度有明显相关性.PAM对共厌氧消化反应影响既有增加厌氧活性微生物密度又有增加传质阻力的双重作用,挥发酸不是抑制反应因素.  相似文献   
19.
0 前言日本人的饮食从战后至今发生了迅速的变化,特别是昭和40年至50年(1965年—1975年)间的变化尤为显著。一般认为从那时起摄食量已达到温饱水准,现在人们称之为“饱食时代”。各种能量营养素的摄取构成比,以PFC能量比率表示,适宜值为蛋白质12~15%,脂肪20~25%,糖类60~68%。日本人在1975年就达到了这一水准(图1)。而  相似文献   
20.
考察了含聚丙烯酰胺(PAM)剩余污泥在3种温度下与酒精糟液共厌氧消化的运行及厌氧污泥性质.结果表明:与没有添加PAM的共厌氧消化相比,当PAM与剩余污泥中总固体的质量比w为10 g·kg-1时,在35、45、55 ℃下共厌氧消化后污泥的日产气量分别减少了32.2%、31.6%和29.8%;当w为20 g·kg-1时,日产气量分别减少了41.7%、36.9%和47.4%.在同一种温度下,随着PAM添加量的增加,化学需氧量、总固体、挥发性固体的去除率逐渐减小,污泥黏度不但受到温度的影响,而且要受到PAM添加量的影响.当w为40 g·kg-1时,与低混合搅拌强度下的产气量相比,55 ℃时高混合搅拌强度下的产气量增加最大,35 ℃和45 ℃时产气量增加并不明显.沉淀性能最好的是35 ℃下厌氧消化污泥,沉淀性能最差的是55 ℃下厌氧消化污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