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运用Hamiltonian PM3算法,计算了36种卤代芳烃化合物的26个量子化学参数,在此基础上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得到了卤代芳烃化合物在缺氟沉积物中还原脱卤速率的QSPR模型.该模型可用于解释卤代芳烃化合物还原脱卤的机理.结果表明,卤代芳烃化合物中整个分子的最负的原子净电荷(q^-)、键序最小的碳卤键中碳原子的单中心项电子—核吸引能(ENC)、该碳—卤键上碳原子的净电荷(qc)、分子最低未占据轨道能(EIumo)值越大,该卤代芳烃化合物还原脱卤的速率常数越小;而前线轨道间隙能(△E)、键序最小的碳卤键中碳原子的单中心项电子—电子推斥能(EEC)、相对分子质量(Mr)、整个分子的最正的原子净电荷(q^ )、平均分子极化率(α)值越大,该卤代芳烃化合物还原脱卤的速率常数越大.  相似文献   
22.
Fe2+对辽河沉积物中DDT、HCB缺氧生物降解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 Fe SO4 .7H2 O对辽河沉积物中滴滴涕 (DDT)、六氯苯 (HCB)缺氧生物降解的影响 .在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 ,Fe SO4 .7H2 O对辽河沉积物中 DDT和 HCB的缺氧生物降解起抑制作用 .外加 Fe SO4 .7H2 O时 DDT、HCB的缺氧降解动力学常数 KDDT =0 .0 1 70 d- 1 ,KHCB=0 .0 0 69d- 1 ,均分别小于无外加 Fe SO4 .7H2 O时的 0 .0 2 1 3 d- 1 和 0 .0 0 77d- 1 .在有外加碳源葡萄糖或乙酸钠时 ,Fe SO4 .7H2 O对辽河沉积物中 DDT的缺氧生物降解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外加 Fe SO4 .7H2 O时 DDT的缺氧降解动力学常数 K葡萄糖 ,DDT=0 .0 3 89d- 1 ,K乙酸钠 ,DDT =0 .0 3 2 7d- 1 ,均分别大于无外加 Fe SO4 .7H2 O时的 0 .0 2 5 6d- 1和 0 .0 2 69d- 1 .但 Fe SO4 .7H2 O对 HCB在辽河沉积物中缺氧生物降解的影响则不大 ,这与其分子结构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23.
本文报道了用硝酸-氟化铵溶解试样,过硫酸铵氧化,乙醚萃取磷钼蓝直接吸光光度法测定高钛钛铁中微量磷的方法,当试样中的磷的含量在0.005-0.0200%范围时,经与多种方法对比测试,本方法的重现性很好,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实际工业生产的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24.
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因子定量预测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富集因子(BCF)是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基础数据. 依照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关于定量结构-活性关系(QSAR)模型构建和使用的导则, 根据线性溶解能关系(LSER)理论选择理论计算的分子结构描述符, 采用偏最小二乘(PLS)方法建立了8类化合物对鱼类BCF的QSAR模型. 结果表明, Connolly分子表面积(CMA)、平均分子极化率(α)和分子量(MW)对BCF影响最显著, 因此, 分子大小是影响化合物在鱼体内生物富集的最主要因素. 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能力(复相关系数平方R2Y = 0.868, 均方根误差RMSE = 0.553)、稳健性(交叉验证Q2CUM = 0.860)和预测能力(外部可解释方差Q2EXT = 0.755, RMSE = 0.647). 采用Williams图对模型应用域(AD)进行了表征. 所建立的模型, 可以应用于应用域内有机化合物的BCF的预测, 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5.
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OM)在天然水环境中广泛存在,对水中有机微污染物(organic micropollutants, OMPs)的光降解有重要的影响. DOM一方面吸收太阳光生成光生活性中间体(photochemically produced reactive intermediates, PPRIs),对OMPs的降解产生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光屏蔽作用和淬灭效应抑制OMPs的光降解. DOM对OMPs光降解的影响与DOM的来源和OMPs的结构密切相关.本文从DOM光致生成PPRIs机理、不同来源DOM对OMPs光降解的影响机制,以及自然水体中OMPs光降解动力学预测模型三方面,总结评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重点讨论了淡水、海水DOM对OMPs光降解影响存在差异的内在原因,并提出了对本领域重点发展方向的见解.  相似文献   
26.
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是填补化学品环境安全数据空缺的重要工具.QSAR模型需要明确定义的应用域,才能合理地用于化学品管理.本文回顾了应用域的3种概念:描述符域、结构域和机理域.基于案例,重点介绍了基于分子指纹与相似性度量指标而计算结构域的方法、结构域的特点和优势.讨论了结构.活性地貌(structurc-acti...  相似文献   
27.
28.
酰胺类农药在白洋淀典型农田土壤上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振荡平衡法研究了5种常见的酰胺类农药(除草剂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丁草胺和杀菌剂甲霜灵)在白洋淀地区4种典型农田土壤中的吸附特性.酰胺类农药的吸附遵循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吸附程度按丁草胺>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甲霜灵的次序减小.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淀区泥李庄农田土壤对农药的吸附能力最强.酰胺类农药的有机碳吸附常数(logK∝)与辛醇-水分配系数(logK∝)显著相关,表明分配作用在农药的吸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吸附自由能的变化为-8.24~-20.40kJ·mol-1.表明这5种酰胺类农药在白洋淀农田土上的吸附机理主要是物理吸附.图1,表5,参12.  相似文献   
29.
重视新污染物治理,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介绍了新污染物的概念、来源和特性,指出化学品管理不当及其环境释放是新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治理新污染物,需要分析化学品在人类社会子系统、新污染物在自然环境子系统中的源.流.汇;揭示化学品和新污染物对人类社会、生态系统、无机环境系统及各层次子系统造成的影响.以...  相似文献   
30.
研究2-苯基-4,5-二(4′-溴苯基)咪唑的合成及反应机理.以对溴苯甲醛为原料通过催化,氧化生成1,2-二(4′-溴苯基)乙二酮,再以其与苯甲醛、醋酸胺和醋酸通过德布斯法合成2-苯基-4,5-二(4′-溴基苯基)咪唑.优化对最后环合加成反应的工艺条件并研究其反应机理,较佳反应条件为1,2-二(4′-溴苯基)乙二酮∶苯甲醛∶醋酸铵物质的量比为1∶1.2 ∶10,醋酸2 mL,反应时间5 h .在此条件下,目标产物收率达92.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