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6篇 |
免费 | 20篇 |
国内免费 | 2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篇 |
丛书文集 | 7篇 |
教育与普及 | 11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篇 |
现状及发展 | 2篇 |
综合类 | 3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6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12.
碱性介质中卤素离子引起铁腐蚀的差异及腐蚀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卤素离子引起久腐蚀的差异,解释了Cl,Br^-,I^-引起铁孔蚀的顺序,发现F^-对铁阳极过程的影响明显不同其它卤素离子,通过络合效应和沉淀效应解释了F^-和EDTA对铁孔蚀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电化学极化电阻法研究了某些有机含氮化合物抑制铁腐蚀的结构效应。根据缓蚀剂分子中取代基的类型、数目和空间取向,以及位体N上电子与铁空d轨道形成位键的强弱,解释了有机含氮化合物的结构对其缓蚀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天然彩棉的结晶度和取向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天然彩棉、白棉和染色棉的结晶度和取向度,结果表明:天然彩棉的结晶度和取向度明显小于染色棉,但与白棉的差异并不明显,且天然彩棉和白棉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因产地不同而有所差异,无规律可寻.在研究取向状态时,发现天然绿色棉呈现两个特征:一是(040)晶面的衍射峰显著低于(200)晶面;二是(002)晶面衍射的强度分布与天然棕色棉、白棉和染色棉明显不同.这两个特征可用于鉴别天然绿色棉的真伪.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为揭示短时冻区气候下土坡浅层水热状况,利用有限差分技术编制边坡水热耦合程序,分析福建地区典型短时冻区气候下土坡浅层的冻深、冻结时间与含冰率状况以及日最低气温、辐射与平均风速对土坡浅层的冻深、冻结时间与含冰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福建典型短时冻区气候下,土坡浅层最大的冻深约为10 cm以内,浅层一般约在4:00开始冻结,含冰率峰值一般出现在表层以下;日最低气温对土坡浅层冻深、冻结时间与含冰率峰值均有明显影响;风速及太阳辐射对土坡浅层冻深与含冰率峰值影响不大,但对土坡浅层冻结时间的长短影响较大。建议短时冻区土质边坡冻融失稳分析时重点关注浅层10 cm左右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空气取水是一种不受限于常规水源的有效取水方式,能够提升部队在沙漠/干旱地区的给水保障能力。以西北某沙漠地区的实际环境(相对湿度20%)为应用背景,对比分析了雾水收集法、空气冷却法和吸附剂取水法的特性,在低湿度条件下确定采用吸附剂取水法。针对硅胶、沸石或分子筛等传统吸附剂水负荷不高的缺点,研究新型材料MOFs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结合其吸附能力强和易再生的独特优势,选定MOF-801为吸附剂并设计了一台套筒式MOFs空气取水装置,对取水装置在相对湿度20%的条件下进行计算研究,得出预估产水量,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针对阿维菌素、盐霉素废水经厌氧-好氧工艺处理后难以进一步生物降解的特点,采用Fenton氧化法进行深度处理。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pH值、反应时间、H_2O_2投加量以及n(H_2O_2)∶n(Fe2+)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在pH值为3.0,H_2O_2(体积分数为30%)投加量为1.5mL/L,n(H_2O_2)∶n(Fe~(2+))为5∶1条件下,废水COD质量浓度由224mg/L下降到64.3mg/L,去除率达到71.3%。 相似文献
20.
二乙氨基硫代甲酸铜[copper diethyldithiocarbamate, Cu(DDC)2]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但Cu(DDC)2极低的水溶性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Cu(DDC)2纳米给药系统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文章基于近年来关于Cu(DDC)2纳米给药系统的抗肿瘤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为新型Cu(DDC)2纳米给药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