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21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5 毫秒
51.
郭晓强 《科学》2016,(4):50-53
G蛋白是许多生命科学研究者所熟知的一种分子。有关G蛋白的发现深化了对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理解,也拓宽了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医学的众多研究领域。因此,吉尔曼对G蛋白的纯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2.
研究了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寡肽对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与Ⅰ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采用WST-8法测定了胶原蛋白寡肽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了胶原蛋白寡肽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蛋白分泌的影响.实验表明,罗非鱼鱼鳞胶原蛋白寡肽能促进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P<0.01),以及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相似文献   
53.
正贝纳塞拉夫的发现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对感染的抵抗力高于其他人,为什么有的人更易患自身免疫性疾病,为什么机体可以对异体器官免疫排斥等。免疫学的基本问题之一就是机体识别"自我"和"非我"的机制,但直到1960年代,借助遗传学方法鉴定出免疫应答基因的存在才使人们对该问题有了全面认识,而做出这一突破性发现的就是去世不久的美国免疫遗传学家贝纳塞拉夫(Baruj Benacerraf)。热爱医学1920年10月29日,贝纳塞拉夫出生于委内瑞拉  相似文献   
54.
今天,器官移植已成为许多疾病治疗的重要方式得到广泛应用,而这些成就要归功于1950年代同卵双胞胎之间肾移植的首次成功及随后的技术完善,完成这一重大突破性手术的是美国著名整形外科专家、诺贝尔奖获得者默里(Joseph Edward Murray).  相似文献   
55.
蛙皮抗菌肽在低温肉制品中防腐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蛙皮抗菌肽在低温火腿肠制品中的防腐作用进行研究,并比较了抗菌肽、山梨酸钾、乳酸链球菌素以及相关复合防腐剂的防腐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抗菌肽添加量与低温火腿肠制品保质期呈正相关;抗菌肽对低温肉制品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其抗菌活性低于山梨酸钾.  相似文献   
56.
见血清止血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民间药见血清的止血有效部位,采用毛细玻管法及载玻片法观察见血清醇提部位对小鼠凝血时间的影响;采用断尾法观察其对小鼠出血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毛细玻管法和载玻片法中,见血清醇提部位高、低剂量均能显著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P<0.05);断尾法中,见血清醇提部位高、低剂量均能显著缩短小鼠出血时间,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血清醇提部位具有止血功效.  相似文献   
57.
HPLC法同时测定阿司匹林片中阿司匹林与杂质水杨酸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HPLC法用于测定阿司匹林片中阿司匹林和杂质水杨酸的含量.以C18柱为固定相,以乙腈-甲醇-0.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三乙胺溶液(5∶48∶47∶0.1,用磷酸调pH值至3.3~3.4)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80 nm,在这一色谱条件下,阿司匹林和水杨酸分离良好;阿司匹林在0.183~0.427 m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9.81%,RSD为0.24%(n=6);水杨酸在1~12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1.09%,RSD为0.77%(n=6).本法简单、灵敏、准确、精密,可作为阿司匹林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58.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4,36(3):208-217
酶是生物催化剂,通过催化化学反应而参与了几乎所有生命过程,因此对酶的研究既深化了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又为相关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方案。1897年无细胞酵母发酵的发现启动了现代酶学研究的序幕,随后几十年先后分离并合成辅酶,证明酶的本质为蛋白质,发现了具有催化功能RNA等,此外,通过解析核糖核酸酶结构而阐明一级结构决定高级结构以及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联等,这些成果极大地拓展了人们对酶本质的理解和认识,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也因此荣获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59.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3,35(2):153-156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DNA双螺旋模型的提出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而1958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进一步阐述了DNA发挥信息载体功能的机制.DNA中的遗传信息需要转换为蛋白质中的结构信息才可实现生物学功能,这其中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即DNA(或RNA)中的碱基序列决定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秘密,科学家将"碱基顺序决定氨基酸顺序"这一特性称为遗传密码.20世纪60年代,破译遗传密码成为当时分子生物学领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196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尼伦伯格(Marshall Warren Nirenberg)首先应用大肠杆菌无细胞体系确定了第一个遗传密码,即UUU编码苯丙氨酸[1].1966年,所有64种遗传密码全部破译成功,世界多位科学家为此做出了卓越贡献,有两位科学家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除尼伦伯格外,另一位就是美国籍印度裔科学家哈尔·戈宾德·科拉纳(Har Gobind Khorana)[2].  相似文献   
60.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08,30(3):180-184
一位科学家在一个领域做出卓越贡献可算的上大师级人物,然而在多个领域都称的上大师的科学家则较为罕见,在一定程度上可将其称为天才级的科学大师.最近刚刚去世的西莫尔·本则尔(Seymour Benzer)在物理学、分子生物学和行为遗传学三个领域都做出了奠基性的成就,因此可算其中一位[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