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优质烃源岩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石油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叠系延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最主要的含油层系,主力烃源岩为长7段中下部的"张家滩页岩",累计厚度大,分布面积约5×104km2.烃源岩地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张家滩页岩残余有机碳质量分数一般为6%~14%,有机质类型主要为腐殖-腐泥型,分布范围内烃源岩均已达到成熟,为一套优质烃源岩.勘探实践证实,烃源岩的分布和质量对石油富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这主要与延长组构造背景、储层致密性及后期保存条件有关.延长组长6段及其以上油藏与分布在陕北斜坡西部已发现的长8油藏平面上大面积准连续分布,且均分布在长7优质烃源岩展布范围内,因此,张家滩页岩分布范围控制了延长组长6及其以上地层油藏和西北、西南部长8油藏分布.  相似文献   
4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气藏成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烃时限分析、储层流体包裹体以及储层自生伊利石K-Ar定年等成藏年代学方法,精细描述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不同含气组合气藏的成藏期次和成藏时间,实现了区内由传统的定性到定量或半定量研究的转变.研究表明:上古生界不同含气组合气藏从南到北、从下至上成藏时间依次变晚.中、下部含气组合主要两期充注,分别为200.0~175.0Ma和160.0~120.0Ma,后一期为天然气的主力充注期,成藏关键时刻为135.0Ma.上部含气组合属于次生气藏,为一期充注,主要成藏时间略晚,为150.0~97.5Ma,其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运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3.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区盒8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流体包裹体的观察、测温、测盐及组分分析等方法,厘定了流体包裹体的产状及气液比,结合埋藏史恢复了流体包裹体均-温度,并通过状态方程恢复储层古压力.研究表明,甲烷、饱和烃、CO2包裹体在愈合裂隙与石英加大边中均有发育,气液比随着油气运移距离的增大逐渐降低.石英加大边中油气的捕...  相似文献   
44.
鄂尔多斯盆地柴窑区延长组油气二次运移动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计算了浮力要克服毛细管压力所需的连续油柱的高度和长度,发现计算的克服毛细管压力所需油相连续长度远大于目前延长组已发现油藏含油带宽度.因此,浮力无法克服毛细管压力,不能成为研究区长3—长6油层组油气进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根据平衡深度法,计算了各个层位的孔隙剩余压力.发现自长3油层组之下,各套地层均存在孔隙剩余压力,且在长7油层组达到最大值.源储压力远大于毛细管压力,可以克服毛细管压力而使油气运移.因此孔隙剩余压力是研究区长3—长6油层组油气进行二次运移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45.
塔北隆起三叠系储层评价及储盖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叠系地层为塔北隆起主要目的层系之一,油气主要分布于轮南断垒、桑塔木断垒及解放渠-吉拉克地区,通过常规分析,分析、总结了塔北隆起三叠系储层沉积特征、成岩特征、物性特征及孔喉结构特征及储盖组合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储层进行评价,得出储层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带的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46.
将沉积地球化学与沉积学结合,对神府地区山西组沉积环境及沉积特征进行全面研究。地化资料分析表明,神府地区山西组沉积期水体为弱还原-弱氧化的淡水环境,古气候温暖湿润;重矿物资料和地化资料综合显示神府地区山西组物源方向为北东向,母岩性质主要为碱性玄武岩和花岗岩,物源区为盆地北部阴山古陆;进一步结合岩心、测井及实验资料,确定研究区山西组为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发育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微相。  相似文献   
47.
为了揭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孔隙赋存形态及黏土矿物对致密储层孔隙结构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大宁—吉县区块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为例,综合高压压汞、铸体薄片和X射线全岩及黏土矿物资料,分析了致密储层孔隙和喉道组成特征,划分了孔隙结构类型,探讨了黏土矿物组成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包括5种类型,其中,Ⅰ和Ⅱ类结构以孔径(半径)100 nm~1μm孔隙为主,以溶蚀孔隙和片状喉道为主,大孔细喉;Ⅲ~Ⅴ类结构以100 nm以下孔隙(喉)为主,发育溶蚀孔隙和黏土矿物晶间孔,以弯片状和管束状喉道为主,小孔细喉。喉道和黏土矿物晶间孔以100 nm以下为主,溶蚀孔隙以100 nm~1μm为主。黏土矿物对孔径大小、孔隙组成和孔道迂曲度的影响表现为:随黏土矿物总质量分数增加,孔径100 nm以下的孔隙占比增加,孔喉半径减小,孔喉结构系数(迂曲度)变小。各类黏土矿物中,绿泥石、伊利石和伊蒙混层对孔隙结构的影响与黏土矿物总质量分数类似;高岭石是溶蚀作用的副产物,高岭石质量分数>4%,100 nm以上孔隙数量增多,孔喉半径增大。  相似文献   
48.
甘谷驿油田延长组长6油层沉积特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了解长6储层的沉积特征,储层的分布规律。方法 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研究长6油层的岩性、结构、构造特征,结合测井相资料,研究沉积相。结果 长6油层沉积为湖泊三角洲前缘及三角洲平原沉积。结论 储集砂体为左角洲平原及前缘的分流河道沉积,储层分布受沉积特征控制。  相似文献   
49.
子北油田长6油组砂体分布及相带展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50多口井的单井相分析及数百幅粒度参数图件的编制分析,认为子北油田长6油组砂体主要属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沉积.在此基础上,编制了长16、长26、长36等主要产油层的砂体分布和相带展布图,初步确定了各砂层沉积时的古河道位置及南部玉家湾与北部南沟岔2个区块的相类型与相带展布特点,认为长36~长16沉积时,北部的南沟岔地区以发育富砂的低弯度河和曲流河型分支河道沉积为主,而玉家湾地区则发育较多的水下三角洲平原微相类型,砂体发育程度和储层物性前者总体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50.
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为一平缓的西倾单斜,通常认为长2油藏的形成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相和优质储层控制,构造、裂缝等其他地质因素作用较弱。对陕北斜坡东部蟠龙油田长2油层组油气富集主控因素的研究表明,蟠龙油田长2油藏的形成和富集受沉积相带和优质储层、鼻状隆起背景、区域盖层与局部盖层、运移通道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鼻状隆起与局部盖层对长2油藏意义更为突出,鼻状隆起的围斜部位油藏最为富集,而局部盖层拓展了油层纵向分布范围。长2油藏类型复杂多样,除岩性油藏以外,以构造-岩性为主的复合油藏是该区长2油藏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