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7篇
教育与普及   6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51.
日月食天象的发生有着非常严格的条件,不同类别日月食的出现及其规律性取决于地球、月球和太阳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月球和地球的公转轨道特征,对日食来说,食象细节还与观测地的纬度和发生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52.
赵君亮 《科学》2015,(2):61-62
年、月、日,作为时间计量单位,可谓人尽皆知。然而,年、月、日实际上有着严格的科学定义,而且颇不简单,内容涉及诸多天文学知识,非仔细思索不得领悟其要津。什么是一日时间,细细想来,可谓是最难以捉摸的物理量,无人能给出简要而明晰的定义。你也许会争辩,由钟表等计时器便能轻而易举地读出现在的准确时间。那么试问,计时器上的时间又从何而来呢?究竟什么是一日、一月和一年?学过自然课的中学  相似文献   
53.
银河系内存在为数众多的星际泡.太阳系便位于称之为本地泡的一个泡结构之内。随着越来越多星际泡的发现和确认,对泡的研究渐趋深入,包括泡结构的多种统计性质,若干可能的形成机制,以及泡与恒星形成、演化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54.
赵君亮 《科学》2006,58(5):9-9
在太阳系的大行星中,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早就为人们所知,对于这5颗行星,就谈不上谁是哪一颗行星的最早发现者。1781年3月13日,英国人赫歇尔观测发现了天王星。1845—1846年.英国的亚当斯和法国的勒威耶经过计算发现海王星。1930年美国人汤博发现了冥王星。自此便有9大行星之说,并一直沿用至今。实际上,它们的正式天文学名是“行星”,只是在1801年及以后发现了谷神星等一批小天体.并冠以学名“小行星”之后.才对上述9个天体有了“大行星”的说法。  相似文献   
55.
赵君亮 《科学》2004,56(4):51-54
2004年6月8日下午,各地的天文爱好者因首次观测到漂亮的金星凌日而激动不已。这是人类第六次观测到金星凌日这一罕见天象,而上一次则发生在19世纪末,距今已有105年半。  相似文献   
56.
美国从1990年代初起,在十余年时间内先后发射了4台工作波段不同的大型太空望远镜,这就哈勃太空望远镜(HST)、康普顿太空望远镜(CGRO)、钱德拉太空望远镜(CXO)和斯皮策太空望远镜(SST),有国人昵称之为"四大天王"。  相似文献   
57.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10,32(5):255-259
恒星之一生,长者可达几万亿年,短则不到一千万年,期间历经多次短时标的灾变事件,而此类事件出现前后,恒星多方面性质发生了非常剧烈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改变。对此,天文学家已经有了较为充分的认识,但尚未完全洞悉其中之众多奥秘。  相似文献   
58.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11,33(2):70-73
自1923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证实河外星系的存在以来,为数众多的星系不断地被发现,它们形态各异、大小不一。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尺度往往以万光年计的庞大天体系统常表现出更大尺度上的剧烈活动,并影响到星系和星系内恒星的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59.
“闰”,含余数之意。古书《宋史·宋庠传》中即有“区别正闰”一说,可见“闰”者,非常态之谓也。人们普遍知道生活中有“闰年”和“闰月”,但对“闰秒”则鲜有详知。2008年末或2009年初,诸多媒体均报导了2008年12月31日23时59分含有61秒,而不是通常的60秒,这多出来的1秒就是“闰秒”。历法中设置闰年和闰月已成定规,且有严格的设置规则。相反,学者们对不定期地设置闰秒的必要性可谓久有争议。  相似文献   
60.
赵君亮 《自然杂志》2012,34(2):69-73
在天文研究中,天体距离测定是最为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在天体尺度上,有些距离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如太阳系内以日地平均距离最为重要,需尽可能精确地加以测定;在银河系范围内最重要的当推太阳到银河系中心的距离(太阳银心距)。在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建立第一个银河系模型以来的200多年时间内,人们为确定可靠的银心距可谓是“费尽心机”。目前,天文界广泛采用的银心距测定值为(8.0±0.5)kp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