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5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冻结中的固液相变过程是冻土冻胀研究的一个基础.根据热传导理论,对半无限土体的热传导模型进行分析,将冻土分为已冻土和未冻土两个区,对固液相变以及冻结锋面的移动进行研究,探索影响冻土温度分布的因素,研究含水量、干密度和土的类型对温度场及冻结锋面移动速率的作用.同时根据冻结锋面的移动规律,建立了冻胀量随时间的关系式.最后,通过算例,结果表明含水量和干密度对冻土温度分布产生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含水量,含水量越大,冻结锋面移动越快.含水量对冻土温度分布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干密度,土类型的影响最小.分析显示冻胀过程中温度与冻胀的影响作用明显,含水量是一重要因素,对冻胀量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相似文献   
62.
2013年陕西省延安市顾屯流域实施治沟造地工程后,部分新增耕地内出现盐渍化现象.为获取盐渍化空间分布特征,以顾屯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高分一号影像及相应时间段内室内实测数据,通过盐分指数模型与高分影像特征波段建立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模型对工程后所有耕地进行了盐渍化定量反演.研究表明,选取的盐分指数(salinity index,S3)与盐分相关性最好,反演模型R2为0.742;筛选了3个特征波段组合,利用SVM方法建模,结果显示基于波段1与波段3组合(P1P3)的SVM模型表现了最优的反演能力,R2达到0.867;SVM模型反演结果显示研究区正常土壤面积占26.62%,轻度盐渍化占43.52%,中度盐渍化区域为29.82%,重度盐渍化几乎没有.研究对于耕地资源保护及后续工程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3.
一个平推式滑坡的典型实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所研究滑坡位于四川东部某市境内。该滑坡属于缓倾角岩质顺层滑坡,这类滑坡存在识别难度大、隐蔽性很强;成因机理复杂;成灾模式奇特、减灾防灾难度大、风险高等特点。本文通过成因机制及形成演化分析,再现了一个缓倾角岩层滑坡的变行破坏过程。研究表明:在降雨过程中,滑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板梁状、块状,水是透过第四系覆盖层沿滑体节理裂隙下渗到相对隔水层,在相对隔水层层面上发生面流,并同时软化相对隔水层,降低其岩土力学参数,形成软弱带。当后缘裂隙达到一定的水头高度时,形成强大的静水压力,滑体中部发生平推拉陷破坏,而滑体东部却发生平推倾倒破坏。  相似文献   
64.
降雨容易诱发地下水位上涨,从而引发多种危害.降雨诱发土体变形与渗流耦合,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土体耦合各场的变化规律,对土体水力耦合过程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基于渗流理论、弹性理论及VG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建立了二维非饱土体的水力耦合的数值模型,从水力耦合的角度去研究降雨诱发地下水位上涨.该模型突破了饱和时的渗透系数是常量的局限,且适用于任意的土-水特征曲线表达式.通过算例对二维非饱和土渗流-变形耦合模型展开分析,并深入探讨了地下水位升高的耦合效应.计算结果表明:降雨强度、初始条件以及饱和渗透系数为变量等因素对地下水位上涨有显著的影响;位移最大值出现在地下水位以上,地下水位以下位移变化梯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65.
阐述了创新教育的内涵,分析了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图书馆可以通过开设文献检索课、搞好藏书建设、提高馆员的自身素质等途径发挥其创新教育的职能。  相似文献   
66.
地形微变远程监测系统(IBIS-L)是一种新型的监测手段,它是基于步进频率连续波技术(SFCW)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SAR)的一种全新的监测技术。先介绍了其他滑坡监测手段的缺点,再简要地阐述了地形微变远程监测系统的硬件组成和原理,并结合白水河滑坡地表微变形监测说明它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旨在介绍一种新的滑坡监测思想和手段。  相似文献   
67.
本文叙述了棉花准衣分率测试仪的硬件结构及软件设计。采用8098单片机作为中央处理器,根据外设提供的电压信号、电流信号,进行A/D采样,并与具有RS-232接口的外设进行全双工异步串行通信,该设备操作简便,使棉站购棉速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8.
针对目前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大多沿袭传统的研究型教育模式,不能适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问题,提出了借鉴德国FH模块化教学成功经验,将传统的按学科知识体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转变为按专业能力体系构建专业模块体系的思路和方法,以更好地满足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阐述了基于模块化教学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  相似文献   
69.
基于现代教育思想的《建筑材料》课程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改革建筑材料课程。文章分别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上改革,教学内容重点针对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教学手段提出运用图示法和引进现代教育手段进行改革,为国内相关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0.
黄润秋  许强 《自然科学进展》1999,9(A12):1273-1279
的边坡及其相关的崩滑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设计均以强度稳定性理论及其静力学的规范设计为依据,这一体系的应用在工程界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是近20年的研究表明,边坡作为地质体,其稳定性状况与治理工程设计,在更多的情况下,取决于边坡的变形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