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23篇
综合类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人类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部战争的历史。在古代战争中,有许多好的战术,由于运用得当,因而赢得了胜利。一、动物助战在动物助战中,最有名的当推“火牛阵”,这是战国时期齐将田单以少胜多击败燕军的战术。燕昭王联合赵、魏、秦、韩等六国大举进攻齐国,齐军大败,只剩下莒和即墨两城未被占领。即墨守军将领田单征集了1000多头牛,在牛角上绑上尖刀,在牛身上披上彩衣,再把浸了油的芦苇绑在牛尾上。齐兵趁着天黑,悄悄打开城门,点燃牛尾上的苇条,牛受灼热,疼痛难忍,狂奔入燕军阵地。燕兵以为鬼神降临,吓得四处奔跑,齐兵紧随其后猛攻,大败燕…  相似文献   
12.
杜牧的这首诗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诗人没有像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时哀伤叹息,而是通过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体现了热烈昂扬、积极向上的精神。《山行》不愧为一首秋色的赞歌。《山行》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从而也衍生了许多掌故。  相似文献   
13.
漫话古琴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乱弹琴”比喻胡闹或胡扯;用“对牛弹琴”比喻对蠢人讲大道理是白费口舌,或讥笑有些人说话不看对象。这里的“琴”指的就是“古琴”。古琴,在古代常称作瑶琴、玉琴、丝桐、七弦琴等,是我国的一种古老而又富有民族特色的拨弦乐器,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琴作为封建士大夫抒发感情的乐器,与棋、书、画并称“文人四雅”,深深的融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像《红楼梦》中元春的丫鬟就是用“抱琴”做名字的。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是我国的文学巨匠,他一生中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读书经验。一、浏览这是对专业以外的绝大多数书籍采用的一种阅读方法,如鲁迅所言,“书在手头,不管它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  相似文献   
15.
“七”是一个不起眼的数字,却和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的身体,明显地带有“七”的印记,人体有“七窍”,即耳、目、口、鼻七孔。喜、怒、哀、思、悲、恐、惊,在祖国医学里被称为“七情”。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说人到了7岁,大脑发育减慢,智力空间就很难再进一步拓展。自然界中也随处可见“七”的身影,天空中的星座有许多都是由7颗小星相连的,如北斗七星就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7颗星组成。昴星团是金牛座中的疏散星团,用肉眼可以看到六七颗星,因此又名“七姊妹星团”。雨后的彩虹也是由红、橙、…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材中选入了李白的诗《越中览古》,诗人借“鹧鸪”这个意象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诗中的鹧鸪和杜鹃、鸳鸯、鸿雁等一样,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禽鸟意象。鹧鸪是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珍禽,形似母鸡,头如鹌鹑,背腹部有黑白两色相杂,脚黄色。其鸣为“钩辀格磔”,俗以为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成为迁客骚人所歌咏的对象。鹧鸪曾大量出现在古诗词中,如唐代的李涉、李珣、郑谷,宋代的苏轼、辛弃疾,元代的萨都剌等,都借鹧鸪抒写过丰富深沉的情感内容,使鹧鸪具有了某种固定的意象功能。鹧鸪作为一种意象,在送别诗中经常见到,借以渲染和烘托离愁别绪…  相似文献   
17.
《辞海》“避讳”条云“:封建社会对于君主或尊长的名字,避免写出或说出叫避讳。”在我国,避讳有着悠久的历史,《礼记·典礼》载曰:“名字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从此明文规定取名之避。后来,《左传》又加上“不以畜牲,不以器帛”条款,正式宣言“六避”。可见,早在周代就已经出现了避讳。不过直到战国时,避讳还没有形成一整套制度。秦汉以降,大一统的政局形成并得到巩固,君主之尊无以复加,儒学在上层建筑中逐渐占有统治优势,避讳制度也日臻完备。五花八门的讳禁有如网罗,兜揽了臣民的全部言论行为,稍有触犯,轻则遭谴,重则…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中语文教材中选入了李白的诗《越中览古》,诗人借“鹧鸪”这个意象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感慨。诗中的鹧鸪和杜鹃、鸳鸯、鸿雁等,都是古诗词中常见的禽鸟意象。鹧鸪是产于我国南方的一种珍禽,形似母鸡,头如鹌鹑,背腹部有黑白两色相杂,脚黄色。其鸣极似“行不得也哥哥”,成为骚人墨客所歌咏的对象。鹧鸪大量出现在古诗词中,如唐代的李涉、李繤和郑谷,宋代的苏轼、辛弃疾,元代的萨都剌等,都借鹧鸪抒发了丰富深沉的情感,使鹧鸪具有了某种固定的意象功能。鹧鸪作为一种意象,在送别诗中经常见到,借以渲染和烘托离愁别绪。唐代张籍的《湘江曲》:…  相似文献   
19.
在欧美、中东的许多国家,猛禽傲立于国旗或国徽上,有的还是王室或显贵家族的徽记,也有不少国家选择猛禽作为"国鸟"。或许和我们国民的性格有关,大部分中国人似乎并不欣赏猛禽。其实,在我国古代,猛禽还是备受人们推崇的。猛禽是我国许多地区先民崇拜的图腾,不少陶器上也留下了鹰、隼等猛禽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的猛禽出现,《诗经》中确认的猛禽名称就有35种之多,如鹰、雕、鹏、隼、鹗、鹘、鹞、鸢、鹫、鸱、枭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腰饰种类繁多,远远超过今人。从质地上分,大致有玉制、丝制、金属制、皮革制等几种。一、玉制玉是古代最主要的佩饰,“古之君子必佩玉”。古书上说玉有“六德”,它“温润而泽比于仁;缜密似栗比于智;廉而不刿比于义;垂之如坠比于礼;扣之其声清越以长,比于乐;瑕瑜不掩比于忠;孚尹旁逵比于信”,故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之说。古人把多种玉合佩在一起,系成一串,置于腰带上,叫杂佩或玉佩。行走时,玉石相撞发出鸣响。如《诗经·郑风·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古代玉制腰饰主要有琼、琚、瑶、璐、瑾、瑜、佩()、环、等。琼,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