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3篇
系统科学   16篇
丛书文集   32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40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51.
【目的】通过行道树生态经济价值分析,了解城市森林中树木发挥的各类生态效益,为校园行道树种植规划以及道路的合理分布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南京林业大学校园5个区域行道树树种组成、胸径和树高结构以及树木类型,共取得2 350株立木资料,分析研究校园行道树结构组成,并运用i-Tree模型对对校园行道树进行定量的森林效益评估,包括节能效益、净化空气效益、吸收二氧化碳效益、截留雨水效益和美学效益5个方面,并将效益值转化为相应的经济价值。【结果】研究区行道树属于31科49属54种,树木种类多为落叶阔叶型乔木,其中樱花、二球悬铃木、马褂木、樟树和银杏的数量最多; 以胸径为≥8~46 cm的树种为主,其中胸径为≥8~15 cm的441株,占18.77%; ≥15~30 cm的1 132株,占48.17%; ≥30~46 cm的507株,占21.57%。通过i-Tree模型对南京林业大学行道树的总生态效益评估可得,研究区主要道路上的2 350株行道树年创造总效益值为1 023 101.29元,其中校园行道树的美学效益最高,占总效益的65.67%; 其次是截留雨水效益,占总效益的17.05%,节能效益占总效益的13.02%; 减少CO2效益与改善空气质量效益比分别占总效益的2.65%、1.61%。各个区域中,教学区为行道树主要种植区,效益最高,占总效益的43.62%; 其次是居民区,占总效益的19.43%; 行政区、活动区和生活区分别占总效益的15.17%、11.21%和10.56%。不同的树种在各生态效益上的贡献率不同,二球悬铃木、银杏、马褂木、樟树的总生态效益贡献率最高,占总量的比例分别为21.97%、18.09%、14.50%、8.57%,共占生态总效益的63.13%,超过了总效益的一半。【结论】研究区总树种类型丰富,多样性高,但在活动区缺少高大乔木。生活区节能效益和改善空气质量效益低,建议种植枫杨、七叶树等树种。居民区水杉、银杏和二球悬铃木树种分布均匀度最高,所得到的单株效益和总效益均为各区首位。行政区尽管面积和道路长度最小,但杨树种植多区域单株效益较高,区域截留雨水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52.
如何有效地管理和查询海量视频数据是大数据时代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查询的多视频摘要技术可提供全面且简洁的查询内容的相关信息,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多视频内容具有多样性,且包含较多的噪音和冗余,从这些复杂信息中找出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极具挑战性.针对这一挑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自编码器,并将网络查询图像内容作为正则项的多视频摘要模型.该模型不仅满足代表性和简洁性的要求,还具有依赖查询进行重要性感知的能力.大量的实验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有效性与先进性.  相似文献   
53.
4H-色烯衍生物作为一种便宜易得的酸性无机盐,可有效催化Hantzsch反应合成4H-色烯衍生物.在优化条件下,4H-色烯衍生物可通过简单的过滤操作直接分离得到,含有催化剂的滤液则可以继续催化该反应,循环催化3次而不失活.这为4H-色烯衍生物的合成提供了一种实用且绿色化程度较高的方法,有潜在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4.
选择屯溪、东湾及王快流域为典型流域,挑选合适的目标函数,采用单纯形法率定参数,研究流域分块对新安江模型SMCSCICG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流域分块数增加:降雨资料均化程度减小,SM呈增大趋势,CS呈减小趋势,CICG基本保持不变;洪量、洪峰合格数及确定性系数均呈增大趋势,当子流域面积小于1 000 km2时模拟精度大幅度改善。  相似文献   
55.
四氧化三铁(Fe3O4)这一用途广泛的功能性磁性纳米粒子,但是由于在制备过程中,其形貌难以控制,团聚严重,大大限制了它的应用.用环境友好的植酸钠(IP6)胶束为模板,利用分子中六个不共面的磷酸酯键,络合铁离子,水解制备了Fe3O4/IP6纳米结构,其有分散性好,长期稳定的特点.Fe3O4/IP6中磷酸酯键可捕获富集水体中Cr(VI)离子,利用Fe3O4的磁性,通过外磁场将Cr(VI)离子从废水中分离出来.实验结果表明:该过程时间短(10 min),效果理想.还观察了水体p H值变化对Fe3O4/IP6纳米粒子分离Cr(VI)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精细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胜二区沙二段8 单元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该开发单元储层物性和原油物性随不同开发阶段变化的数值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渗透率、原油粘度和密度随不同开发阶段的变化对剩余油分布和油田开发效果影响均较大。对注水开发历史较长的油田,在进行精细油藏数值模拟时,应该考虑渗透率和原油物性随时间的变化,从而为进入注水开发的老油田的挖潜上产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通过对8单元的精细油藏模拟,掌握了目前该单元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水淹状况,并成功地指导了该单元开发调整方案的设计和实施  相似文献   
57.
基于STEP(产品数据表达和交换)国际标准,提出了一种具有构件、约束、力和运动激励等多个要素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以应用协议AP105为基础制定了关于多刚体中力和约束等方面的应用协议,并对EXPRESS向C 的映射规则进行了分析,从而为STEP模型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8.
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井网形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针对七点井网水平井段腰部见水风险大,注水技术政策制定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水平井七点井网形式。方法 在低渗透油藏压裂水平井五点井网、七点井网的渗流机理、缝网匹配关系、压力保持水平及开发效果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五点、七点井网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水平井七点井网形式。结果 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的五点、七点井网形式,其控制端呈纺锤形裂缝布放模式,地层压力保持水平较高;水平井平行正对排列七点井网存在腰部注水井见水风险大、腰部与端部注水井差异配注等问题;水平井交错排列、且增大水平井段腰部注水井间距的新七点井网地层压力水平高于原七点井网。结论 改进的七点井网能有效降低七点井网水平井段腰部注水线上见水风险,简化了注水技术政策,能够延长水平井无水采油期、提升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59.
表面超疏水性是液滴撞击固体表面反弹的基础,利用超疏水表面的液滴反弹特性可从源头上抑制撞击液滴结冰,但湿润转变的发生会使表面的超疏水性失效.本文重点关注湿润转变对超疏水表面上撞击液滴结冰的影响.首先,分别从湿润转变对表面上撞击液滴动力学行为的影响、湿润转变对撞击液滴结冰形式的影响和撞击液滴湿润转变遵循的能量路径及转变机理3个方面梳理当前研究现状.然后,在总结上述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通过表面微结构拓扑设计,实现抑制Cassie-Wenzel不可逆湿润转变,促进Cassie-Wenzel-Cassie可逆湿润转变,以此强化超疏水表面的液滴反弹特性进而抑制撞击液滴结冰的新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0.
探讨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沉积相带展布与储层、盖层发育规律。通过分析最新钻井的岩石结构、沉积序列,刻画优势储层相带、盖层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肖尔布拉克组自塔南古隆起向北发育混积潮坪-碳酸盐缓坡沉积体系,盆地北部沙雅-轮探1井一带为中缓坡外带;吾松格尔组沉积期,巴楚一带因水体局限而发育膏盐坪,塔北隆起区局部发育台内砂屑滩;中寒武世膏盐湖沉积体系中,台内仍有浅滩发育,阿瓦塔格组膏盐湖向北延伸至轮探1井一带;优势储层分为高能滩相白云岩储层和台内云坪相白云岩储层两大类,高能滩相白云岩储层由颗粒滩相储层和高能丘滩相储层组成;沙依里克组发育2套稳定的膏盐岩盖层,阿瓦塔格组发育3套膏盐岩盖层,并逐渐增厚,分布范围向塔北扩大。5套膏盐岩盖层有效封盖了下伏的高能滩相、云坪相白云岩储层,白云岩-膏盐岩的岩石组合、高能滩相-膏盐湖的垂向沉积序列是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油气成藏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