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6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建立水库周边地下水位监控模型有利于掌握地下水位升降变化规律,确保周边人民生产和生活安全.由于环境量对地下水位存在一定的滞后影响,因此,要准确描述地下水位的涨落过程,必须考虑水位和降雨的滞后效应.本研究应用正态分布函数模拟库水位和降雨的滞后效应,建立了周边地下水位监控模型,根据该模型对某水库周边地下水位进行了建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滞后函数的周边地下水位监控模型,不仅可得到准确的滞后参数,同时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82.
人工制品和技术有着内在的联系,对人工制品的一般界定已经不能满足深入研究的需要,必须对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新的探讨,才能从哲学上说明什么是人工制品,从而对理解什么是技术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83.
本文在大量课堂观察和参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和论述了十七种课堂导入方法。  相似文献   
84.
本文指出了一些有机化学教科书中出现的关于有机物命名方面的内容与中国化学会制定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不相一致之处,同时建议该原则对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官能团或取代基的有机物的主链编号作出更详细的规定。  相似文献   
85.
以原位法制备了SiO2/杂化酚醛复合材料。采用热分析系统,对SiO2/杂化酚醛进行了DSC/TG曲线研究,展示了它的热解动态。结果表明其耐热性均显著优于普通的酚醛树脂,纳米SiO2/杂化酚醛的初始热分解温度为450℃,当热分解温度≥700℃时,残碳率≥60%,用此复合材料作为基体树脂制备的无石棉编织型制动带,低温摩擦系数达0.40以上,高温摩擦系数可达0.25以上,且摩擦系数恢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86.
利用RYL-600型微机控制剪切流变仪对红砂岩试件开展低频率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该条件下红砂岩的疲劳变形、损伤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该红砂岩应力上限疲劳破坏门槛值在75%~85%之间,且疲劳寿命随应力上限增加而急剧减少.2)低频单轴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红砂岩轴向变形呈现3个阶段,开始阶段应变量较小但增速很大,稳定阶段应变逐步缓慢增长,破坏阶段应变量和应变增速都快速增大;3个阶段中滞回环密集度呈现出典型的疏—密—疏特征,单个滞回环形状表现出"胖—瘦—胖"的发展规律,且其面积随应力上限增加而增大.3)损伤发展过程呈现起始阶段、稳定扩展阶段和加速破坏阶段的3阶段特征;应力上限越高,损伤发展越快;3个阶段中,循环次数占据疲劳寿命最小部分的加速破坏阶段产生绝大部分的损伤增量.4)弹性能随循环次数增加先增大后保持稳定,但临近破坏时因材料弹性减弱而减小;耗散能在循环开始时较大,然后随循环次数增加先减小而后趋于稳定,临近破坏时又急剧增大至近4倍,岩石破坏伴随耗散能的急剧增大.5)岩石内部应力调整反映在滞回环演化中,滞回环面积越大,单次塑性变形越大,损伤程度越高,能量耗散越严重.  相似文献   
87.
针对褐煤烟气预干燥发电系统的变工况特性建立了全厂机炉耦合仿真模型,在设计工况下校核了模型的精度。对比发现:烟气预干燥可使600 MW机组的发电效率绝对值提高1.56%,发电标准煤耗率降低9.58g·(kW·h)-1。在不同的发电功率和褐煤预干燥程度下仿真了系统的变工况特性,分析了锅炉主要运行参数和机组发电标准煤耗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发电标准煤耗率随发电功率的下降而上升;在不同的发电功率下,预干燥程度对锅炉运行参数和发电标准煤耗率影响显著,随着预干燥程度的减小,理论燃烧温度下降,高温炉烟抽取率下降,锅炉排烟温度上升,锅炉效率下降,发电标准煤耗率上升。  相似文献   
88.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失信危机已成为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反映在法律制度上就是经营者、监管者对公众承负的食品安全信用义务的法律化程度低,信用关系依附消费合同和行政法律关系挑战着公众法律地位。通过法律之力建构独立的食品安全法律关系,在安全标准和信息披露制度等中体现公众意志是实现食品安全信用法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