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综合类   15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碱性A型花岗岩中的富钍锆石:矿物学研究与岩石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桃花岛、青田和山东崂山A型花岗岩是中国东部沿海三个典型的燕山期碱性A型花岗岩体.利用电子探针对这些花岗岩中锆石的内部结构和矿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所观察到的锆石颗粒都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显著富钍,ThO2含量大于1%,最高达10.1%,超过了前人实验获得的锆石中钍的溶解极限值(ThO2=5.5%±2.5%),且ThO2/UO2>2,而另一部分则贫钍,ThO2含量小于1%,但该区域以包含微米级钍石包裹体为特征,并常伴有微小的孔洞.同时进行的初步对比研究发现,铝质A型花岗岩中的锆石ThO2含量一般小于1%,ThO2/UO2<2,并且不含任何钍石包裹体.锆石成因矿物学特征表明,富钍锆石可以看作为碱性A型花岗岩的标志性副矿物之一.锆石的富钍性源于其原始岩浆,预示其深源特点.因此,碱性A型花岗岩中高度富钍锆石形成于深源、高温、富钍岩浆的早期结晶阶段;岩浆分异至晚期出现流体相富集,富钍锆石受到流体作用发生溶解重结晶作用,导致低钍锆石和钍石包裹体共生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湖南骑田岭花岗岩体东南部的淘锡窝钙碱性花岗岩中, 通过精细的矿物学研究, 发现了一类重要的含锡矿物——榍石, 它通常与黑云母共生, 自形, 具典型“信封状”外形, 并且内部环带构造发育, 其中的SnO2平均含量0.43 wt%, 最高可达1.12 wt%. 分析表明, 这类榍石为岩浆阶段结晶的产物, 伴随着花岗岩结晶作用, 从岩浆中分异出的流体会交代早期矿物, 从而原生含锡榍石可部分或全部发生热液蚀变, 但仍然保留榍石特有的“信封状”外形, 在大多数情况下, 蚀变产物中可包含微粒锡石, 此外还包括钛铁矿 + 含锡金红石 + 萤石 + 石英矿物组合系列. 因此, 作为钙碱性花岗岩中的常见副矿物, 榍石是含锡矿物中的重要聚锡矿物之一, 反映了花岗岩岩浆中的初始锡富集特征, 而榍石的热液分解作用则体现了后期锡元素的迁移和聚集过程. 由此可见, 湖南骑田岭花岗岩中的原生含锡榍石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含锡矿物, 而且对找矿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江西岩背斑岩锡矿区火山—侵入杂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J_3-K_1时期形成的江西会昌岩背火山穹窿由火山岩(熔结凝灰岩)、次火山岩(次流纹斑岩)和侵入岩(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组成.大型斑岩锡矿床赋存于含黄玉花岗岩与次流纹斑岩的内外接触带上.成矿岩体花岗斑岩或黄英岩具过铝质(指示原生矿物为黄玉)、富Si,F,K,Rb,REE,Zr,Hf,Sn和W,贫Mg,Ti,Na,Sr,Eu和Cl等,具有高的F/Cl,Rb/Sr,Fe/Mg和I_(sr)值以及低的NK/A,Na_2O/K_2O和ε_(Nd)值,成因上与壳源(S型)火成岩相似.  相似文献   
14.
江西武功山中生代变质核杂岩的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江西生代伸展构造区武功山变质核杂岩的7组花岗岩类的Nd-Sr同位素组成表明,它具有两组Isr值:加里东期山庄花岗闪长质岩体Isr=0.70661;中生代武功山区茶岗岩类ISR=0.70981-0.71696,平均0.71831。  相似文献   
15.
A型花岗岩中流体的分异聚集:副矿物证据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青岛崂山高度演化的A型花岗岩体进行的副矿物研究表明,该岩体演化至晚期时存在流体分异和聚集现象.分异出的流体富含稀土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Zr,Hf,Th,U,Y等)和挥发组分(F,P,CO_2。等).流体作用的参与使花岗岩中的副矿物组合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以REE-Nb-Y-Th独立矿物在晚期相中大量结晶为特征.晚期富集流体可能是A型花岗岩(最起码是高度分异的A型花岗岩)的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6.
西华山花岗岩以富稀土元素为特征, 尤其是第二阶段花岗岩(G-b)和第三阶段花岗岩(G-c)中钇含量很高, 除了复杂的钇矿物组合外, 石榴子石具有特殊的钇环带构造, 中心部分既富钇, 又含有多相钇矿物显微包裹体, 而晶体的边部被称为“净边”, 即钇含量很低, 而且也不含任何矿物包裹体. 我们提出, 石榴子石中心部分富钇与岩浆分异作用造成的熔体富钇是一致的; 而石榴子石的“净边”现象则可能是岩浆中越来越富流体的直接结果, 流体环境不利于稀土元素进入石榴子石晶格.  相似文献   
17.
江西武功山中生代变质核杂岩的花岗岩类Nd-Sr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自江西中生代伸展构造区武功山变质核杂岩的 7组花岗岩类的Nd -Sr同位素组成表明 ,它们具有两组ISr值 :加里东期山庄花岗闪长质岩体ISr=0 .70 6 6 1;中生代武功山区花岗岩类ISr =0 .70 981~ 0 .716 96 ,平均 0 .71381.七组样品都表现为低的εNd 值 :- 13.7到 - 10 .5,平均- 12 .0 .Nd模式年龄古老 :1835~ 2 12 8Ma .在εNd-t图上 ,所有数据均落在江西中部中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Sm -Nd演化区内 ,远离球粒陨石地幔演化线 .结合岩石化学上的高钾、过铝以及岩体含有硅线石矿物等特征 ,认为武功山变质核杂岩的花岗岩类是由与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相似的大陆地壳岩石通过部分熔融而形成的 .  相似文献   
18.
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与混合岩化作用、花岗岩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通过三个实例,讨论了断裂区域变质作用与混合岩化和花岗岩化作用之间的关系,指出: 1) 在断裂区域变质作用地区,中—高级变质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构成“三位一体”的岩石共生组合。它们均受断裂构造控制;断裂带在形态上呈带状分布。 2) 混合岩本身分带不明显,未见同心分带现象。 3) 断裂变质带具有双变质带的特征,一般规律是下盘具有挤压特点,出现兰晶石、十字石变质矿物组合的变质岩;上盘具拉张性特征,出现红柱石、硅线石等低压变质矿物组合的变质岩及混合岩;变质岩类的递增分带性不清楚。空间上双变质带彼此平行,且与断裂方向一致。形成时间上,二者同时,或略有先后,一般是先压后张,但仍隶属同一变质幕之内。 4) 由断裂构造作用所导致的双变质带,可以出现于大陆板块内部,也见于活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19.
桃花岛花岗岩位于镇海——温州深大断裂的北东端边缘。该岩石具有发育的文象结构和晶洞构造,特征性的矿物组合为石英+微纹长石+霓石、钠铁闪石+锆石、萤石等。化学成分上富硅、富碱、富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贫钙、镁、铝和过渡族元素。在K2O-Na2O、Ga/Al-Zr、Nb、Ce、Y等多种判别图解上,均投影在A型花岗岩区。Sr、Nd同位素表明岩石为壳幔混源岩浆作用的产物,其中下地壳组份所占比例可能较大。根据对岩石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产出构造环境的详细分析,通过与国内外碱性花岗岩的广泛对比,表明桃花岛碱性花岗岩属后造山A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20.
白云石矿是南京幕府山重要的采石矿场.出于生态城市建设和对古代文化遗产以及地质遗产保护的考虑,南京市政府于1998年决定停止开发采石矿场.经过11年的努力,幕府山生态恢复工程已初步完成.为了评估生态恢复的状况及促进幕府山的生态建设,于2009年5月6日-7日在幕府山进行了群落物种多样性的调查研究,分别选取5个具有代表性的点,每个点划定3个5 m×5 m的样方.结果发现:植物群落结构正逐渐走向复杂,目前群落结构的演替处在一个初级阶段.林相草本植物相对乔灌木则较为丰富,外来入侵种喜旱莲子草已成为草本植物的优势种.人工造林中,栽植的植物种类较为单一,部分植物的种植密度过大,且木本层植物树龄较小.建议南京幕府山的生态恢复还应从生物多样性方面考虑,丰富植物种类,合理配置植物的种植密度,形成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