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与普及   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邹永廖  欧阳自远 《科学》2001,53(5):51-53
月球既是人们最早关注的,也是人类第一个留下足迹的地外天体,它也必将成为人类走向深空的第一站.  相似文献   
12.
正在人类的历史上,全球各国已进行过100多次探月活动,人类和无人探测器已经成功着陆过月球数十次。月球有丰富的能源,利用月球巨大的太阳能发电和核聚变发电,能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因此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探月工程。然而,从地球上看月球,看到的永远是朝向地球的半个月球,这是因为月球自转的周期与它绕地球公转  相似文献   
13.
嫦娥一号的初步科学成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取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为推动中国月球科学和天体化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人类探索与认识太阳系的过程是一部辉煌的史诗,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从中突显出人类无限求索、追求真理的奋斗精神和无坚不摧的顽强毅力,涌现出许多科学先哲与神权统治尖锐的、艰苦卓绝斗争的可歌可泣的故事。  相似文献   
15.
欧阳自远 《科学》2007,59(2):1-6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多贫困人口要脱贫致富,西部要大开发,东北要振兴,中部要崛起,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任务十分艰巨。中国在地球上的事情都做不完,为什么还要去探测月球?探测月球究竟有什么意义?中国该如何去探测月球?这些问题都需要作出严肃而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16.
千载难逢的宇宙奇观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撞击木星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通过科学预报并观察到全过程的奇异天象。太阳系中的小天体(彗星、小行星等)撞击行星与卫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根据我们的研究,月球、火卫、木卫、火星与水星表面密布着千疮面孔的撞击坑,  相似文献   
17.
1997年12月6日美国西利桑那州大学空间监测计划研究小组的科学家发现了一颗新的近地小行星,直径约1.6公里,是一颗以硅酸盐为主要成分的石质小行星,编号为1997XF11。根据这颗小行星运行轨道的计算,国际小行星联盟发布消息,认为这颗小行星有可能与地球相碰撞,被列为有可能对地球“造成灾害威胁”的第108颗小行星。美国天文学界的某些天文学家和小行星研究专家认为,1997XF11小行星将于2028年10月26日17时30分(国际时间)与地球相碰撞,碰撞能量约为  相似文献   
18.
嫦娥一号卫星是我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取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全月球三维数字地形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为推动我国月球科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地外物体撞击与地球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阳自远  王世杰 《科学》1996,48(2):24-28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