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3篇
综合类   1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31.
西学东渐第一师——利玛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阜成门外北京市社会科学研究所院落内的幽深处,可以看到一块被松柏和冬青环绕的墓地。正中竖立的石碑上,顶部浮雕图案为中国的双蟠龙和天主教的十字。四缘花纹是朵朵白云,可能是象征着上帝的所在。碑面上有用中文和拉丁文分别刻写的碑文,中文的大字是:耶稣会士利公之墓。  相似文献   
32.
在近代科学的草创时期,弗朗西斯·培根提出了“控制自然”的思想和“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企望科学能成为普利众生的万能手段,从海水淡化到人工降雨,从仿鸟飞行到机器人,欲“使一切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从18世纪末开始,科学逐渐成为一种普及于全社会的专门职业,以极为丰富的成果和出类拔萃的人才为人类历史增添了无限光彩。  相似文献   
33.
《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1914-19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洪业 《科学》2005,57(1):37-40
1915年1月,一份创办于美国大学校园之中的学术杂志在上海刊行问世,刊物封面上醒目地印着中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字样。这份刊物的创办者们是一批身居异乡、心系祖国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受了几年的系统科学训练后。他们从内心对科学发出了深切的呼唤,立志引进西方人称为Science的科学,来改变祖国国力衰微的面貌,是谓“科学救国”。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科学》月刊,为此他们首先组建了“科学社”,不久又改建为“中国科学社”。今年时逢《科学》创刊和中国科学社成立90周年。90年来,前辈的科学救国理想已化为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往事并非如烟.几代科学家奋斗的足迹已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史册中。本刊今年各期将连载由中国科学社史研究专家樊洪业先生编写的“史事汇要”。为读者再现“赛先生”在中国发育成长的这一重要侧面,并借以为《科学》杂志后承者祭奠前辈的一瓣心香。  相似文献   
34.
樊洪业 《科学》2005,57(6):6-9
随便翻一翻老一辈科学家的传记.会发现很多人在忆述早年求学经历时,都曾淡到“科学救国”的理想。如果有条件接触到他们思想改造运动以后的应时文章或传记资料。又会发现多数人都有围绕“科学救国”展开的自我检查。再看一看近20多年来的言论。1985年前后,热门话题是科学立国、科学强国、科学兴国。到1995年则定格在“科教兴国”,个人理想与国家战略融到了一起。“正-反-合”背后的政治风云在变幻.“救、立、兴、强”的字眼在演进.在20世纪的中国.这“科学”是与国运紧密关联着的。  相似文献   
35.
一、两组曲线的启示在历史上长达千余年的时期内,中国科学技术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对整个人类文明作出了许多有决定性影响的贡献;但在近三、四百年中,西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这个历史事实迫使人们思考:近代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为了从整体上把握中西方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所体现的不同特点,从而对这个问题进行初步的定量分析,我们统计了从公元前六世纪到十九世纪末这两千五百年时间内的近两千项科学技术成果,分为科学理论、科学实验和技术三部分,根据各项成果在学科范围内的地位及其对社会影响程度的大小,制定不同的计分标准,作出中国和西方的科学技术水平累加增长  相似文献   
36.
37.
<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的来龙去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科学院所藏1950年档案中有未知来源的<建立人民科学院草案>.通过文献分析和人物访谈,弄清了<草案>是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层对建立中国科学院问题进行决策时提供的建议报告.钱三强在其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中国科学院初建时期的机构设置,基本上是与<草案>中的设计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38.
院士,是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最早起源于欧洲,现在已通行于全世界。特指某国院士时,译作Member ofAcademy或是Fellow of Acade-my,通称则译作Academician。无论哪一种译法,都少不了“academ”这个词根。追溯院士的来历,就要追到这个“根”上。 传说在古希腊时代有一位名叫阿卡德莫斯的英雄,曾凭自己的智慧和责任感把雅典城从一场可能发生的大灾难中解救出来。他死后葬  相似文献   
39.
该文根据李书华的晚年回忆及其它有关资料,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考证,认为北京大学生物系正式成立于1926年.  相似文献   
40.
中国的近代科学不是对中国传统科学的继承,而是西方科学传播的结果。追本溯源,传播西方科学的先行者是一批来自欧洲的耶稣会传教士,“传学”,从一开始就与传教结下了不解之缘。西学传播的速缓兴衰也与传教事业的命运息息相关。万历四十四年(1616)五月,南京礼部侍郎沈灌上了一道《参远夷疏》,他指控西洋传教士王丰肃(Alpho-nse Vagnoni,1566—1640,意大利人)等有以“大西”对抗“大明”,以“天主”凌驾“天子”,以治历法“暗伤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