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一杨振宁教授在《基本粒子发现简史》一书(1962年)中,为了说明现代科学研究中出现的合作精神,曾选列了一篇文章的首页,那里的署名作者有36个之多,这样的例子,在今天已屡见不鲜了,例如,在杨振宁的  相似文献   
12.
1967年6月17日,在中国成功进行第一次氢弹试验后,法新社有一个评论:“中国人民爆炸热核炸弹所取得的惊人成就再次使世界专家感到吃惊。惊奇的是中国人取得这个成就的惊人速度。中国人在核方面的成就使世界震惊不已。”确实,美国从第一颗原子弹试验到第一颗氢弹试验花了103个月,  相似文献   
13.
从2004年诺贝尔物理奖看一流大学的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4年诺贝尔物理奖为美国3位科学家所得:加州大学圣达巴勃拉分校的葛洛斯(David J Gross)、加州理工学院的普利泽(David Politzer)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威塞克(Frank Wilczek)。获奖的依据是1973年他们发表的两篇文章:其中一篇由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任助理教授的32岁的葛洛斯和他的22岁的博士生威塞克所写,另一篇为当时24岁在哈佛大学做研究生的普利泽所作。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给出多能级级联过程的衰变规律,把它应用于测量高自旋态平均寿命的脉冲束方法,可以修正以前只计及单能级衰变规律而得到的全部寿命数据.  相似文献   
15.
不管她是所长、校长、还是院士,人们对谢希德教授最亲切的称呼始终是谢先生。 谢希德先生于1921年3月 19日出生于福建省,早年随父亲谢玉铭教授在北京。谢玉铭当时在燕京大学任教,是颇有建树的物理学家,可以说,在20年代的成果使他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1946年希德先生毕业于厦门大学,次年进入美国史密斯学院,两年后获硕士学位,再过两年又获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哲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高等学府,能在两年内获博士学位,足见她天赋之高。学成后,即与英国生化学家、研究中国科技史最著名学者李约瑟的高足…  相似文献   
16.
我非常高兴能够在同济建校100周年即将来到之际,到同济大学就"当代大学的使命与大学生的责任"这个题目,和大家共享我的一些看法,并希望得到批评指正的意见。——杨福家  相似文献   
17.
 今天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各位青年朋友们交流些看法.关于科学,有一种说法我非常赞成——科学是文化的一部分.我查了下《大英百科全书》,其中对文化的定义很清楚:人类知识、信仰和行为的整体.这3点都与科学有关.中国的《辞海》对文化有广义的定义,也有狭义的定义,意思都差不多.但是我今天不想从理论到理论地讨论定义,我想用一些例子来说明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1972年,各国科学家都以尊敬的目光注视着美国老科学家巴丁(Bardeen),他在这一年再度获得诺贝尔奖金,成了世界上唯一的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人。这一回巴丁是和两位比他年轻得多的库柏(Cooper)和施里弗(Schrieffer)共同获得的,他们三人合作创立超导微观理论的过程,如今在科学界已传为佳话。在他们于1957年提出超导微观理论之前,许多科学工作者在这一领域中孜孜不倦地工作,积累了不少成就。若无前人的努力,巴丁等人成功是无法想象的。  相似文献   
19.
1982年发现了质子放射性,今年又发现了原子核自发发射~(14)C核素,这些新发现使人们对传统的放射性概念有了改变,无疑给核物理的发展增添了光辉。但释放~(14)C的物理机制是什么,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放射性的新发现》介绍了这些新发现的过程及有关情况。  相似文献   
20.
用背散射进行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离子加速器的离子束进行物质分析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它是物质分析中的有效手段,包括背散射(RBS)、质子荧光分析(PIXE)和核反应三种方法。它们各有特点,互相补充,所谓背散射就是能量为1~3MeV的~4He离子束或能量为几百keV的质子束打到靶上,入射离子和靶原子核发生库仑相互作用,部分入射离子发生大角度散射的现象。用金-硅面垒半导体探测器可测得此背散射离子能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