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2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7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172.
开发了由386微机和数据采集卡组成的多用途音频信号采集与处理系统,其内容包括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该系统首先对音频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再利用适当的软件完成各种调制、解调、滤波等处理过程,并能在显示器上动态显示其各中间处理过程及处理结果的时间波形、频谱图。该系统可为实验教学提供性能价格比较高的适应性较强的实验设备  相似文献   
173.
针对神经网络的缺陷和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原因多、征兆多的特点,利用网络分块技术,把BP网络规模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并将专家系统与神经网络相结合,较好地解决了知识获取和自学习的问题。通过实例验证,该网络模型能有效地分离各种故障类型,在水轮发电机组振动故障诊断中具有一定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74.
以孵化后10 d的小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5组不同水温(16℃,22℃,28℃,34℃,自然水温)进行温控处理,从40 d时每10 d进行一次取样测量,通过比较各组小黄鱼的全长、体重,计算日增重量、全长和体重增长率,探明温度对小黄鱼早期生长的影响和适宜生长温度。结果表明:小黄鱼在低温16℃组中生长发育缓慢且存活率只有16%;32.4±0.5℃是小黄鱼的初始致死温度,当达到34℃时全部死亡;22℃组在前期加温阶段和自然水温组比有一定的生长优势,但养殖至90 d,全长、体重和自然水温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28±0.5℃是小黄鱼的适宜生长温度,当养殖至90 d时,28℃组与自然水温组相比平均全长、体重差异显著(P0.05)。70~90 d是小黄鱼平均日增重较多的阶段。综上所述,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高温对小黄鱼早期的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5.
176.
采用蒸发、衍生化等方法分离、富集出高铁酸钾氧化降解苯酚的中间产物,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仪(GC-MS)定性分析出了对苯二酚、苯醌、联苯二酚和苯氧基苯酚以及草酸、顺丁烯二酸和反丁烯二酸等降解中间产物,并依此推测了高铁酸钾降解苯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7.
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水鱼类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NA分子标记技术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动植物的遗传育种领域,应用该技术来开展海水鱼类遗传育种的研究对海洋鱼类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有着重要意义.阐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海水鱼类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并对我国鱼类遗传育种工作提出了若干意见,同时就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8.
工业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必不可少的基础装备,其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工科类高校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该文结合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践教学自身特点,提出了以项目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期为同类研究者提供借鉴。该教学模式依据工业机器人应用实践教学大纲将课程内容分割为若干个应用实训项目,以项目为单位组织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利用集中实训或实验室开放等课堂组织形式,实现网络化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实训教学。  相似文献   
179.
对抗压强度分别为39、76、94MPa的普通混凝土(NSC)与高强混凝土(HSC)的高温破坏进行了评估。把它们置于1200℃高温下,测定了其抗压强度与劈拉强度,并研究了它们的孔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高强混凝土的力学强度损失与普通混凝土类似。400~800℃是影响强度损失的关键的温度范围。高温对NSC和HSC的微观结构有粗化作用,文中引入了两个表征混凝土高温破坏的指数。尽管HSC的与渗透性相关的耐久性所受损失大一些,但是HSC和NSC所受的损失的程度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180.
文章以本单位学术委员会为研究对象,从人员组成、职责分工、主要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总体分析,指出了科研院所学术委员会在充分行使学术权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更好开展工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