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25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用真空葛氏摆研究了CuZnAl形状记忆合金平衡状态下的内耗。在室温至500℃ 温度范围内,观测到两个弛豫型内耗峰,峰温分别为240℃和340℃(J≈1,7Hz). 通过改变频率测得240℃峰的弛豫激活能为113kJ/mol,345℃峰的弛豫激活能 为176kJ/mol.计算了两个峰的τ0值,确定345℃峰为α相中Zener弛豫 峰,240℃峰则是由β有序相内反向畴界处某种点缺陷运动所产生。  相似文献   
12.
Hf、Zr添加对TiNi合金Ms点影响的电子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TiNi合金的团簇模型,利用离散变分法从电子层次研究了Hf、Zr添加对TiNi合金马氏体转变温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少量Hf、Zr原子引入提高了母相单胞最强键的键级,并且随着Hf、Zr添加量的增加,其母相最强键的键级增大.同时,母相单胞(110)面的电荷密度也示出了其键的变化情况.少量Hf、Zr添加对TiNi合金马氏体转变温度的影响还可通过(110)面费米能级处的态密度大小来反映.  相似文献   
13.
14.
Cu-Zn-Al形状记忆合金的熔炼与加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Cu-Zn-Al记忆合金的熔炼工艺,提出了采用适宜的熔剂、在高频或中频感应炉中熔炼、熔化温度不超过1150℃,浇注温度在1050~1150℃之间.可以获得成分稳定均质的记忆合金。分析了电子浓度为1.42左右时.最易获得有记忆效应的合金的原因。讨论了Cu-Zn-Al记忆合金的加工、退火特点。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添加 Zr,Ti,B和 Fe元素,对 CuAnAl形状记忆合金晶粒细化和 晶粒生长的影响;探讨了合金晶粒细化与晶粒生长的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合 金中添加Zr,Ti,B,Fe元素,晶粒得到显著细化,晶粒生长受到抑制;晶粒 生长受到抑制最大的添加元素为 Zr,其余顺序为 B,Ti,Fe;添加 Zr,Ti的 合金,在900℃上发生异常晶粒长大现象,这是由于晶界结构的变化,固溶 Zr,Ti原子对晶界的作用在高温时削弱及第二相粒子的溶解。添加 B的合 金,当CB<0.01(wt%)时,晶粒尺寸随含B量增多急剧减小;当cB>0.01 (Wt%)时,晶粒尺寸变化不大,该合金晶粒细化主要是固溶于基体中的硼的 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时效处理对Ti50Ni25Cu25合金阻尼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耗测试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时效处理对Ti50Ni25Cu25合金阻尼特性的影响,发现随时效温度升高,相变内耗峰降低,并且出现B19’马氏体,低温时效合金背底内耗随振动频率增大而降低,高温时效合金背底内耗与振动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17.
18.
在本项研究工作中设计了用于深冷条件的高锰铸钢的化学成分,研究了钢的金相组织和在 常温及不同的低温(低至-196℃)条件下的机械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低的含碳量和较高的 锰碳比对于提高钢的低温韧性具有显著的作用。试验中还发现,在低含碳量条件下,具有由奥 氏体和ε马氏体构成的双相组织的铸钢具有良好的低温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在ECR-MOCVD装置上外延长生长GaN单晶薄膜的工艺过程特点和在此过程中影响GaN结晶质量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由80C31单片机为核心的光电隔离电路和PC机组成的两级系统,用于GaN薄膜外延生长的工艺流程监控,并提出了一种合适的工艺流程监控策略,阐述了如何从软件上确保工艺流程的连续可靠运行。实践证明,轮硬件系统设计合理、抗干扰措施完善,很好地保证了工艺流程的连续可靠运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和工艺流程的可重复性也大大提高,并以类似系统的工艺过程自动化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心血管支架表面构建仿生细胞外基质结构的涂层是提高支架生物相容性的有效方法.结合静电纺丝及静电自组装技术,在316L医用不锈钢基底上制备出网状聚氨酯/(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n复合涂层.血小板黏附实验表明,对于网状聚氨酯涂层,血小板较易黏附在直径小于1μm的纤维上,在直径大于1μm的纤维上几乎无血小板黏附;而聚氨酯/(羧甲基壳聚糖/壳聚糖)n复合涂层的血小板黏附数量明显下降,血液相容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